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羌族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原本是牧民之称号,“戎”是农耕民之称号。“羌”是牛羊崇拜和信仰的组合体,代表了羌人对牛羊神灵的自然崇拜。羌族宗教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上,是多神崇拜。羌绣以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及本民族的图腾纹样为常用的题材,是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在手工艺术上的反映,表达了羌族人对大自然的爱护崇敬心情。 赵晓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2.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民间信仰主要包括图腾崇拜(植物图腾和动物图腾)、人物崇拜(包括祖先崇拜与先贤崇拜)和各种巫术崇拜,其特点是以原始宗教信仰为主。这些民间信仰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民族认同的集体记忆和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3.
论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藏面汉,僻居岷江河谷的羌民族,一度保留着原始宗教文化信仰,其民族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以万物有灵论为基调,释比文化为核心,白石信仰为表征形式,神林祭拜为超越途径,在汶川地震灾后文化重建之际,归纳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特点,可系统呈现羌民族宗教文化独特的信仰体系,阐明羌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规律,为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做出努力,以献祭古羌民族。  相似文献   

4.
西南少数民族社会中药王信仰盛行,具有不同于中原地区的族群、地域特色。本文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传说和药王崇拜仪式的考察,认为西南各族群的药王信仰表现出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的信仰内涵。西南少数民族药王崇拜更渗入民俗活动之中,各族群药王信仰亦具有民间化的特色,从此侧面可认识西南少数民族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移民史造就了不同民族、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成都东山客家人在“湖广填四川”这场文化冲突与融合中,运用其独特的族群生存策略,通过族群外部认同和族群内部凝聚,在向世人展示“我是谁”的过程中保持其独特的信仰和传统。融入与保持作为成都东山客家信仰传承的基本策略构成了其文化传统的两种基本样态。  相似文献   

6.
羌族神话史诗《羌戈大战》描绘了岷江上游古羌人迁徙的历史图景,是我们研究羌族宗教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观察,神话史诗的形成和发展与古羌人的宗教信仰习俗相关,神话史诗的情节内容与古羌人的信仰心理密切相连.通过对羌族神话史诗《羌戈大战》的文化解读,对追忆古羌民族迁徙历史图景与信仰心理、保护其珍贵的文化传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正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也是这一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在被当作本主崇拜的神灵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道教神仙。另外,在迎本主等仪式活动中也融入了一些道教元素。道教已经扎根于白族的信仰生活。白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绵远的文化传承,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滇僰"。白族信仰本主,本主的白语发音为"武增",意为"本境之主"或"我的主人",属于地方性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彝、白、哈尼、阿昌、纳西等民族的社祭“活材料”,并结合考古及汉文献材料,提出了中国古代的社祭与石头崇拜有关的论点,认为石头崇拜是母系社会末、父系社会初期兴起的一种男性生殖崇拜的祭记活动。社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产生了石头崇拜文化、悬棺崖葬文化、龙文化和殷人、巴人与藏、羌、白、土家、普米等民族的白色崇拜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上看,江苏道教的城隍文化是道教在参与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传播时间长、分布地区广、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等特点。明代之后,各地城隍庙所主办的城隍崇拜、城隍出巡及城隍庙会,成为道教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通道,也成为官方管理民间社会的一种手段。在当代社会中既要保持城隍信仰的神圣性,又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努力发挥城隍文化所内涵的正直、善良、忠诚和节义等优秀品格,使所开展的城隍文化活动能够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跨境民族由于民族同宗、文化同源等因素,活态流传着许多共享的文化遗产,成为族群文化传承的纽带,民间信仰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广西中越边境的跨境民族京族,其民间信仰节日哈节传承数百年,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出现断层。京族人在恢复哈节的过程中,通过对越南哈节的学习、对现代文化因素的吸纳,以及自发植入国家权力符号与爱国意识,实现了哈节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康区不仅仅是汉藏族群接触的区域,也是西南边疆族群文化交融、共生、贮存的地带。在这种文化融合共存并新生的进程中,古羌文化一直起着凝聚核心的主体性作用,是联系影响汉藏两地文化的源头与底蕴,是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共存新生的典范。以往,我们大多或是站在汉地农业文化的角度,或是站在藏文化的角度对康区展开研究,这导致古羌文化在边疆康区的主体性地位隐而不显。实际上,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古羌族群及其文化借助康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文化生态环境,从游牧而农耕,逐渐成长为一种开放、兼容的新的文化体系,并主体性地推动着康区族群融合和民族国家边疆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与图形符号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是一个靠天养畜、靠天生活的民族,其居住的自然环境和游牧经济决定了其必然崇尚自然、崇拜图腾。藏传佛教的传入严重影响了新疆蒙古族的宗教观念,从接受到吸收,后把藏传佛教的信仰与精神崇拜用艺术化的语言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伊斯兰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疆蒙古族人民的审美意识,并在相互影响融合中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蒙古族的独特的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民族都有关于疾病产生原因和相应的治疗方法的自身理解,这些理解构成了各自的文化医疗系统。本文以信仰萨满教的族群和民族为例,论述了萨满文化中四种核心的疾病观和治疗方法,并指出各个族群在漫长的文化实践中发展出来的独特疾病观和治疗方法,作为一个在生物医疗的体系之外的文化医疗系统,值得人类学家进行深入的发掘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地处西南边陲的大理观音信仰,在中印佛教文化之间彼此对接,并在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中间地带彰显其个性化存在,特别是通过深度融入大理地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地方社会秩序建构与维系中充当神圣的角色。这种具有文化认同和精神凝聚作用的佛教信仰,与汉传佛教观音信仰、汉族民间观音信仰、藏传佛教观音信仰并驾齐驱,堪称中国观音信仰的第四大体系。如同嵌入社会机体中的文化密码,大理观音信仰不但成为大理地方的文化标识,也成为边疆与中央彼此链接的神圣纽带,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佛教中国化及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迄今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社会都经历过或者正被信奉着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凡属一种宗教,总是包括信仰和崇拜两个方面的内容,其繁多的崇拜仪式均出自一定的信仰,皆以一定的信仰为前提,它们都是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的条件下,产生在人们同  相似文献   

16.
支媛  汪萍 《美与时代》2013,(7):49-51
水族人的祭石习俗由来已久并代代相传,它是水族先民原始思维外在形态的显现,作为水族族群集体无意识的具象表现形式,其与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紧密相关。一水族人对石头的崇拜由来已久,如今可见之水族祭石习俗便是这种石崇拜心理最集中的表现。水族人十分崇拜石头,他们把石头看作是族群的保护神。水族的祭石习俗形式多样,有重大的祭"霞石"仪式,还有"拜谬"、"立邑"、"拜善"等等。"拜谬"即水语的"拜岩菩萨","立邑"即"拜山神","拜善"  相似文献   

17.
羌族丧葬礼仪传承一种文化,保持一种传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一个古老民族悠久的信仰习俗和文化特质.简而言之,火葬方式是古羌文化之遗风在今天羌族社会生活习俗中的表现,而土葬方式却是一种输入文化.考察这两种丧葬习俗,可以窥视羌族社会历史的变迁趋势,把握一个民族从远古保持至今的历史足迹和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利用闽台民间寺庙的签诗资料 ,分析了灵签贞卜与风水信仰的密切关系。灵签文本中的风水主题 ,既暗藏了民间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的真实信息 ,也反映了签诗 (或解签 )作者的文化认知心态。而抽 (解 )签者参与灵签文本的风水知识资源或风水吉凶判断的解释和批评的过程 ,显然刺激了风水信仰与神灵崇拜之内涵的互为触动 ,不仅使得风水信仰逐渐沉潜为民众的“社会记忆”及文化习俗成为可能 ,而且使得传统道德观念和伦理准则化入民众的社会意识结构成为可能。在抽签这种“依附性宗教仪式”中 ,理性与非理性、道德与功利缠绕成经纬线 ,共同编织了风水信仰的神圣帷幕。  相似文献   

19.
在族群共同体原生性社会认同的表达与维系方面,土族的萨满信仰遗俗"孛"通过界定和限制特定群体或个人的仪式性行为,构建"神圣"与"世俗"的二元边界来确保宗教内部合法性传统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这也是民间宗教践行的社会功能之一。此外,"孛"作为特定群体的民俗事项与族群文化的象征性符号,也是族群历史记忆与民间宗教信仰体系有效传承的场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动物灵崇拜,我国华北地区民间很早就有"四大门、五大仙"之说。其中,狐仙(胡仙)位列首位。在日本,以狐崇拜为中心形成的稻荷信仰最为普遍,日本全国各地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稻荷神社,还有神秘的持狐家族。狐崇拜对于两国人民的民族文化构成、民俗信仰及民间文学都产生了广而深的影响。本文拟从民俗学的角度,以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存在的狐仙信仰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并以日文文献中的狐文化为比较对象,运用跨文化比较法对中日狐信仰现象比较分析,探讨两种文化共同基础的恒定因素,并解析导致二者间差别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