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远 《法音》2000,(8):49-49
本刊讯7月4日,浙江西天目山禅源寺举行复建奠基及月照法师晋院法会,省内外诸山长老、各界嘉宾及四众弟子数千人参加了法会。 当天上午,阳光普照,钟鼓齐鸣,山、本焕、广修、悟道、道生、弘法、无相等诸山长老和禅源寺两序大众、地方党政有关部门领导。各界嘉宾齐集禅源寺,参加了月照法师晋院仪式。十时许,庆典仪式正式开始,二千只和平鸽飞向蓝天,拉开了庆典的序幕。仪式由浙江省佛协副秘书长允现法师主持。新任禅源寺方丈月照法师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各级领导、诸山长老、大德善信和各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天目山佛教…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佛教研究的深入,加强教界与学界的交流与合作,2004年11月6日至9日,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和杭州西天目山禅源寺共同主办、禅源寺承办的“中国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临济宗祖庭——临安禅源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位专家、学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孟夏时节的西天目山,榴花似火,万木葱茏,由中华慈善总会文化艺术中心、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中国宗教学会禅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浙江省诗词学会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大型文化活动——中国天目山2002诗词吟唱会,在浙江天目山禅源寺隆重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文  相似文献   

4.
讲经法会与开光法会常新今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四(公历5月26—29日),五台山殊像寺隆重举行了“文殊菩萨暨五百罗汉开光盛典”,揭开了中国五台山佛教文化节的序幕。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是文殊菩萨祖庭,殊像寺的文殊骑狻猊圣像是名闻中外的造像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5.
圆照寺佛教简史郑林圆照寺,在五台山灵鹫中峰,座北面阳,居高临下,眼界十分开阔,是一处白日青天四望开,心明眼亮六根净的风水宝地。恢宏壮丽的华严道场圆照寺,古名普宁寺。在元代时,它是和释源宗主真觉国师的道场——万圣佑国寺齐名的华严道场。这是因为,早在北魏...  相似文献   

6.
普正 《法音》2002,(3):30-34
韩国曹溪宗有两千多所寺院,寺院的名称或依佛菩萨名,或依经名,或依地名,风格各异。有崇奉华严教义的华严宗刹,也有信奉阿弥陀佛或弥勒菩萨的净土寺院,以及以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建立的观音道场。寺院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寺院的性格特征。在曹溪宗寺院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宝宗刹,由佛宝宗刹通度寺、法宝宗刹海印寺、僧宝宗刹松广寺构成,以此反映佛教的主体是佛法僧三宝。其中通度寺以奉安佛陀的真身舍利和袈裟著称;海印寺因藏有闻名世界的八万大藏经而得名;松广寺因曾出过以普照国师为首的十六位国师闻名。本文首先介绍佛宝宗…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8,(10)
本刊讯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为应各地寺庙之需求,现正复制明代韦驮菩萨铜像,高度为一米五左右,形象极为庄严。复制数量不多,几有意奉请者,可直接向北京宣武  相似文献   

8.
简讯     
《法音》1989,(12)
9月18日,宁夏灵武县东塔乡镇河塔寺举行佛像开光暨观音殿重建落成典礼。四众弟子1000多人到会祝贺。 (王根明) 9月初8日,徐州云龙山兴化寺为装修一新的大石佛和新塑的弥勒、十八罗汉、韦驮等佛菩萨像开光,并举行方丈升座法会。  相似文献   

9.
蒙古人与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依据文献来分析,从元朝忽必烈与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开始,之后明清至今,兴建有蒙古僧众为主的寺院,如菩萨顶、罗睺寺、镇海寺、瑞应寺等。着重对忽必烈和八思巴与五台山的关系;三世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与五台山的关系;宗喀巴大师与文殊菩萨、大威德金刚的关系;五台山瑞应寺与察汗殿齐呼图克图的殊胜关系,以及五台山其他蒙古僧众为主寺院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法音近录默雷摘编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留学的湛如法师,1996年8月在赵县柏林寺举行的第四届“生活禅夏令营”中,作了以《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为题的讲演,这篇研究报告已从《禅》1996年第5...  相似文献   

11.
普正 《法音》2002,(5):29-34
海印寺在新罗时期是华严宗十大道场之一,现为曹溪宗五大丛林、三大寺、三十一座禅教大本山之一。因寺内保存有高丽大藏经版,即所谓的“八万大藏经”,因而被尊为法宝宗刹。寺内目前有五百多位僧人,是拥有禅院、律院、讲院的海东名刹,并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海印寺的名称和创建缘起海印寺位于韩国庆尚南道陕川郡伽耶山,亦名牛头山,是新罗时期高僧义湘大师的弟子顺应和理贞二位法师,为弘扬华严宗而于公元802年创建的道场。华严宗的根本经典是《华严经》。在《华严经》“贤首菩萨品”中有“海印三昧”之名。海印三昧又叫…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对伏牛山地区的佛教记载较散,资料较详的是在明代。当时来山修行的僧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对伏牛山的佛教进行过研究,笔者根据掌握的禅宗史料提出这时伏牛山佛教已经有了明显的禅宗派系特征,在这里传教修行的僧人,主要是元代禅宗断桥伦一支的浙江天目山高峰原妙及其弟子中峰明本一系,其中受四川禅宗无际明悟禅师一派的影响很大,早期来山的僧人大多数都是无际明悟的弟子与后人,可以说成立了无际伏牛山禅派一系。  相似文献   

13.
吾师道与佛相应,②念念无为法法能,③口藏宣传十二部,④心台照耀用千灯。⑤尽离文字非中道,⑥长住虚空是小乘。⑦少有人知菩萨行,⑧世间只是重高僧。⑨注释: ①《赠草堂亲密上人》诗: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99卷《僧部》,因不知何人所作,是书标为“前人”。草堂:即草堂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终南山圭峰之侧,故亦称圭峰寺.创建于周季,隋代又与增修,风景秀丽,富有林泉之美,高明之士多乐居之。宗密(780—841),俗姓何,因曾驻锡终南山草堂寺圭峰兰若,故号圭峰。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县)人。少通儒书,心怀大志。元和二年(8O7年)出家于遂州大云寺,拜道圆禅师为师。后谒清凉国师,执弟子礼。  相似文献   

14.
常全 《法音》1994,(12)
本刊讯香港圣一法师应宝通寺方丈道根法师之请,于10月28日至11月上旬在武昌宝通祥寺宣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是继1945年大虚大师在汉口佛教正信会宣讲《佛说阿弥陀经畔世纪后的一次正规的讲经法会。为时七天的讲经法会,听众常达500人,极一时之盛。吴一法师虽年届党重,仍声音洪亮,并以其素具的无碍辩才,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精义及观世音菩萨鲁门示现之妙用,阐幽发微,使所有参加法会的信众享受无上法乐。讲经法会期间,归元祥寺方文昌明法师、当阳玉泉寺方丈明玉法师、沙市章华寺方丈宽莲法师、武昌莲溪寺方丈慈学法师以及…  相似文献   

15.
2003年9月笔者赴越南学习一年,其间,为撰写关于越南寺庙文化方面的博士论文,对越南50多个寺庙进行了田野调查,河内李国师寺是其中的一个。河内李国师寺位于河内市还剑郡李国师街50号,原名李国师祠或仙市祠,属寿昌县仙足总仙市村。祠原建于越南李朝(1010-1225),奉祀李朝国师明空禅师,故名。据越南正史《大越史记全书》、佛教史籍《禅苑集英》及其它史料记载,明空禅师姓阮,名至诚,法号明空,1066年生于长安府大黄县谭舍社(今宁平省华闾县赖池社),长大后与徐道行、阮觉海二禅师一同修行佛法,交往甚密。1131年,李神宗延请明空禅师到京城升龙(今河…  相似文献   

16.
孙少飞 《法音》2021,(10):47-53
元代著名禅师中峰明本,时人称其为"江南古佛",是江南丛林"庵居知识"的重要代表.明本以践履头陀苦行为初心,不住持名山巨刹,深自韬晦.在其游方江南各地时,明本与苏州佛教结下了深厚的法缘.在隐遁苏州之际,明本吸引了不少参学随侍的禅僧弟子,以及由此形成的修行道场,成为中峰法系在苏州弘传的基础.在明本弟子中,虽有广交文士官宦的天如惟则,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僧徒.中峰法系的寺庵,皆尊明本禅师为开山祖师.其崇高的志趣与僧格,成为该系信众的精神导师和典范.而甲乙之制(寺庙师徒相承的住持制度)的传承方式则保证了此系法脉及寺庵在苏州地方的长期存在.元明时期,作为精英僧人的惟则的师子林禅庵很快废毁,而作为普通僧众的苏籍弟子的寺庵由其稳固的传承制度及祖师信仰内核却得以长久存留,为中峰法系融入地方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高峰原妙禅师是宋末元初浙江天目山师子院的一位著名禅师。他隐山藏修30余年,说法示众,慈悲为人,坚持戒律,门户险峻。他继承和发展了“庵居知识”的传统,有古德之风。他丰富和发展了临济宗的看话禅,开创师子正宗派,对天目山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莲子 《法音》1988,(10)
在无锡梅园东部浒山与横山之间,夹峙着一座黄墙绿瓦,佛殿庄严,素有无锡“小灵隐”之称的开原寺。该寺于1930年由太湖鼋头渚广福寺量如和尚发起募捐,荣德生先生捐资十余万元修建。1958年,开原寺天王殿被拆除。1965年,寺内佛像全部遭毁。1984年在人民政府和佛教徒资助下重建天王殿,新造了钟楼,鼓楼。大殿、祖师殿、藏经楼等亦修葺一新。重塑了释迦牟尼佛、四大天王、十八罗汉、观世音、韦驮等金身法相。大殿琉璃屋顶,气宇轩昂。重修后的开原寺已成为江南  相似文献   

19.
文稷 《法音》2000,(1):48-49
名驰海内外的福州怡山西禅寺座落在福州西郊祭酒岭山脉怡山之麓,此处素有“飞凤落洋、第一福地”之称。寺为六朝古刹,古号“信首”,至隋末废圮。唐咸通八年(867),福建观察使李景温礼请长沙 山高僧大安禅师前来驻锡,寺遂中兴。成通十年(869),改名“清禅”,不久又改为“延寿”。五代后唐长兴间(930-933),闽王王延钧奏名“长庆”。五代末,寺遭南唐兵蹂躏,主要建筑物多被焚毁。北宋天圣中(1023——1032)僧宗元重修。景祐五年(1038)敕号“怡山长庆寺”。后以寺位于福州西郊,且郡城外有南禅、北禅…  相似文献   

20.
慧周 《法音》2000,(1):44-45
雪峰山绵亘六十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68公里。主峰海拔近900米。因樵人曾得象骨于峰头,称象骨峰。又因峰顶终年积雪,亦称雪峰。崇圣寺位于闽侯县雪峰山南麓,素有“南方第一刹”之称。寺建于唐成通十一年(870)。当时,禅宗青原系义存禅师在雪峰山一大枯树下静坐,感得里人谢傚等为其诛茅结庵于柽洋凉映台北,此为建寺之始。后徒众渐多,容纳不下,遂在离庵三百步处别建新居,其址即今之崇圣寺。乾符二年(875)观察使韦岫捐资助建,于是院宇初具规模,朝廷赐名“应天雪峰禅院”。中和二年(882)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