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昆嵛山是全真道的发祥地。为了弘扬全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全真文化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牟平著名的旅游度假村养马岛召开了"齐鲁文化与昆嵛山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设有齐鲁文化与道教起源、全真道与齐鲁文化、昆嵛山与全真道、全真文化的开发与应用等议题。在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30多位知名的全真道研究专家,围绕以上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2.
齐鲁文化早期交流融合述论郭墨兰齐鲁文化是一个多源、结构复杂而体系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它的形成,经过了同源、分流发展,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齐鲁文化因于先秦齐、鲁两国文化,本是齐鲁两国文化的合称,后因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形势的发展,齐鲁文化终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齐鲁学术文化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源头和主流。齐鲁学术文化的学术宗旨是内圣外王,其旨趣在于内以修养外以经世,把道德学问与建功立业相结合;其学术主题是儒学和经学,先秦时期齐鲁儒学成为显学,两汉经学极盛,经学宗师多出自齐鲁;其精神内核是仁义道德,在它的主流儒学中,仁义道德或者说道义的精神价值始终居于首位;其学术风格是兼容传承,具有多元共存、兼容并蓄的风格,以及守护传统、继往开来的品格。  相似文献   

4.
2007年8月10日至12日,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山东省邹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的“儒家思孟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召开。来自美国、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大陆30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5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0多篇,现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分类综述如下:(一)思孟学派是否存在?李学勤(清华大学)在大会发言中,重申了他对思孟学派的看法,肯定了思孟学派的存在以及郭店楚简与思…  相似文献   

5.
文姜是春秋时期齐鲁关系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女性。前人对她的评价,并不十分客观。对其人、其事的梳理和再认识,可作为认识齐鲁两国乃至先秦社会的一个切入点。本文认为,在齐鲁关系史上,文姜更多地是充当了大国政治的一枚棋子。尽管如此,她的存在对于稳定鲁国国内政局、保持与齐国相对友好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而所谓的"文姜淫乱",主要还是受儒家正统伦理道德思想影响的结果,是一种风俗与伦理的错位。  相似文献   

6.
各级地方官作为维护治安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治安好坏与否的关键因素。两汉社会的治安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以豪强大姓为主、对社会治安严重破坏的地方恶势力;二是遭遇天灾人祸的诸多灾民、流民;三是官逼民反,以农民为代表的社会下层反抗势力。针对这些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问题,许多齐鲁籍官吏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并且留下大量施政范例,在社会治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1月12日—13日,"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与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承办,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协办。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6篇,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以及美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等海内外10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齐鲁文化与东亚文明"、"诸子百家与轴心文明"、"齐鲁经学研究"、"齐鲁宗教研究"、等重大学术问题与社会关切问题展开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论齐鲁文化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兆琦 《管子学刊》2004,3(2):36-39
齐鲁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针对应试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弊端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体系。孔子与儒学产生于鲁,稷下学宫出现于齐。仅此而论,将齐鲁文化引入素质教育就有完全的必要性和切实的可行性了。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齐鲁文化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建立起一个齐鲁文化与德育,齐鲁文化与智育,齐鲁文化与体育,齐鲁文化与美育,齐鲁文化与人格塑造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座标系出来。目前,齐鲁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各自研究均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将齐鲁文化与素质教育进行一体化的研究,至目前为止尚无人深入地来做。如果把宝贵的齐鲁文化资源应用于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去,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季丽莉 《管子学刊》2010,(2):80-84,88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可以反映特定地域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山东地名与齐鲁地理文化、齐鲁历史文化、齐鲁居民生活、齐鲁方言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从这些方面解读山东地名所反映的齐鲁文化。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齐鲁文化包括齐鲁圣贤文化的研究,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渠道和载体;界定“齐鲁十二圣”文化概念,推出齐鲁圣贤群体,是深化地域文化研究新的切入点;研究“齐鲁十二圣”文化现象,开发利用“齐鲁十二圣”文化资源,可以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益借鉴和发展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记者,我习惯了面对任何人、任何事时,都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前不久我采访一个英国籍的在读博士,本来在艺术学校当老师,名叫格法·普拉扎。他在伦敦搞三维动画,同班同学好多都在好莱坞挣大钱。这么一个人,无意中看了一场京剧演出,整个人就被京剧迷住了,书不教了,博士也不读了,抛家舍业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来学京剧。什么压腿、踢腿、下腰、拿顶,受的那个罪,说出来人家都不信。人家问格法:"你那个条件干什么不行,非得来中国唱戏干吗?"格法很奇怪:"京剧美啊,你们的国粹嘛,所以我就来了。"这  相似文献   

12.
李华 《天风》2011,(5):44-46
如果你有机会参加北京崇文门教堂的主日崇拜,一定会有一个深刻的感受——近四分之三的信徒是中青年。查阅崇文门教堂近几年的信徒受洗档案发现,其中非京籍信徒占九成之多,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半数;受教育程度六成为专本科、两成为硕博;未婚或离异的单身信徒更是近七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是一位年轻的博士,专门研究日本佛教日莲宗——创价学会。1990年他在日本留学时,正值一次大典,作为研究读会的第一位中国博士,受到国宾级的热情款待。他目睹了佛教团体与日本民众的紧密结合,久久沉思着佛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首次齐鲁文化研讨会于2001年11月8日至13日在泉城济南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吉林、宁夏、江苏、河北、安徽、福建、广东、四川和山东各高校、科研单位的80余位专家和热心于齐鲁文化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采取大会发言、评论与分组发言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家们发言踊跃,讨论激烈。与会学者各抒己见,切磋论辩,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 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异同及表现形态是与会专家讨论的热点问题。王志民教授(…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11日下午,中国无神论学会与加拿大来华学者舒克兰(Dr.Schuklenk)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座谈会。舒克兰博士是加拿大女王大学哲学与生物伦理学教授,曾主编《50位无神论者的声音》一书,在西方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蝴蝶只七日     
正哥斯达黎加的蝴蝶馆很大,约十米高。一般人提起蝴蝶都不陌生,但没几个人见过特别美丽的蝴蝶。熟悉的多是白粉蝶和卷心菜叶子上匍匐的青虫系列,没多少好印象。绕过茂密的植物花草,僻静场所有模仿树皮搭建起来的小屋。安妮从中请出一位身材高大的女子,是专门研究蝴蝶的博士。一袭白衣,眼眸湛蓝如纷飞的蓝闪蝶。蝴蝶博士说,蝴蝶是善变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修女院神修教学,宁夏自治区“两会”及银川市爱国会在全国“一团一会”的支持和帮助下,邀请了加拿大籍神学博士朱梅芬修女来银川进行了为期10天的授课。参加听课学习的有银川、巴盟、毛团三个修女院的修女、初学生、望会生36  相似文献   

18.
文幼章博士的逝世,使我国人民失去了一位极亲密的国际老朋友。 文博士的国籍是加拿大。他生在中国四川,能讲一口四川话。父亲是在华传教士,他自己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从一位传统的也是正统的拥护蒋介石的传教士,转变而为一位同情中国人民的斗争,最终站到中国人民一边的传教士。他突破传统和正统的束缚,同我国青年学生交朋友,接受他们的思想影响。他同我国基督教领袖吴耀宗先生等建立了友谊,在思想上、行动上和他们认同。  相似文献   

19.
白鸥 《管子学刊》2013,(1):70-72,76
历史上齐鲁文化曾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和作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带有鲜明的齐鲁文化特色。青柯亭本《聊斋志异》是《聊斋志异》的原始木刻本,在《聊斋志异》的传播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由同为齐鲁人的赵起果主持刻印出版的,其面世过程及背后的成因反映了齐鲁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先秦史中,有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名曰姜太公。有人在小说中把他描绘成是一个“封神”点将的众神之主,但实际上,他是殷末出自东夷姜姓族团的一位十分有作为的大军事家兼大政治家,在灭殷战争及齐国的建设中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研究姜太公的族源、军事谋略和政治才能对齐鲁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认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