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82年来华英国传教士苏慧廉在温州传教的同时兴办新式学堂、医院,尤其是苏氏所办的艺文学堂开温州新学之先,对温州教育的近代化起到了示范、普及和启蒙的作用。但温州地方史志等关于艺文学堂办学情况及其影响力的资料甚少。本文根据新发现的苏慧廉相关档案史料,详细阐述当年艺文学堂的办学情况和社会影响力以及对近代温州教育的影响。 端木敏静,女,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讲师。  相似文献   

2.
俄国传教团在华办学经历了近百年历史。从1822年至19世纪末,传教团仅限于在北京城及周边农村开立学堂,招收对象主要是雅克萨战役俄俘后裔和贫苦家庭子弟。庚子之变之后,为扩大在中国的宗教影响,进而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传教团开始将办学范围扩展至直隶、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及浙江等省。然而受各种条件制约,俄人所办学堂大多规模偏小,存在时间不长,在人才培养上也少有建树。  相似文献   

3.
最早到温州传教的差会是戴德生牧师创立的中华内地会,最先来到温州传教的内地会英籍传教士是曹雅直牧师。曹氏虽是一位独脚传教士,然而他在温州服侍的二十三年,为温州人民归主倾尽一生,为温州教会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传教和文化神学进入大学和研究机构是近30年中国宗教发展态势中的重要现象,它突破了中国教育的传统,同西方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历史趋势相背离,在海外的某些势力的特别关注下,也值得全国瞩目。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命题,主要是针对西方来华传教势力兴办的基督教大学。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世俗化的因素,更多地来自社会变革运动的冲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办学宗旨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的现代教育法规,国立大学的竞争,特别是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推动了中国基督教大学的世俗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命题,主要是针对西方来华传教势力兴办的基督教大学。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世俗化的因素,更多地来自社会变革运动的冲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办学宗旨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的现代教育法规,国立大学的竞争,特别是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推动了中国基督教大学的世俗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教会学校是天主教会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培养人才重要阵地,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各种各样的学校,天主教会学校在中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了。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教会创办了一所大学即辅仁大学,是中国天主教所创办的三所大学之一(另外两所为上海的震旦大学和天津的塘沽大学)。辅仁大学为直属于罗马教廷教育部的天主教大学,是天主教会在中国建立的第一所全国性综合性大学,1925年由美国本笃会创建。天主教会同时在北京也创办了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一、辅仁大学的历史沿革辅仁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爱国人士英敛之1913年在香…  相似文献   

8.
1906—1911年间,直隶、奉天、江苏、浙江等地出现了一批僧学堂。这些僧学堂的产生,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是清末新政和庙产兴学运动直接推动的结果。清末僧学堂的数量不多,层次不高,开办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却是由佛教学务公所和僧教育会等现代社团,按照《奏定学堂章程》的有关规定筹办和管理的现代学堂,是汉传佛教僧人教育现代化正式启动的重要标志。在传统与现代、专制与民主、科学与愚昧的矛盾空前激化的历史条件下,清末僧学堂的筹建和运行经常遭到基层官员的无情打击、办学绅士的肆意破坏和守旧僧人的竭力阻挠,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相似文献   

9.
李贺敏 《法音》2005,(5):46-47
本刊讯4月27日至29日,应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佛教大学理事长水谷幸正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兼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陈文尧副秘书长等3人,赴日出席佛教大学新一任校长福原隆善先生的校长就职祝贺会。二十余年来,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日本佛教大学与我会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是日本第一个也是唯一一所与我会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议和持续为我会培养人才的国外大学。该校至今共接收我会派出的留学生、访问学者共9批13人,成功举办了十届佛教学术交流会议。新任校长福原隆善先生对我会也非常友好,是近几年来我会派往该校留学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对北京大学等高校校园中的宗教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近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j自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随着宗教热的逐渐升温,宗教在高等院校的传教活动逐渐由秘密转向公开,特别是基督教汉语神学运动,进入大学讲堂和国家研究机构。在当代中国大学校园里,海外基督教势力成为传播福音的主要力量。校园基督教传播隐性方式是进入教学领域进行文化宣教。这样扩张态势的传教中。大学生基督教徒出现比较快的增长趋势。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已经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上当前的工作日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抵御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美国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重镇——纽约新学院大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传统。这一考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分析和梳理:一是该大学的左翼历史传统的形成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校建立的"流亡大学"的作用;二是该校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演进及其第三代的发展现状;三是该校左翼学术传统的主要特点:批判性、欧陆性、犹太性和多元性。本文试图为从事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国线索的研究、尤其是对其第三代的研究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于1949年。它是悉尼城的三所大学之一,新南威尔士州的六所大学之一和澳大利亚的十八所大学之一。直到1928年,在 H.T.Lovell 被指定为悉尼大学第一个心理学教授以前,在澳大利亚的老式大学中,心理学一直作为哲学的一部分进行讲授。新南威尔士大学一开办就开始讲授心理学,现在,在该校设置的心理系,由生物学院管理,这个学院区包括生物化学系、生物技术系、植物系、微生物系和动物系。该心理系是澳  相似文献   

13.
利玛窦易服是耶稣会中国传教史上的重要事件.本文在详细析探利玛窦易服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利玛窦易服所产生的影响,指出利玛窦易服后采取的“学术传教”的曲线传教策略,在宣扬福音方面收效甚微,却在沟通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王德才 《中国穆斯林》2012,(2):55-56,61
马金鹏先生(1913-2001)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伊斯兰学者、阿拉伯语专家、翻译家,是民国年间成达师范学校的首批毕业生和该校派往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的留学生之一,是该校"三长教育"成果的典型,是"成达精神"的传人,一生中在教学、翻译与研究、学术传承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宝  相似文献   

15.
建筑装饰艺术同时存在三个作用不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结构层次:判断层次、提示层次和观念层次。一切建筑装饰活动几乎都是基于对上述三种基本层次的理解,通过形态所处的不同位置,以及由诸形态之间的关联与分离的控制手法,唤醒人们对建筑意义主动解释的机能。艺术教育特别是设计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契合点,处理好装饰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对促进大学艺术教育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慧林 《天风》2007,(5):36-38
“教会大学曾经是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先驱”,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另一方面,基督教差会以教会大学“作为传教媒介”的初衷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在于:基于对“本源文化”(original culture)和“目的文化”(target culture)的不同理解,以齐鲁大学(山东基督教大学)和圣约翰大学为代表的早期教会大学选择了全然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区别,首先体现于作为不同授课语言的汉语或者英语。齐鲁大学和圣约翰大学分别选择的授课语言,既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传教观念,也引伸出一些悖论式的问题。如果说“我们只能在语言中理解,而不是理解语言”,那么追溯当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诞生已是四十周年了。在这四十年中,除了十年动乱之外,我所过的传教生活,和过去四、五十年前所过的传教生活,作一对比,真是感慨良深!过去我们的祖国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境地,不但我们的国土被人侵略,我们的人民被人欺侮,而且我们的教会,也只能做人家的附庸,被人控制,受人摆弄,哪有半点自主的气息!但今天我们的国家独立自主了,我们的人民扬眉吐气了,我们的教会也自立自办了,我们大家可以当家作主了;不但我们教友可以和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在国际上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  相似文献   

18.
马金鹏先生(1915-2001)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伊斯兰学者、阿拉伯语专家、翻译家,是民国年问成达师范学校的首批毕业生和该校派往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的留学生之一,是该校“三长教育”成果的典型,是“成达精神”的传人,一生中在教学、翻译与研究、学术传承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正背景资料:谢赫·穆罕默德·巴达利长老毕业于爱资哈尔大学宗教原理学院,曾担任爱资哈尔大学伊斯兰研究委员会秘书长,现担任爱资哈尔大学最高宣教委员会秘书长。他不仅在埃及,而且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出版过《辩论道德》、《穆斯林需要真正的传教人员》、《更新宗教演讲及其概念、标准、必要性及优先选择性》等著作,他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学史上,《中庸》对"过之"问题的强调,以及对由此引出的"真知"问题的处理,从根本上确立了心性论在儒学中的地位.宋明时代,《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几经遴选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平起平坐的圣人之书.朱熹于"四书"之中最重《大学》.《大学章句》既是对《大学》的注释,同时也是在系统阐述朱子本人所服膺的修身之道.然而,《大学章句》在借用《中庸》、《孟子》的"性"概念时,几乎完全忽略了与之相应的"过之"与"真知"问题.顺此继续追踪,我们发现,《大学章句》虽设定了"仁义礼智之性",但实际上并未将其作为修身的出发点.在对"过之"与"真知"问题缺乏深刻体会的情况下,《大学章句》试图以"格物致知"作为获取真知的途径.然而,"格物致知"所蕴含的怀疑精神,最终却使实践者陷入了"不知该如何格致"的"出发点丧失"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