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观的学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观的学问邱耕田(南宁广西大学社管学院530004)一、发展观的理论形态发展哲学是一门具体的应用性哲学,它是关于发展观的学问。所谓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当然,作为理论形态的发展观同人们自发形成的社会发展观是有...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层面上确立新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已构成中国目前最迫切的发展目标。因此,对“发展”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已刻不容缓。 我认为,在哲学层面上确立合理的新发展观,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合理因素,立足于当代人类文化的现实发展。 按照上述原则建立的发展观,应是一种整体的发展观。所谓“发展”是一个总体性概念。新发展观必须以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尺度和终极目标,来选择和确定人与社会的整个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具体地说,这种发展观需具备三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王鲁宁 《学海》2001,(5):74-78
发展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 ,它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在社会领域中的贯彻和运用 ,它将人们的发展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概括而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发展哲学所探讨的重点 ,是关于人们的现代社会发展活动的根本观点。社会矛盾是发展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科学界定和把握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它是正确反思关于当代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诸多观点的逻辑起点。其次 ,它是科学回答与有效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许多重大问题的思想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新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是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4.
丘培藩 《现代哲学》2001,4(1):121-124
所谓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是指导人们观察、思考、解决重大发展问题并自觉进行发展实践的基本原则。发展观经历了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且也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它意味着一系列文化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以下几个基本哲学观念的确立,就是可持续发展观得以确立的理论支点和必要前提。一、极限意识:增长并非是没有限度的。在旧的发展观看来,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可持续发展理论已引起学术理论界及实际工作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谨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崭新的社会发展观,作一理论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与文化转型——关于发展哲学的核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过过去 10多年的时间 ,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同其他学术“热点”领域一样 ,一方面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亟待深化的要求。要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研究走向深化 ,无疑需要在发展理论的各个层面、各个分支领域中做更为深入的研究 ,但是 ,目前更为紧迫的任务是凸显发展的元理论研究 ,即建构一种植根于中国社会发展背景的发展哲学。这是因为 ,中国的发展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 :理论上缺少深刻的发展哲学 ,而实践上则缺乏一种相对统一的、主导性的文化精神 ,由此而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理论走向深化 ,并妨碍中国社会转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哲学是当前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哲学界以往对社会哲学缺乏系统研究,近年来开始受到重视,有些大学还成立了社会哲学研究所,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与纵向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历史哲学不同,社会哲学主要从横剖面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社会系统的变革和发展及其规律等。李恒瑞教授主编的《世纪难题的破解──社会改革开放新论》一书,就是社会哲学研究的一项新成果。该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作了系统探讨,抓住了一个关键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读了这本著作,引起我对几个…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哲学研究述评魏义霞(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特殊历史定势和融纳中西的全新思维视野,使近代哲学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人拟就近年来对近代哲学的研究作一述评,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研究的重视。一、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形态这一问题是...  相似文献   

10.
全国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述要贾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00732)该会由全国近30家科研教学单位和学术团体联合发起,于1997年10月27—31日在安徽黄山市举行,与会代表66人。会议围绕当代中国的跨世纪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多年以来,中国哲学界在讲到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时,大都认为生产力是最根本的推动力量。但是,由于人们把生产力看作是一种独立自在的物质力量,对生产力作一种实体性的理解和解释,结果,生产关系就成了盛放生产力的一个大筐。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理解  相似文献   

12.
由首都师范大学范燕宁教授主持完成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精品工程项目《新时期中国发展观——兼与当代国外发展观的比较研究》一书 ,已于 1999年 11月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系统总结、概括、升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研究成果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篇和附录四个部分。上篇对新时期中国发展观、邓小平发展观、当代国外发展观的一些总体性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中篇和下篇分别从社会发展的本质层次和运行层次上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在发展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 ;并对世纪之交我国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简论王思浚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系统概念,只有把.各个系统加以综合协调,形成有机整体系统,才能全面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可以概括为如下几层意思。第一,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把社会历史的发展看成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说它是唯物的是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它是辩证的是指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而且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其它一系列中介因素在起作用,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以生产力为根本动力,带动社会整体进步。第二,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主体在创造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前提下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这就是说,要把主体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起来,在主体目的性符合客体规律性的基础上,主体的创造活动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社会主体和社会客体有机统一的整体发展观。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都各占一定位置、各起自己的作用,而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各种因素都贯串着社会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哲学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哲学意蕴何中华在“世纪换千”的历史转折关头,选择并建构一种怎样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是决定整个人类在21世纪历史际遇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人类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昭示了一种广阔的前景。其实践后果必将极大地改变并优化人们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和唯物史观同属一义。历史哲学是对历史进行哲学思考,它包含了历史本体论、历史规律论和历史认识论,是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探讨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就应当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对历史进行的哲学思考。历史哲学将历史学和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和视角,这也是马、恩研究人类社会的根本理论。因此,只有正确地把握它们的关系,才能理解历史哲学真正的革命性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人文科学群里,尚未有过一门学科象哲学那样需要时时反思关于自身的研究对象、社会功能、发展方向等等最为根本的问题。纵观哲学思想发展史,这种反思从来就没有凝滞过,而是处于永不停顿的动态过程之中,尤其是当社会历史行进到某些关键时期,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便总要在这些根本问题上进行突破性的再认识,从而为自己的继续发展开辟道  相似文献   

17.
哲学更是实践观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应当做它应该做和能做好的事,而就哲学自身的改革来说,首要的是要确立合理、科学的哲学观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今后哲学发展的大思路,理应详加考察。以笔者之见,现行哲学的根本失误并不在于它的具体观点和结构安排上,而在于它用一种狭隘的哲学观作基础,妨碍了其视野拓展和效用发挥。而从历史的线索和马克思主义的志趣来看,哲学最关心的是实践发展问题,它总是对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和基本条件进行多方面、创造性的研究,提出各种见解。所以,从本质上看,哲学应当是关于实践观的学问,而不是别的什么。  相似文献   

18.
《哲学研究》1984年第7期刊载的刘奔同志的《如何理解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文,对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客观规律性,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作了较  相似文献   

19.
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应当结合实践的发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同时我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作对比,这种对比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也非常必要。通过对比研究,也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所以,我想就近年来我国哲学的若干热点问题作些回顾和分析,力求在和当前的一些思潮作对比中进一步研究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发展观的误区和重建高清海,邴正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研究没有完全理解马克思的科学预见,一种本属于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观,被错误地置于传统理性主义的框架之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用传统理性主义来解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例如人们一直把社会规律视为:凌架于人活动之外、之上的绝对的决定力量,完全排斥人的活动对社会规律形成的重要影响,最终陷入先定论,把社会规律等同于自然本体。人们看不到人的活动的创造性,把人的活动理解为人与自然之间简单的物质变换过程。人们强调社会发展模式的单一性和不可选择性,否定社会发展模式和道路的多样性。这种曲解马克思主义等同于历史宿命论,抹煞马克思主义和传统理性主义的区别,抹煞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能动特征。面对面向ZI世纪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亟须大力破除传统理性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代之以体现20世纪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第一,破除社会发展的本体先定论,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我决定论;第二,破除社会发展的本体还原论,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造论;第三,破除社会发展的单一模式论,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第四,破除社会发展的世界至善论和人类自我中心论,恢复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