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佤族南传佛教社会的“阶序”是以佛教的业力和功德观念作为分类基础,以神圣性逻辑和世俗性逻辑的对立和交融形成的.它不同于印度种姓社会以洁净和不洁为分化基础的阶序,信仰南传佛教的佤族社会“阶序”体现的是佛教思想价值观念的体系化关系,是信仰南传佛教的佤族社会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和宗教结构相互作用并趋于稳定的保障,它使生活于佤族部落的每一位成员一生注定是与整个佤族社会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傣族是一个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佛教文化对傣族影响深远。自20世纪初,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佛教对傣族影响力的减弱以及基督教的传播,云南边境地区部分傣族群众放弃佛教信仰转投基督教,导致了两种宗教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突,领域涉及丧葬嫁娶、生活琐事等,并随之引发村民间敌视、冲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基于宗教文化是文化核心的理论,文章从文化冲突的视阈深入探析其表现与动因,相信会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南传佛教自1300多年前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自我凋整和本土化的过程,为傣族、布明族、德吊族、阿吕族和佤族等民族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中国发生了伟大的变化,我国南传佛教界耍坚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及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坚持中国化方向,积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康南山 《法音》2022,(2):58-64
<正>中国南传佛教信仰以傣族信仰人数居多,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部分佤族和少量彝族也信仰南传佛教。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信仰为例,试图呈现南传佛教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从而探讨从传入我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化进程。傣族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傣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刘岩曾写道:“傣族文化体系应当包括百越文化、中原文化、佛教文化三方面。”[1]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演变与百越文化、  相似文献   

5.
过往的多数研究认为,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是对其原生宗教的否定与取代。通过对基督教传入前后中缅北界怒族支系怒苏人的信仰观念、仪式主持者与丧葬仪式的历时性变迁的考察、比较,发现基督教在该区域的本土化,实质上是新生代教牧人员引领信众在对其原有文化传统进行选择性扬弃基础上的基督教文化重构式的中国化。从基督教与民族原生宗教关系切入对怒苏人基督教中国化背景、动因、表现与功能、影响的系统研究,可以发现基督教通过对民族原生宗教的扬弃而形塑其民族文化特性的过程,实际上是从“洋教”到“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基督教”转型的中国化实践。  相似文献   

6.
《法音》2020,(5)
正帕松列龙庄勐:发挥南传佛教文化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黄金纽带"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帕松列龙庄勐在《关于云南南传佛教与周边国家加强友好交往的提案》中指出,中国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其中傣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阿昌族五个民族与周边国家在信仰上一脉相承,共同信仰南传佛教。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共同组成"南传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南传佛教自1300多年前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自我调整和本土化的过程,为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和佤族等民族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中国发生了伟大的变化,我国南传佛教界要坚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8.
全球宗教正朝着世俗化演进,虔诚信仰南传佛教的云南西双版纳傣、布朗和德昂等民族的宗教生活也不例外。一个宗教的神圣性就是拒绝"他教"与"本教"并存,可这里的原始宗教与南传佛教,竞在同一仪式中共存、相容与互通,呈现了与"文明冲突论"悖逆的和谐情景。论文试就"南传佛教与原始宗教同场域、共时态交汇于同一宗教仪式"的世俗化趋势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6,(3)
正南传上座部佛教承袭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以恪守戒律、强调四念住等三十七道品著称,是南亚、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所崇信的主要宗教,19世纪以来广泛传播到欧美各国,影响日益增强。我国是唯一具有三大语系佛教传承的国家,其中,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的边境地区,为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和一些佤族、彝族民众所信奉。这些民族大都在边境地区生活居住,与缅甸等国的同族同根同源,在信仰文化上,与南亚、东南亚佛教国家法乳一脉,族缘、法缘乃至亲缘深厚。由于  相似文献   

10.
赵玲 《法音》2004,(5):38-42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中国三大语系佛教之一。佛教自唐代传入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以来,经过宋元明清的发展,对傣族、基诺族、阿昌族、布朗族等的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佛教的伦理道德对信仰上座部佛教各民族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提升,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南传上座部佛教伦理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建设极为宝贵的资源,是维护边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因素,它积极参与并维系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1.
虞恕 《宗教学研究》2002,(1):120-123
当两种不同的文化有所接触时,必然发生相互激荡。从宗教的观点而官,基督教和佛教都是超越文化的。然而从人类文化现象来看,两者若想在抽象的理念信仰之外融入生活,它势必是一种文化,必然在文化的范围之内。抽象的信仰理念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适当地世俗化。基督教自唐代以来有四次入华传教的经历,即唐朝景教的传播、元朝也里可温教的入华兴衰、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入、以及鸦片战争前后基督教各派的相继传入。同样是外来宗教来华,基督教和佛教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遭遇。本文想以佛教初传来华的经历为衬,通过景教与佛教两者不同经历的比较,分析一下基督教(景教)在唐朝传播最终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傈僳族是跨中国、缅甸、泰国、印度而居的跨界民族,在19世纪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中国面对帝国主义威胁并逐渐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的历史背景下,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先后接踵在中国与缅甸傈僳族中传播基督教,从此,两国傈僳族之间又增加了基督教文化互动的内容。本文重点探讨20世纪前半期处于不同国家政治场域与文化场域中的傈僳族基督教发展的背景、特点,并以傈僳族为个案说明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以及基督教在重构区域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南传佛教具有鲜明的区位优势。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可以发挥南传佛教的宗教正能量,发挥南传佛教的文化战略支点作用,依托南传佛教的宗教网络组织,以世界文明之间的平等、宽容理解和交流互鉴为文化合作机制的前提,在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上,打造南传佛教的文化软实力,建立深层次的世界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形成平等包容的国际对话模式。同时,努力以宗教力的区位优势来持续打造文化区位优势,补充经济区位动力的不足,形成文化与经济区位优势互补的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现代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些宗教在我国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为部分群众所信仰。有的宗教,如伊斯兰教和佛教中的喇嘛教、小乘佛教,过去曾经为一些兄弟民族全民族所信奉,因此,宗教问题又常常与民族问题相  相似文献   

15.
<正>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以来,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族人文环境下,聚齐了三语系佛教,而南传佛教在中国更是为云南所独有。云南南传佛教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多元文化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6,(1)
斯里兰卡,古称狮子国,是东南亚重要的佛教国家之一。现有人口一千五百多万,其中67%的人信仰佛教。斯里兰卡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除佛教外,还有印度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但佛教的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信仰的人也最多。在斯里兰卡,信仰佛教的人,主要是狮子族人。其他各民族信仰佛教的人为数极少。佛教文化是狮子族的民族文化。现将斯里兰卡的佛教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以来,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族人文环境下,聚齐了三语系佛教,而南传佛教在中国更是为云南所独有。云南南传佛教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多元文化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政治有着密切的现实关联。明初扶持正统宗教与镇压白莲教等民间秘密宗教的政策使庐山传统佛教信仰中心——东林寺由修复走向没落。而帝王在庐山的神灵塑造活动使天池寺骤然兴起,地方信仰在此基础上得到重构。明中后期,庐山天池寺的国家祭祀活动逐渐泛化为普遍的民间信仰,天池寺成为新的地方佛教信仰中心。这一个案说明明初宗教依附于政治,神权从属于皇权的政教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在国家强化宗教控制的过程中,庐山佛教信仰中心的空间转换与信仰重构使地方信仰成功纳入新兴王朝规制之中,国家由此实现了对宗教及地方社会的有力控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传佛教从南亚东南亚国家传入,由于传播路径的特殊性,主要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民众,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都是一个民族,因为亲缘族源的一脉相承、地域接壤、佛教信仰相同,因此在我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南传佛教应当发挥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区域涉及到65个国家、44亿人口。"一带一路"区域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一条民族、宗教交流的走廊。"一带一路"沿途各国的文化类型、民族、宗教种类复杂多样。"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于此,佛教、道教、印度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均发源于此,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已传播到五大洲各民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