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基于基督宗教和马克思主义的对话,特别分析拉美解放神学在人类灵性方面的价值贡献,指出解放神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黎新农 《天风》2003,(4):36-43
中国教会正在进行的“神学思想建设”既需要圣经的支持,也需要神学的思考。鉴于教会多从“救赎神学”思考问题,故本文特从圣经出发,对“创造神学”源流作一点探索。希望能从创造神学角度理解神学思想建设,积极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文所观察和分析的有关“创造”的经文材料,是犹太宗教思想史的宝贵材料,更是基督徒释经和进行神学思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文本”。而基督宗教思想史上对“创造神学”的反思,则为中国基督徒今日从“创造神学”角度探索“神学思想建设”之路提供助益。本文提供“创造神学”思想“文本”的另一重要目的,是试图从创造神学层面理解“文化”,为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相融会提供一点神学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闲云 《世界哲学》2006,1(2):104-111
安德鲁·迪克森·怀特是美国19世纪末著名学者,他的《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是最早系统地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科学与宗教和神学之间的关系的著作之一。怀特强调真正的基督教精神不同于教条主义的神学,与科学有冲突的是神学而不是宗教。科学与宗教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而教条主义的神学不仅对科学而且对宗教都是有害的,清除这种教条主义将有利于这二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基督教神学思想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由于黑格尔的哲学是依据"精神"而展开的,因此他的神学思想就可以称之为"精神神学”.在其中,基督教传统的神学主题,如三位一体、创造论、人论等都有着精彩的哲学式演绎,而黑格尔的神学思想则集中体现在他的宗教哲学之中.因此,本文将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尤其是他的宗教哲学入手,来分析"精神”是如何在其中起到灵魂式的构建作用的,并进而从精神的自我发展中来考察它是如何在黑格尔哲学中演绎出基督教神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霍克海默的传记和著作初步梳理霍克海默思想中的神学因素。突显霍氏犹太教信仰背景对批判理论的影响,特别是独一神信仰和犹太先知传统。同时指出霍氏的理论建构对于犹太一基督教神学传统的创造性吸收和批判,尤其是受否定神学传统和新正统神学影响下提出的“对全然他者的渴望”这一宗教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对卡尔·巴特神学产生过影响,推动了巴特神学政治的形成和发展,凸显在其反对20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危机和追求宗教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具体而言,一是巴特从神学政治范畴上吸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常年将牧师的工作服务于工人阶级和贫困人群;二是从神学政治方法上模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工人向资本家争取权益而斗争;三是从神学政治理想上借鉴马克思主义革命世界观,推动认信教会反对纳粹主义和希特勒的独裁,为教会和信徒争取自由而战。马克思主义对巴特神学的深刻影响启迪我们:一是要扩大和深化与基督教神学特别是巴特神学的对话交流,使世界宗教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思想力量和团结力量;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指导中国宗教工作,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时代需要和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7.
胡应强 《天风》2006,(7):30-34
如果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那么和好神学就是中国宗派后教会的神学思考之一。和好神学源于中国基督教会已经并仍将身体力行的宗派后合一的实践。因此,和好神学也是中国教会从宗派后合一的层面对基督教信仰所寻求的理解。和好神学立足圣经,突出神人和好是贯穿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因此,也是高举圣经权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和好神学从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了三位一体的神是人神和好、人人和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源头、动力和终极目标;道成肉身的宇宙的基督是一位有志于、也有能力实现神人和好的基督;神更盼望人人成为实现神人和好的有责任且负责任的自我;神人和好也符合教会的本质——团契 (KOINONIA),即指神与人、人与人以及人和自然之间和好的生命关系。因此,和好神学主张建立有中国宗派后合一特色的教会论;在终极论上,和好神学更从和好的主题出发,满怀信心地展望,世界的终极不是毁灭,而是到日期满足的时候,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总之,和好神学能帮助中国基督徒树立正确的基督观, 教会观,促进中国基督教会的宗派后合一,为中国基督教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指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德日进宇宙进化思想是基督信仰与现代科学对话的产物,20世纪中叶得到各界的重视。其中"宇宙性基督"(The Cosmic Christ)在其演化论神学和基督教灵修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理解其神学的重要概念。本文对德日进"宇宙性基督"的特点和意义、圣经依据及其与教会传统神学的关联进行探讨,指出宇宙性基督并非泛神论,它提供了探讨基督论的"自内而外"的模式,它是对传统基督神人二性探讨的延续,它指出基督论虽然和救恩论不可分离,但是更要从创造论的角度来理解,同时它也为宗教和科学、基督教和现代社会对话提供了新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10.
刘金光 《中国宗教》2014,(10):58-59
谈论中国基督教的所有问题,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中国基督教的神学问题。神学对于基督教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神学思想的导向决定了基督教向信徒传播教义的导向。神学思想能否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直接影响到基督教的信徒能否与时代相契合、相适应、相协调。众所周知,在几种外来宗教当中,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最短的。在1949年之前,它是外国差会的子会,被称为"在中国的基督教会",并没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王俊 《现代哲学》2007,(3):120-126
西方基督教神学对生态危机的反思,始于回应来自基督教神学外部的批判,这些批判针对的是支撑现代科技发展背后的基督教理念。与此相应,基督教神学一方面立足于圣经和教义为基督教传统辩护,另一方面以JohnCobb为代表的神学家也在谋求,在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背景下改变基督教神学的传统、思考神学未来的发展走向以及如何回应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汪维藩是当代最重要的中国神学家之一,本文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神学”的理解、汪维藩神学思考的资源、以及汪维藩中国化神学的智慧等三个方面,对其神学中国化的努力作一浅探。笔者认为,在其神学思考中,汪维藩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相连接,但同时又不失以圣经启示和基督教传统作为其中国神学思考的规范。中国神学要成为一门中国学问,就应是“践履之学”,是“效法基督”、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首先,他认为,以圣经为权威、为规范,应该是在中国做神学的不拔根基。其次,他珍视两千年来的基督教传统,将基督教传统看为中国神学思考的源头之一,任何割断教会传统的中国神学,不会有生命力。再次,对他来说,中国神学家还有自己的思想之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能让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相激相荡,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阐释基督教信仰。复次,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来自中国基督徒信仰群体和个体的信仰经验。汪维藩神学中国化的智慧可以从他的道成肉身的神学中反映出来。道成肉身是他整个神学的起点,而三一信仰则是他整个神学的基石。他以基督为中心的道成肉身的神学是以上帝和人为两个焦点。在中国神学的戏剧中,既不是上帝的独角戏,也不是人的独角戏,而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他的神学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神人共在的神学”。他的神学思考在严肃地对待圣经和传统的同时,又严肃地面对一个不断变迁的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或许也是今后的中国教会神学工作者在神学中国化的思考中,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中央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既是党和政府对我国宗教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宗教自身发展的要求。基督教要坚持好中国化方向,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实现中国化的目标,应当将神学思想的中国化放在首要位置,把中国化的注意力和资源聚焦到神学思想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14.
陈永涛 《天风》2017,(2):29-30
前面已经说过,在基督教神学中,对神学与经验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认为经验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资源,另一是认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架构,以诠释人类的经验。一方面,一些神学家认为,人类的经验(特别是宗教经验),可以作为基督教神学一个基本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仲伟良 《学海》2003,1(6):61-67
解放神学有关“穷人”、“行动者”、“解放”等要义的意识形态问题 ,提示宗教不仅是人从当下境遇生发的终极追求 ,也是人 (以团契方式践履 )的现实关怀 ;作为遭受殖民统治、反对独裁与“资本”奴役 ,争取民族国家权益 ,瞩意宗教革新之特定地区特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社会思潮 ,解放神学在与各色各样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对话之间 ,体现了基督宗教多元发展的文化—政治神学转向 ,其富有特色的释经原则、信仰理解和教会运动 ,别开生面地诠释了一些为无神论者所忽略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影响深远地透析出源于宗教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岳兆杰 《天风》2005,(10):45-45
所谓神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神的学问。社会层面中的不信仰上帝者和信仰上帝者,对这信仰有触及、有兴趣、有关注和质疑。因此可以认为,神学是对基督教信仰在社会层面中,展开了带有学术性、可陈述性、理性地思考,诠释、论证、充实、反思和检视。不信上帝的社会学者研究基督教神学,就在如此进行。信仰上帝者思考神学也在如此努力不懈。  相似文献   

17.
张宪 《现代哲学》2003,25(3):42-50
本文以解放神学为例考察了基督宗教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性,对中国基督宗教的处境化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巴勒斯坦解放神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出现的基督教解放神学的最新表现形式,受到拉丁美洲解放神学、反殖民主义运动和民权运动的启发及影响。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导致巴勒斯坦基督徒面临着严重的身份危机与信仰危机。巴勒斯坦解放神学关注和回应本土基督教徒的忧虑与希望,试图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寻求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出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长期流血冲突的历史和现实,当地多元宗教并存的社会环境,使巴勒斯坦解放神学与本土社会处境密切结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民族性,是“处境化神学”与“本土化神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列举了传统自然神学与英国自然神论两种不同的神学流派,以及历史上对英国自然神论做出的反思。传统自然神学并不将上帝的存在视为需要证明的对象,而是隐含的前设;而英国自然神论却要在毫无前设的条件下,从自然界的实存去证明上帝的存在。对此,怀疑论哲学家和视基督教为天启宗教的神学家对其做出了批评,认为上帝存在应当是论证的前提而不是论证的目的,而且在无前设的情况下从自然界去推导上帝的属性是徒劳的,不可能使人仅仅通过自然而理解基督教的上帝。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传教和文化神学进入大学和研究机构是近30年中国宗教发展态势中的重要现象,它突破了中国教育的传统,同西方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历史趋势相背离,在海外的某些势力的特别关注下,也值得全国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