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以城市移民子女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社会支持对城市移民子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预测作用,以及学校适应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学校适应与城市移民子女的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城市移民子女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学校适应在社会支持影响城市移民子女生活满意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学校适应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但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是最主要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2.
考察听障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及适应之间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对适应的影响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聋人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天津市214名听障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对听障大学生适应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社会支持对听障大学生心理韧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心理韧性对听障大学生适应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对听障大学生适应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因此,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影响听障大学生的适应,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适应。  相似文献   

3.
曾守锤 《心理科学》2011,34(3):631-635
对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状况以及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在压力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中是否起调节作用进行了探索。给334名流动儿童和237名城市儿童及其家长施测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CBCL)。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儿童,层次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在压力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表明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乐观倾向、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的基本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乐观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对大学生乐观倾向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使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乐观倾向量表对上海市某高校29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和乐观倾向的总体状况良好,处于正向积极水平。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和乐观倾向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情况好于男生。(2)大学生乐观倾向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心理一致感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31-.50)。(3)社会支持对乐观倾向有直接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的中介效应显著,模型拟合程度良好(χ2/df=36.80,p.001,NFI=.98,CFI=.98,IFI=.98)。研究为揭示社会支持与乐观倾向背后可能的原因与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对中职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恩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公正世界信念问卷、感恩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56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网络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和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预测作用,但可以通过两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中职生生活满意度: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通过感恩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能为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社会适应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朋友支持与幸福感的关系,并重点关注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比较倾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该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比较观念量表和朋友支持评价量表对776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朋友支持正向预测大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2)社会比较倾向调节了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幸福感的后半段,即相对于高社会比较倾向的大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对低社会比较倾向大学生的幸福感促进作用更强。该结果揭示了朋友支持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朋友支持和大学生幸福感之间是有调节的中介关系,朋友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幸福感,社会支持对间接效应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现实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及疏离感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442 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不同手机依赖水平与疏离感差异显著,高手机依赖者的疏离感均显著高于低手机依赖者;(2)手机依赖对疏离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和现实社会支持对疏离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现实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与疏离感间具有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手机依赖既直接对疏离感产生影响,又通过现实社会支持对疏离感产生影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7.8%;(4)现实社会支持和网络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与疏离感间均具有调节效应,可以缓冲手机依赖对疏离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动性行为模型和生涯建构理论探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对主动职业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主动职业行为量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同事支持量表对广深两地13所民营企业的195名员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影响主动职业行为;(2)生涯适应力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同事支持在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夏凌翔  万黎  宋艳  杨翼龙 《心理学报》2011,43(10):1175-1184
前期研究显示人际自立与抑郁负相关, 本研究用两个调查来进一步探索人际自立与抑郁关系的价值与特点。研究一使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社会依赖量表中文修订版和自评抑郁量表对471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①人际主动、人际灵活与社会依赖无关; ②在控制了社会依赖后, 人际自立对抑郁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研究二使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抑郁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87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调节模型不被支持, 社会支持在人际独立、人际开放、人际主动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人际自立负向预测抑郁的能力很可能不会受其他抑郁相关人格的明显影响, 很可能是新的抑郁的保护性人格因素; 人际因素很可能在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191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自尊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和积极情绪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和积极情绪适应之间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191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自尊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和积极情绪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和积极情绪适应之间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开放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同时,提升其幸福指数,注重心理健康发展是开放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采用《金钱态度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开放大学系统 345名在校生进了调查并采用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金钱态度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2)金钱态度因子金钱行为倾向对社会支持、总体幸福感及其因子回归效应显著; 社会支持在金钱行为倾向的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及其因子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回归明显,同时在两者之间起了中介作用。说明金钱态度因子金钱行为倾向直接影响开放教育学生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支持影响开放远程教育学生主观幸福感。因此,建议开放教育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金钱观培养四方面着手,提升开放教育学生的幸福指数,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道德认同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五因素正念度量表对5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道德认同的两个维度—道德认同内化和道德认同符号化均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2)共情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通过共情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正念减弱了道德认同符号化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增强了共情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追踪研究的方式,在汶川地震后3.5年、4.5年和5.5年三个时间点,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反刍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对汶川地震后24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建立交叉滞后模型,考察社会支持、主动反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震后3.5年至5.5年间,社会支持与主动反刍之间的跨时间点预测作用不显著,PTSD对社会支持的跨时间点预测作用不显著,但对主动反刍具有显著的跨时间点正向预测作用。震后3.5年至4.5年间,社会支持对PTSD的跨时间点负向预测作用、主动反刍对PTSD的跨时间点正向预测作用均显著,但是这些作用在震后4.5年至5.5年间变得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对188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青少年感知到的父亲和母亲自主支持的年级特点,并探查父母自主支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自尊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感知到父亲和母亲自主支持发展趋势一致,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在初二时期出现拐点。(2)父亲和母亲的自主支持与青少年自尊及社会适应各领域的发展均呈正相关,而且父亲和母亲自主支持的作用不仅具有累加效应,还可以相互补偿。(3)自尊在父亲和母亲自主支持与社会适应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积极情绪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对武汉某高校64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个体生活满意的影响以及积极情绪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与积极情绪、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都呈显著正相关;(2)真实和积极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此外,真实自我呈现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而积极自我呈现不仅可以通过积极情绪的单独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还能通过积极情绪-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生命意义感对大学新生日常烦心事和心理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日常烦心事对个体心理适应的作用过程,并探讨生命意义感是否在烦心事知觉与心理适应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采用纵向追踪方式对153名大学新生进行新近生活经历问卷、压力知觉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心理适应的测量。结果显示压力知觉在日常烦心事与心理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拥有意义在烦心事知觉与心理适应之间起调节作用,但追求意义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说明日常烦心事会通过压力知觉影响个体心理适应,拥有意义对个体心理适应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自编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亲子联结问卷、自尊量表、信任他人量表、人际能力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51名大学生施测,对自编依恋问卷进行构想效度分析,并建立父母依恋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1)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构想效度良好;2)父母依恋对人际能力、社会支持感知既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又以自尊、信任他人为中介产生间接效应;3)父母依恋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有显著影响,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理论具有跨文化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