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佛法     
老和尚要“圆寂”了,弟子们围拢在师父周围,为他“助念”诵经。 一位年长的弟子,想请师父做最后的“开示”,他俯下身,在师父耳边轻声地说:“师父,您功德圆满,将往生极乐,弟子请您开示,如何觅得佛法真谛。” 老和尚平静地看着眼前的弟子,眉宇之间一派慈祥。他略一沉吟,便缓缓说道:“庙的后面有一片空地,你们开上一片,播些种子,看看能不能把佛法种出来。”  相似文献   

2.
吕晨 《佛教文化》2013,(1):70-70
从前,有两个小和尚为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能说服谁,谁也不想让着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安静地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向第二个小和尚炫耀。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讲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等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边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问道:“师父,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那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  相似文献   

3.
大二下学期的一天傍晚,她和一位同寝室的女友穿行学校前那条马路时,被一辆芝章行驶的汽车撞倒在地,肇事司机丢下流血不止的她逃窜而去,她的女友不知所措地哭叫着。这时,路过的他背起她就往附近的医院跑。因为抢救及时,她安全脱险。很快,她从女友的口中了解到他和她们是同一所大学的校友,  相似文献   

4.
<正> 我应该很专心地跪下磕头再站起来,跪下磕头再站起来,就这样连续做二十分钟,心里要想着该忏悔的事和该感恩的事。开头我并不很专心,眼睛往旁边一瞥,见到一双轻盈的脚步从我身边走过。那袈裟飞起,就像浪花。我呆住了,心里赞叹着:"好美!好美!"那美不只是袈裟掀起的浪花,那是圣严法师,当年他老人家七十好几,也跟我们一样地跪拜,他的专注和真诚让我动容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也。他说他是在对他师父感恩。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经济网]8月9日中午,福州一名快送小哥接了一单快送:一女客户要求送一个包裹到福州市福利院。包裹用塑料袋包了好几层,外面还用布袋子装着。快送小哥想打开查看是什么,却被女客户制止。快送小哥接了包裹后,路上发现包裹里有孩子哭声,打开一看,竟是一名刚出生的女婴!于是他连忙报警,并将孩子送到了医院。  相似文献   

6.
陈德群 《天风》2008,(16):18-19
一.门徒劝他不要上耶路撒冷(1-6节) 保罗从米利都乘船南下到近亚细亚海滨之岛哥士,南下到爱琴海中的罗底岛,又东行到弗吕家省南海滨之一城帕大喇,然后又乘船往腓尼基去,途经居比路岛,南往叙利亚的推罗(亦称腓尼基).因为船停泊要卸货,就找着门徒,住了七天.推罗的门徒被圣灵感动,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过了几天,他们全家送我们到城外,大家跪在岸上作临别祷告(21:1-6).在20章23节圣灵指示保罗,在耶路撒冷有捆锁与患难等着他.  相似文献   

7.
正道衍禅师是明朝的著名佛学家,他一生云游各地,老年时住持于北京庆寿寺。一天早上,道衍禅师到后山散步,看到一个小和尚正在砍柴,只见他挥汗如雨,但砍柴的效率却非常慢,一根手臂一样粗的小树枝,平常人砍三两刀就断了,可他要砍几十刀才行。道衍禅师走过去问:"你没有磨刀吗?"那小和尚一见师父来到跟前,连忙停下来施礼说:"师父,我的确没有磨刀,我认为磨刀是一种贪图省力的偷懒之举。"道衍禅  相似文献   

8.
善与恶     
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 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缘,得了一担鲜桃。他挑着桃儿乐滋滋地往回赶:路过李家庄时,大弟子忽然内急,只好把一担桃子放在树荫下,自己找地方方便去了。  相似文献   

9.
圆满     
静月先生很小的时候,母亲把他寄放在林泉寺,求师于慧明法师。一天,静月问师父:什么是圆满?师父那时很年轻,也很英俊,对静月的这个问题,师父却充耳不闻,没有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就像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一样,令同时代的学者黯然失色。一天,他的几个学生聚集在一起,偷偷地议论说,老师的学问如此之深,名气如此之大,和他生在同一时代,真是个悲剧。说着说着,一个个都唉声叹气,唏嘘不已。一个学生悲观地说:“月亮太明,星星就不亮了。老师就是一轮明月,我们都是光亮微弱的小星星。“  相似文献   

11.
路途的顶端     
阿笑 《思维与智慧》2004,(12):23-23
鹅毛大雪下得正紧,满山遍野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有一位樵夫挑着两担柴吃力地往山上爬。他要翻过眼前的大山才能到家。樵夫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在山地雪路上,寂静的山头只听见脚踩着雪发出吱吱的响声。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一位中年人一如往昔地夹着公文包去公司上班。他是这家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最终坐上了部门经理的职位,其中的艰难和困苦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此时的他,只要在这个公司再继续工作几年,就可以安安稳稳地从公司退休,享受退休生活。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数十年职业生涯却在这一天画上了句号。这一天,他被上级无情告之:"你被解雇了。"这令他万分惊愕和疑惑:"为什么?难道我犯错了吗?"他的上级平淡地告诉  相似文献   

13.
洞真古观在广东省南雄县城北雄庾公路旁,距韶关市一百三十公里、距县城二十七公里。洞真古观建在梅岭南麓之翠屏山,方圆几百公里仅此一间道观,原系藏经之所,不少隐士在此研读经卷、研注经书。岩上石壁刻有“万福洞”三个大字,落款“大唐吕岩书”(即吕纯阳祖师手笔)。洞真古观建于此。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被贬谪海南,到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获赦北归,路经翠屏山麓,宿于洞真古观。他与道人一同游览翠屏山及梅岭,并为八仙洞题字“诸仙岩”三字,刻于洞上,至今尚存。他还题诗多首于观内,如: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苦恼烦闷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自寻烦恼”。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和尚照办了,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和尚做完功,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原来就在自己的肚皮上。可见,许多我们推给他人或外物的过失,毛病竟在自己身上。当然,这种来自自身的困扰我们往往不易察觉,更难以用笔“圈”定。天…  相似文献   

15.
三年前,一个艳阳高照、风和日丽的初春,当著名青年佛画家汤黎健先生皈依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时,大师身着崭新袈裟,慈祥地摸着他的头说:“你就叫‘觉一’吧。”许是因缘所至,那一天,师父兴致极高,他娓娓地解释道:“弟子中尚无‘觉一’者。一可以是最小,也可以是最大;一切从头开始,九九归一。”言毕,即铺纸提笔,赐新收弟子对联一幅:“心生大欢喜,佛放净光明。”  相似文献   

16.
从那时起,耶稣就开始向门徒们说明:他要往耶路撒冷去,受长老、大司祭和经师们的许多折磨,并将被杀,而第三天要复活。伯多禄把他拉往一旁,开始谴责他说:主!千万不可!这事决不会在你身上发生。  相似文献   

17.
儿时吃榆     
正说起家乡的美味,我就想起了儿时吃榆的幸福经历。记得在我家的房前屋后长着几棵榆树,一到春天,我就爬上那棵树干有水桶粗的榆树上,往朝阳处的树杈上一坐,折一枝大而嫩黄的榆钱儿捋下来,放在嘴里品尝。一边尽情地享受着那种又甜又香的黏滑味儿,一边观看着眼前的榆钱在阳光的映照下,一闪一闪地亮着金色光芒的样子,真是开心极了。待我又吃又赏,过了瘾后,再捋上一书包带  相似文献   

18.
卢廷惠 《天风》2005,(4):27-27
曾经有一位女孩,因生活 的煎熬就满腹牢骚地向 父亲抱怨起生活的艰难。父亲是一 位著名的厨师,他平静地听完女儿 的抱怨后,微微一笑,把女儿带进 了厨房。父亲往三只同样大小的锅 里倒进了一样多的水,然后将一根 很大的胡萝卜放进了第一只锅里, 将一个鸡蛋放进了第二只锅里,又 将一把咖啡豆放进了第三只锅里, 最后他把三只锅放到火一样大的三 个炉子上烧。20分钟后,父亲关掉  相似文献   

19.
缅怀妙湛师父学文惊闻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法师往生的消息,不禁愕然、凄然。认识法师是极偶然的。前几年我考场、情场失意,人生困顿,命运多舛,不由得心灰意冷。一次到厦门,友人谈起法师,劝我不妨与他促膝一谈,或者可以使我解脱,总比整天泡在厦大图书馆好。法师...  相似文献   

20.
徒弟去见师父:我终于悟了!觉得‘今是而昨非’,以前的几十年,我全错了,可以再也不去想,只当那段日子根本不存在。嗯。师父说,好极了!明天到山下的花店,买一把晚香玉来,要直直地去,不必绕路。但不绕路就得经过风化区呢!徒弟急着说。你去买花就是了。师父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