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光庭     
(生卒年不详) 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字圣宾(一说宾至)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唐懿宗成通(860—873)中应九经举不第,入天台山学道。僖宗召见,赐以紫袍,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为内供奉。僖宗中和元年(881)随僖宗入蜀。后留成都事前蜀王建,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王衍立,受道箓于苑中,  相似文献   

2.
<正>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一直绵延办学,历时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中国书院的典范和儒家文化的重镇,早在北宋,就得到宋真宗皇帝颁书赐额,名闻天下。南宋又成为最有影响的理学学术基地之一,张拭、朱熹会讲,书院盛极一时,其后,明代又成为明代心学与清代汉学的重镇,各个儒学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曾在此传习和  相似文献   

3.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著名的"道门领袖",也是当时重要的文学家。学界一般认为杜光庭被僖宗召见赐紫的时间在僖宗即位之初,本文认为此说不准确。杜光庭被召见赐紫当在僖宗入蜀之初,即中和元年(881)。875年,杜光庭因访道求经而离开天台,先后漫游浙江开化、武夷山、江西崇仁县的沸湖山等地,最后来到蜀中。876年后,杜光庭以成都为中心,漫游蜀中及周边地区。881年,唐僖宗逃奔成都,在成都召见杜光庭并赐紫。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道气本体论、人性论、社会政治论等方面对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陈景元的老学思想作了简要的分析,认为陈氏老学不仅是唐代重玄学在北宋之延续,而且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对二程理学的建构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刀 《中国道教》2001,(3):16-17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系道教女神之一。妈祖的奉祀起于北宋。北宋宣和五年 (1 1 2 3年 ) ,赐庙额曰顺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 (1 1 5 6年 )封灵惠夫人。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1 2 78年 ) ,再进爵为天妃。明清时期又多次加封。《正统道藏》所收《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中称 :妈祖为斗中妙行玉女所化 ,受太上老君之命降生人间救民疾苦。明代由皇帝钦定妈祖为道教神 ,许多妈祖庙归入道观 ,由道士住持。  相似文献   

6.
正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他一生致力于弘道兴教,成绩显著,对于苏州道教乃至江南道教的发展都作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全真、正一兼修,各有所长,声名远播。他主持苏州穹窿山,获清廷赐额"上真观",使穹窿上真观成为"吴中道院之盛"。他创立穹窿山道派,成为正一神霄支派,"从而使神霄派的历史延续至清,并传入台湾"。1他主持编修《穹窿山志》,成为著名的道教志书,为穹窿山和江南道教历史  相似文献   

7.
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陈景元在<庄子注>中对庄子之"道"作了新的阐释.他重点阐发了道体虚无、生化万物的特点,并将气、理等概念引入道论之中,上承隋唐重玄余绪,下启宋代二程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他从心、神、精、气的角度对道教修炼之道的发挥,也对宋元道教内丹学说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张商英当理学兴起之时,回应欧阳修、二程的批佛言论,主张儒释道三教融合、鼎足而立,不可缺一。认为三教均有补于治世。一定程度地看到儒家治世思想之流弊,提倡以佛法、道书济儒教之穷。从他一再把儒学称之为"吾儒"、"吾教"而言,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以儒为主来调和儒佛、融合三教的。  相似文献   

9.
江西贵溪境内的上清宫,是龙虎山张天师供祀神仙之所。自唐朝会昌以来,由于历代帝王赐帑修建,其珍馆琳宫被称为“神人所都”而名扬海内。是道教正一派著名的道观之一。以东汉张道陵为始祖的天师道(后亦称道教正一派),是中国道教中创建最早,嗣教时间最长的一个道派。在我国宗教史上有一  相似文献   

10.
宣和水灾,指发生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五月,危及汴京的洪水灾害。在史实之外,宣和水灾还有一系列与僧伽这一僧人有关的故事。本文以宣和水灾中的僧伽故事为考察对象,通过僧伽故事与其他史料的参照,认定僧伽在宣和水灾中曾被赐六字号,后改为"普慈巨济大士"的四字号。将宣和水灾中僧伽故事产生的条件归纳为僧伽信仰在宋代的流行、僧伽的祈晴驱洪功能和僧伽在宋徽宗抑佛活动中的特殊性。总结僧伽故事的产生,其意图是为了扬佛、抑道,批评宋徽宗的崇道抑佛活动。  相似文献   

11.
陈景元     
(?—1094) 北宋道士,字太初,号碧虚子,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少有方外志,仁宗庆历二年(1042),师事高邮天庆观道士韩知止,次年试经,度为道士。年十八,从天台道士张无梦学,得《老》、《庄》微旨。尔后,隐逸江淮。礼部侍郎王琪荐之于翰林承旨王岐(一说为王珪),岐令其讲经,公卿大夫无不欲争识者,醴泉观提总奏充本观修撰,遇邳王谒真君祠,召问道家事,以其该通,奏赐紫衣。神宗闻其名,诏即其地设普天大醮,命撰青词以进;召对天章阁,赐号“真靖”。熙宁五年(1072),  相似文献   

12.
蒋斌 《中国道教》2006,(1):30-32
杜光庭,字宾圣,唐处州人生于公元850年,公元933年仙逝。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他壮岁入道,师天台道士应夷节。常思道法科教自汉天师始创,得陆修静撰集,因年岁绵邈,几将废坠,遂考其真伪条例始末,荐其文于朝,得僖宗召见,赐以紫服象简,应制为道门领袖。后游青城山,结茅而居,  相似文献   

13.
闽北道教圣地德云观,位于南平市(古称延平府)城西二十华里之溪源村(又名溪源庵)。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3年)时有张声(字鸣道)结庐溪源山习道建庵。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理宗赵昀赐额“德云观”,并宣封张,刘、连、萧、邵、等五真人。明孝宗朱祐堂(1488年—1505年)加封为“玄真宝殿”与“圣君宝殿”。此后声名益胜,威德俱增。八闽十方善男信女,远近皆拈香朝礼,以求国泰民安。十年浩劫,德云圣地变为废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地回春,光昭日月。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贯彻  相似文献   

14.
胡军 《中国道教》2001,(1):27-30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与金坛两市之间 ,原称地肺山 ,又名句曲山。据《茅山志》载 :西汉景帝时 ,陕西咸阳南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于山安扎茅庵 ,行医济世。茅氏兄弟仙逝后 ,山之远近黎民百姓为铭感茅氏生前恩泽 ,更句曲山为三茅山 ,后世简称茅山。茅山道是在梁朝陶弘景时所形成的一个道教派别 ,奉“上清”经 ,并虔奉于茅山成道的“三茅真君”。它倡导三教调和 ,佛道双修 ,从南朝至北宋中期 ,茅山名师荟萃 ,高道辈出 ,历为诸朝所重 ,尤在唐代显赫。唐朝 ,“以歌舞大曲为主体的宫廷音乐的兴起和繁盛 ,谱写了音乐史上的新篇章 ,亦为道教音…  相似文献   

15.
曾慥     
(生卒年不详) 北宋末南宋初道教学者。字端伯,号至游子。晋江(今属福建)人。官至尚书郎,直宝文阁。见《道枢》。  相似文献   

16.
曹仙姑,北宋著名女冠。初名希蕴,后宋徽宗赐名道冲,诏加号清虚文逸大师、道真仁静先生。自从陈撄宁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作《〈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以来,曹仙姑之名开始广为道教研究者和气功爱好者所知。然曹仙姑之生平事迹,陈先生及时贤均未加深考。笔者于前几年曾发现一些有关曹仙姑的文献,乃撰成《曹仙姑的生平、著作考》一文,发表于《中国道教》2002年第4期。在该文中,笔者据明代李濂《汴京硚异记》卷二“曹仙姑”条勾勒了曹仙姑生平的轮廓,又据明《正统道藏》中董醇所编《群仙要语纂集》卷下所载《文逸曹仙姑大道歌》,解决了有关《大…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文道关系的演变,与理学地位的升降密切相关。北宋理学初兴,理学家将"道"抬升至宇宙本体的高度,打破了"文""道"之间原有的平衡,文道关系从唐代的"文以贯道"转变为宋初的"文以害道"。南宋时期,理学思想体系日臻完善,朱熹、真德秀等人均试图将"文"融入"道"的发展轨迹中,缓和北宋以来"文道"之间水火不容的对立状态。入元后,理学家通过对文道关系的反思,使思辨的哲学与情感的创作合理结合。加之政治风向的变动,理学成为文人的进身之阶,最终形成文道融会的新局面。理学与宋元时期文道关系之间的互动,揭示出中国古代新思想发生、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贾善翔的《高道传》 《高道传》10卷,贾善翔撰。贾善翔,字鸿举,号“蓬丘子”,蓬州(今四川蓬安、仪陇一带)人。北宋道士。曾任道官左亍都监同签书教门公事,赐号“崇德悟真大师”。宋哲宗朝(1086—1100)作《犹龙传》和《高道传》,另有《南华真经直音》和《太上出家传度仪》传世。大臣张商英撰《真遊记》编载其事。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有传。  相似文献   

19.
北宋经学家刘敞被视为"经学变古"之重要引领者,然其经学思想中所具"性与天道"之学却蕴而未彰。刘敞于《论语》注解中阐释了性、仁、圣、道、理、中等范畴,对儒家道德形上学作出了富有意义的探索。尽管并未建立一套精密的理论体系,且有以道解儒的驳杂性,然刘敞思想对理学演变确乎产生了促进作用,显示出北宋前期经学转向对于理学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勅赐十方灵岩寺碑》是唯一记载北宋前期佛教京外敕差住持选补程序的文献。京外敕差住持的选补制度及其配套的保荐制度既受当时世俗举荐制度、连坐法的影响,又影响南宋相关佛教制度。灵岩寺从甲乙制转变为十方制是北宋佛教转制的典型,也是山东佛教发展的一个标志,为南禅进入灵岩寺铺平了道路;朝廷对佛教事务管理更制度化,这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