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台湾地区以后,从北部的台北,到南部的高雄,随处可见规模不等、造形各异的寺庙或宫观。其数量之多,香火之盛,实属大陆内地罕见,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可以说,台湾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民众信仰笃诚的地区。在宗教信仰多元化的格局中,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生长的宗教,它在该地区的民众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一、道教对台湾民众生活的影响道教属于多神信仰,在其开发的和复杂的神真体系中,不仅包括为数众多的神灵与仙真,而且也包括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民俗神以及著名历史人物。台湾地区的道教神灵信仰主要来源于福建、广东等地的民间信仰,例如,…  相似文献   

2.
黄海德 《中国道教》2003,4(5):23-27
香港是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地区的宗教信仰相当普遍,在全区600多万人口中,有大约六成以上的人信仰中国传统宗教———佛道儒教。道教在古代传入香港以后,逐渐成为香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今香港六大宗教组织之一。香港道教团体众多,影响广泛,现有大小宫观一百多处,信众数十万之多,不仅为广大民众提供心灵和精神的寄托,并且在教育、文化、医疗、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贡献颇多,在香港本地的居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道教界加强了同内地道教的联系与交往,香港最大的道教联合组织“香港道教联合会”经常组…  相似文献   

3.
闵丽 《中国道教》2003,(1):37-38
台湾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民众信仰笃诚的地区。在宗教信仰多元化的格局中,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生长的宗教,它在该地区的民众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研究台湾的道教文化现象,必然涉及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问题。笔者拟对此作扼要介绍。 一、道教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道教官观,是道士修道、祭神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道教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围绕道教宫观而形成的“神缘”网络,则是“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文化中的重缘之一,它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以宗教社群为纽带的社会人际关系。从道教本身来讲,它就是一个庞大的“神缘”网络,而道教官观则是这一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长期以来道教宫观一直是道教信众的聚会点,发挥着它所特有的神缘功能。一、神仙信仰的教化功能道教宫观供奉的神灵,既包含着道教奉神的原则,又具有一定的劝善教化功能。道教众多神…  相似文献   

5.
胡锐 《中国道教》2010,(1):15-18
一、道教宫观的内涵和外延道教的宫观是道教神圣宗教理念的屋化空间,集中反映了道教的神学思维和理念;它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可以这样说,宫观是道教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也是道教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6.
道教与民间宝卷关系密切。道教的神明信仰、哲学思想、内丹炼养、斋醮仪式都深深渗透到众多宝卷之中,其中道教的内丹术及斋醮仪范对宝卷的影响最大。明清时期,有多种宝卷与太上老君信仰相关联,且流传地域广泛。民间宝卷亦流传太上老君"化身"诸神之说。历史上,道教与闽、赣两省的民间宗教亲密无间,共生共长,诸多道教宫观转化成为民间宗教经堂。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1日,香港地区终于回归祖国。香港地区特区政府严格遵守基本法中保障的宗教自由,自由信仰宗教是香港地区居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归庆典上提到,香港地区回归以来,有其“独特地位和优势”,宗教自由在香港地区特别行政区成立25年以来被充分肯定和尊重。以道教为例,香港地区的道教坛堂宫观林立,遍布港九新界的市区和乡郊,每个坛堂宫观的人事安排、财务和行政管理、宗教礼仪、信仰教育等都是独立自主的。  相似文献   

8.
引言宫观,是当今道教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道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人们要了解道教,信仰道教,甚或学道、修道,往往先从接触宫观开始。因此,宫观是人们了解道教、认识道教的主要窗口。宫观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道教的前途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天,举行中国道教学院的成立开学典礼,我代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向道教界的朋友们表示祝贺。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至今还有许多群众信仰。近年来,全同陆续开放了一批道教宫观,成立了几十个道教协会,需要有一批政治上爱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0.
“敦伦堂”作为云南汉地的一个民间宗教组织,从其宗教仪轨来看更像民间佛教和民间道教,但它以“儒教”的名义面对大众,一方面表明云南汉地的民间宗教信仰本来就具有“三教合一”的传统,另一方面反映出“正信”的佛教、道教的“信仰供给短缺”.它被当地民众认同的程度表明,民间儒教作为与释道两教并立的“三教”之一,也可为百姓提供与佛教、道教相近的宗教服务,并且发挥着自己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道教界爱国主义学习班于1990年9月18日至29日在西安八仙宫举办。参加这次学习班的有全省三十多个宫观的六十多位负责人。西安市道协和八仙宫的全体道众给予了大力协助。省道协张明贵副会长主持开学典礼,任法融会长作了关于“爱国爱教、振兴中华”的讲话。在学习期间,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及西安市委统战部、市民委等党政机关负责人看望了大家并作了重要讲话。省统战部副部长毛文祥说:“各位道长回去后要组织宫观道众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学习,树立改革开放意识,树立自尊、自爱、自信的观念。”并指出:“目前全世界有四十亿人信仰宗教,台湾有近千万人信仰道教,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界对自己的学术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1月27日至12月12日,浙江温州市龙湾区道协分别在海城东岳观等13个片区、宫观,召集教职人员学习中共十七大会议精神。要求各宫观和教职人员要认真学透十七大会议精神内涵,结合龙湾区道教界的具体情况,踏踏实实做好道教工作,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教学院是一所全国性的道教院校,成立于1990年5月,迄今十五周年了。十五年来,学院严格按照宗教院校的办学方针,根据《中国道教学院章程》和中国道教学院制订的有关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谨遵“尊道贵德,学修并进”的校训,连续举办了四届专修班,三届进修班(包括上海进修班),一期经忏高功班,两期宫观负责人读书班,三届宫观管理专业班(两届在读),一届研究生班(在读)。共培养500余名青年道教人才。当今各地道教组织的骨干力量大都在这里(包括道教学院的前身)受过较系统的教育和熏陶,他们为道教事业的发展、为弘扬道教优良传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代国家、礼制与道教的互动关系为:一是国家礼制吸纳道教,如直接纳入礼典、将祖宗神御置入道观、礼仪实施中吸纳道教等;二是国家多方扶植道教,主要表现在政治支持、经济赏赐、大修宫观以及临幸、题画等方面;三是道教参与国家礼制,这一点在吉、嘉、宾、凶等礼上都有所展现;四是道教发挥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娱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述武当道教,系指以湖北武当山为本山,以崇奉“玄帝”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教团。宋代以来,玄帝已成为民众普遍信仰的道教大神,故当忽必烈营建大都发现龟蛇时,就开始崇奉玄帝。元朝统一后,玄教宗师张留孙又积极向忽必烈引荐武当道士,所以,作为传说中玄帝修真飞升之地的武当山,就成了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成了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元代在武当山传宗的主要是全真派和清微派,两派都崇奉玄帝,并在武当修建了大量的玄帝宫观;这些宫观都属于玄教  相似文献   

16.
道教科仪是体现道教信仰内容的行为方式,俗话称“道场”。它是道教信仰者接受道教教化、加强道教信仰、培养道教情感、以及交流思想见解的重要手段。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宗派,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道教科仪。信众邀请道士为他们举行消灾延生或超度道场,我们道士要为他们念经拜忏,举行步罡踏斗、破狱冲表等科仪,从而,使信众的心灵得到慰藉,愿望得到满足,但从一个道教徒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宗教科仪有些什么功能、有些什么作用呢?值得我们深思。一、通神和济度功能道教信众来到宫观做道场,或为了祈求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平安,…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为加强道教宫观管理,保障宗教活动正常进行,维护宫观秩序,保护文物古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有关法令、政策,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中所指道教宫观,是指经县以上(含县)人民政府批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的宫观。第三条:宫观必须在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之下,由道众自主管理,并接受道教协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1994年6月10日至13日中国道协在陕西省西安市八仙宫召开了九省一市(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山西、河北、福建、安徽、西安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省道协负责人参加的“道教宫观情况交流座谈会”,中国道协傅元天会长出席并主持了会议。 会议对香港道教青松观侯宝垣观长为帮助大陆贫困道观维修建设、无条件资助的人民币209万元之举表示衷心感谢!为了使用好这笔资助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家一致认为拨款资助的宫观一定是“道士住观,道教组织自主管理;经政府批准为道教宗教活动场所和政府宗教部门行政领导的”。同时还就拨款资助的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于1957年4月,是全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50年来,中国道教协会充分发挥爱国宗教组织的作用,在维护道教界合法权益、兴办道教事业、弘扬道教教义、传扬道教文化、继承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加强道教自身建设、维护和维修道教宫观及文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传统道教伴随着现代化步伐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 ,世界各大传统宗教都因应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程度不等地表现出世俗化倾向 ,从而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此也引发了神圣与世俗之关系的讨论 ,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究竟是此消彼长还是相得益彰 ,再次成为宗教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诚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的关系 ,是各大宗教都不可回避的老问题 ,只是由于各大宗教在信仰、教理教义以及所处环境方面存在着差异 ,所以对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应。就道教来说 ,所谓世俗与神圣乃是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