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探测词和事件分割范式探讨了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分离的情况下, 空间转换在记叙文情境模型建构中的作用。实验1a重复前人研究, 探讨空间转换对阅读时间和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 并验证在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的影响的研究中, 采用多指标探测范式的合理性。实验1b探讨在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的条件下, 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 实验2a探讨空间转换对事件分割的影响, 并验证在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的影响的研究中, 采用事件分割范式的合理性; 实验2b探讨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的条件下, 空间转换对事件分割的影响, 从而验证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时, 不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 事件单元是建构记叙文心理表征的核心单元, 空间转换只有在标识事件转换的情况下, 才能引发读者更新情境模型。  相似文献   

2.
郭炜 《美与时代》2005,(10):41-43
在现代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中,"空间"的意义是耐人寻味的.平面构成将"空间"理解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面中的深度表现,即用错视原理来研究空间的视觉规律和视觉的表现规律,如运用形的大小、重叠、明暗、疏密、曲直、凸凹及渐变的过程等因素,以达到表现深度空间的虚拟视效;二是根据空间可被分割的特性,对平面进行分割,如骨骼线的分割和具体形的分割.相对于空间深度感的表现,这样的分割强调平面感,强调与平面相当的视觉效果,显示出对平面的尊重.由于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不一,对空间的解释和运用在教材中也就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小型住宅中,空间的规划很重要。在特定的空间内,如何保持功能的完整性,同时又要使空间最大化的利用,这一问题是很难把握的。本文通过对空间的组合和分析,储藏空间的运用以及对住宅外部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利用来解决这个矛盾.将空间进行合理的整合与规划。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洞门花窗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它不仅是空间分割的界标,更是将园林的空间关系表现得更加丰富和统一。文章从私家园林空间的对立统一角度出发,阐述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情趣,着重探讨洞门花窗在古典私家园林空间分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视觉设计都是通过多维度、多视角、多层次的方式,以最好的效果展现给观众,而适当有效地利用空间效果会使设计作品更加有效地展示和传达信息,因此在立体构成中学会空间效果的营造能很好地培养空间意识,并能为将来的专业设计作品表现出更为出众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室外或室内,其空间较大,使用率高,受众面积广,主要起到缓冲和导向作用但并非主要展示面的空间所具有的属性即为“灰”属性。具有“灰”属性的空间是整个建筑情境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灰”空间的合理使用能丰富整个博物馆空间的内容,无论是在趣味性还是在实用性上都能给原本的博物馆增添不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创造一种自由而流动的观展环境,通常运用人工照明分割划分区域的方法来避免展架划分带给人的生硬感,这种方法也可以避免较小展厅中实物(实墙体,半隔断,展示架)分割空间所造成的拥挤感,在同一个空间中有不同的区域又能增强彼此的联系,同时给人一种心理安全感。  相似文献   

8.
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围龙屋”不仅是世俗日常生活的居室空间,也是宗教哲学的文化空间,它以建筑图式和符号表达出古老的宗教哲学内容。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在居室空间上表现为三个层次:其里层以堂屋神龛为核心构成宗教崇拜圈;其中层以建筑图象构成哲学符号圈;其外层以山川“风水”构成宗教哲学氛围圈。它们以物化的建筑形式显示出居室主人的宗教哲学意识和相应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对空间装饰的效果要求比较高。运用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装饰画,不仅能够反映如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能够使单调的城市公共空间内部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们带来良好的体验。在装饰画实际应用中,需要积极针对装饰画的主要特点、审美价值进行分析,总结装饰画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的相关策略使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进而提高装饰画应用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蒋泽云  敖想 《美与时代》2020,(2):117-118
基于空间的时间性与多元混生性特征,关注"后台"空间的城市美学研究将突破目前主要集中于感性的和观念的研究局限,在第三空间即实际的空间理论下推进到现实的城市美学研究中,即第三种城市美学,将研究视角从城市"前台"空间转向隐蔽的"后台"空间。对这一隐蔽空间的关注及类型分析,在现实意义上不仅有利于改善其物理环境,也将提高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在理论意义上也是对城市美学研究内容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城市化和空间重组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社会后果,亦产生了对其进行伦理干预的迫切需要。主张空间伦理,必须以生活为中心重新审视物与人的关系,探寻可靠的前提。这一基本立场是:坚守人居目标;牢牢把握生活过程的整体性;捍卫地方精神。在通往伦理空间的过程中,伦理学在当代面临着三大基本任务:主张新契约精神,重新定义空间生产的伦理标准;基于社会生活的整体性,为空间安排过程中的伦理运用或价值冲突提供解决方案;把握空间生产过程的具体环节,进行积极的伦理介入。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进展,促使人类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城市作为载体无论从其空间形态还是视觉表象都映射出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急速的城市化发展造成了城市形态的变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这些变异的城市空间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扮演着矛盾又尴尬的角色。然而,根据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的"三位一体"的理论,一个物理空间的变化是空间的实践者与其环境相互影响制约而成。城乡结合部的特殊空间形态在于它没有一个规划者,而是完全由实践者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而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鞠成婷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13,36(2):463-468
空间能力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一直是空间能力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验也多种多样。二维空间能力测验主要包括标准心理旋转测验及其多种变式;三维空间能力测验则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针对动态空间定位与位置学习等空间能力开发出的新型测验。这些测验主要用于探讨空间能力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本文在介绍测验的同时总结了空间能力个体差异研究的结果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早在宋代,沈括就提出以大观小的山水画处理方法,后来成为山水画创作的法则。沈括在提出以大观小的同时,还对李成山水画中仰画飞檐的建筑处理手法进行批评。本人在对建筑的写生和创作实践中对此问题也进行了探讨,认为以大观小和仰画飞檐其实并不矛盾,以大观小是为了表现对建筑群的宏观把握,即表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展示给观者一个较大的空间;仰画飞檐则表现了人游于建筑中的亲身感受,同时衬托出建筑本身的高大雄伟。  相似文献   

15.
林峰 《美与时代》2013,(11):40-41
通过利用空间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交错空间与穿插空间;凹入空间与凸起空间;地台空间与下沉空间;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共享空间与母子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得出了空间形态在室内设计中的构成模式相关方法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民族志建基于人类学学者的田野工作之上,是对文化"他者"的描述与分析,也是对"他者"文化一种部分真实的呈现。但是,这种部分呈现的真实性并不能否定民族志的学术价值。民族志学术生命能够得以延伸,恰恰是这种部分真实的呈现所留下来的值得进一步言说与对话的学术空间。事实上,回访研究对于延续民族志的学术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对异文化呈现的民族志逐渐接近真实与完美。  相似文献   

17.
乡土特色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范畴,广泛应用于各种室内设计中。对乡土特色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对乡土特色进行研究,并总结运用到餐饮空间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本文先从当代餐饮空间设计的概念和乡土特色的定义进行分析,阐述了乡土特色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现实意义。乡土特色主要在餐饮空间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的田因生活情趣,创造自然质朴、幽雅的空间气氛。在设计手法上,本文在空间、装饰、材质、色彩等层面提出相应的设计手法和原则,不断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论证。本文是将乡土特色运用到餐饮空间的一次理论尝试,结合收集整理并归纳的一些餐饮空间的实际案例,希望对以后的这方面设计及研究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8.
赵鑫 《美与时代》2013,(8):51-53
学校外部空间相当于教学建筑中内部教学空间的延伸,因此,校园环境以及由校园环境营造的空间构架便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很多高校由于在校生规模的扩张而对校园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与扩充,使得校园环境顿时华丽转身,但很少有人利用扩建之机去思考与研讨校园场所的精神实质。其实校园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学习,对室外学习空间的使用进行分析,使  相似文献   

19.
为定量估计与提高基于空间分割的手写输入系统用户绩效 ,运用Fitts定律及离散变量的数学期望等方法推导了用户绩效的数学模型。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在具体界面中能较好地拟合用户在 8次 (8× 2 4字 )训练后的实际操作绩效。应用该模型可较好地拟合用户使用手写系统完成抄写任务的时间、推算输入系统某些参数的最佳设置值 ;并发现当输入系统的其它参数为定值时 ,缩短用户单字手写时间会比缩短系统识别时间能更有效地提高用户绩效。  相似文献   

20.
李田 《美与时代》2023,(8):54-56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是一种将人类生活空间完全包围起来的艺术形态。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对城市开展全面规划,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功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既是关键又是难点。当前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人们要么注重空间的可利用性而忽视了环境的特定需求,要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环境状态上,从而产生了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不管是哪一种设计,都会对城市的整体布局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进行设计的调整和优化。对地铁这一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展开论述,具体介绍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设计要点、陶瓷艺术的运用,以期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