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结构与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本研究探讨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的结构与表现特点。研究表明: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的四个因素,即数学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性、数学学科观与数学交流的素养,能够较好地解释数学学习观的心理结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性,随着年级升高显著下降,而在数学学科观与数学交流的素养方面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即随着年级升高而提升;男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性明显高于女生,但在数学学科观与数学交流的素养方面,女生则明显好于男生。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速 《心理科学》2006,29(3):698-700
本研究采用12道假设性情境题目和包含数学涉及运算、思考、实用性三个维度的数学认识问卷,选取90名六年级小学生和106名初二学生作为被试,探讨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观。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形成及发展与学校数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2)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二学生对假设性情境的认同程度显著地高于六年级学生;在数学认识问卷的数学实用性维度上,六年级学生的肯定程度显著地高于初二学生。3)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数学知识观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语文学习观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选择题与开放题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法,调查207名二、四、六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观(包括对语文知识性质与语文知识学习的认识),结果表明:(1)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语文知识性质和学习过程的认识显著地越来越明确;(2)六、四年级的语文知识性质观平均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语文知识是相对的、相互联系的、开放性的;(3)六年级的语文学习过程观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四、二年级,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语文学习不只是接受性的和练习性的,还是建构性的、想象的和探索性的。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习不良儿童视觉-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俞国良  曾盼盼 《心理学报》2003,35(5):643-648
采用临床访谈的方法,考察了30名数学学习不良(MD)儿童和31名一般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视觉-空间表征策略和空间视觉化能力。结果发现:图式表征能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图像表征则起妨碍作用;空间视觉化能力与解题正确率及图式表征策略有显著正相关,与图像表征策略有显著负相关。MD儿童的解题正确率以及使用图式表征策略的程度显著低于一般儿童,使用图像表征策略的程度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在解题正确率和图式表征策略这两个变量上,MD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年级发展趋势相同,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但在图像表征策略的使用上,一般儿童有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MD儿童却没有下降的趋势。两类儿童的空间视觉化能力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双语双文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测量法,考察了我国西南部缺乏汉语环境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双文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语双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运用上。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阶段这种促进作用明显,但到六年级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平  李凤英  姜媛 《心理科学》2006,29(3):541-545
本文采用学业自我调节问卷,探讨了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小学生在自我调节学习的外部调节、摄入性调节、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维度上存在差异;不同调节类型对学习成绩有影响;不同年级、不同调节水平对数学成绩有显著影响,在语文成绩上未达显著;最后,本文对于该方向的未来研究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序列学习的研究范式,对大中小学生的序列反应时和序列生成成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大中小学生均能在序列学习中获得序列规则。(2)采用比例测量方法,大中小学生的序列反应时无显著差异。(3)大中小学生的序列生成成绩是不同的,包含成绩随着年级升高而上升,排除成绩则不随年级变化;小学生包含和排除成绩无显著差异,而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差异逐渐加大。说明序列学习的意识成分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小学汉语儿童英语口语产出形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学二、四、六年级共82名学生为研究被试, 通过自我介绍、被试主动发问、看图说话和角色扮演4种任务对其英语口语产出形式进行了测查。研究结果发现:(1)在小学汉语儿童英语口语产出形式上, 随着年级的升高, 套语的比例随之减少;其他语法错误句随年级升高而增多;正确的非套语也随年级升高而增多, 在四年级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2)二年级儿童的英语口语产出形式以套语为主;四年级儿童的口语产出形式中正确非套语比例增加;在六年级儿童的口语产出中, 简化句比例增加, 但套语仍然是主要的一种口语产出形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3(年级)×2(场认知方式)×2(视空间能力水平)×3(问题表征方式)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这四种因素对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年级、认知方式、空间能力以及问题表征方式均是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决水平的关键因素;问题表征方式、认知方式、空间能力以及年级四个因素对小学生解题水平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图形提示有利于场依存性学生解题水平的提高,低空间-场依存型的学生更适合图形提示;高空间-场依存型的学生随年级升高解题能力发展较快,而低空间-场依存型的学生解题水平提高较慢;随着年级的升高,图式表征对小学生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469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考察社会支持、学习观、自我效能感与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总体在中等水平以上,不存在性别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低于重点学校的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2)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社会支持、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仍有显著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较大。(3)社会支持对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既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具有间接影响;初中生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学习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特性及同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特性及同伴关系进行了研究.516名四、五、六年级的、学参加了本研究,有效被试505人.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困难儿童与学习优秀、学习一般儿童相,其注意力更不集中,更容易分心;他们更多动,冲动性更强,行为问题更多;他们的同伴关系更糟糕,在同伴中的地位更低.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课堂参与结构及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琦 《心理科学》2001,24(2):160-162,174
本研究运用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法,以267名小学一~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结构及特点。结果表明:1)学生的课堂参与主要包含了:主动参与、非参与、负向参与、自控下的被动参与和他控下的被动参与五种成分;2)总体而言,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参与多于消极参与,被动参与多于主动参与;3)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堂参与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水平并没有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长。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 This study is conducted in Singapore, where learning to read in English is regarded as essential because it is offered as a First Language (L1) subject in the curriculum and is stipulated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mother tongues are offered as Second Language (L2) subjects, although the majority still learn English as an L2. Aims . The paper reports on the reading strategies used by Singaporean primary school pupils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which is part of a larger study tha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se pupils'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Sample . The participants were 18 pupils from three neighbourhood primary schools, in grades Primary 4, 5 and 6. Method .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high‐ and low‐proficiency pupils at each of the three grades in each school, who read two texts at each level. Grounded in an 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 and based on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scholars using think‐aloud for data collection, we asked the pupils to read and report what they were thinking about while reading. The think‐aloud protocols were recorded, transcribed verbatim, coded and analysed. Results .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articipants' flexible and appropriate use of reading strategies varies according to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grade level, with the high‐proficiency group outperforming its lower‐proficiency counterpart and the high‐graders outnumbering the lower‐graders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strategies that they used. These differences were also exemplified with qualitative findings from case studies. Conclusions . The use of reading strategies differs according to proficiency levels, and the quality of pupils' strategy‐use patterns has mor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efficient reading among primary school pupils.  相似文献   

14.
对惯用语理解的发展 ,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无语境条件下 ,中小学生对惯用语的理解年级差异显著 ,小学生和中学生差异较大 ,而小学和中学各年级内部差异不显著。学生对惯用语是先理解字面意义 ,再理解比喻意义。在有语境条件下 ,不同年级学生对惯用语的理解差异显著 ,惯用语语义倾向性的影响不显著 ,但语境对学生惯用语理解有重要影响 ,高年级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语境。  相似文献   

15.
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放式尊重观念问卷对小学三到六年级儿童进行集体施测研究儿童的尊重观念,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认为尊重就是有礼貌,尊重对象的特征和尊重原因都是要求对方品质好或学习好。尊重的对象既有长辈又有同辈,提到尊重同辈的显著多于只尊重长辈的。不同的人际背景下,儿童的尊重观念不一致。(2)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具有显著的发展特征,表现出从单向尊重到双向尊重的发展趋势。不同人际关系下的尊重观念的发展特征不同,对父母和老师的尊重主要为单向尊重,对朋友的尊重主要为双向尊重。(3)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具有良好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数据库,使用多水平建模,分析了来自全国100个区县421所学校的心理环境特征对10826名小学4~6年级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途径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4~6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及学业成绩中分别有10.0%和33.3%的变异来自学生个体以外的学校因素。(2)在控制学生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和学校所在地、师资、学校学生总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等基本特征后,学校总体和学生个体知觉两个层次的学校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影响均显著大于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与个体知觉到的心理环境相比,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相对较强。(3)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受到学校所在地、学校师资水平、学校学生总体社会经济地位的显著调节。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处于师资水平较低、平均家庭年收入较低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具有相对更强的保护作用;对处于农村、师资水平较低、平均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相对更强的保护性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表现具有重要影响,个体知觉到的心理环境仅部分中介其作用;且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表现的作用强度受到学校所在地、师资水平和学校学生总体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自然实验法对吉林省松原市逸夫小学160名四、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探讨图式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五年级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2)五年级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提高的幅度高于四年级,优秀率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二,(3)四、五年级对照班学生的成绩随课文内容难度增加,学习成绩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图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尤其小学高年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运用测量法和问卷法,以某市357名小学生为对象,探讨了小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及其心理问题与行为适应性问题,并揭示了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结果发现:小学生的品行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适应问题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并受学习成绩的显著影响:成绩差的学生在这些问题上最严重;且品行不良和学习问题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小学生的品德不良水平与许多心理问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五年级是一个转折点:在品德不良行为和许多心理问题中都是高峰,随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