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易传》与道家哲学思想之比较丁原明近几年来,陈鼓应先生曾多次撰文将《易传》视为“较近于道家系统的著作”,并力主道家思想为《易传》哲学思想的“主要骨干”。受陈说之启发,笔者对《易传》哲学与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作了粗略对照,初步认为《易传》作为解经之作...  相似文献   

2.
李锐 《周易研究》2007,1(3):28-33
本文从陈鼓应先生论证“《易传》道家说”的重点文章《〈彖传〉与老庄》、《〈彖传〉的道家思维方式》出发,不仅指出其论据方面的不足,而且指出其论证方法是使用“丐辞”、“默证”。因此,《彖传》不能成立。甚至陈先生所用的“道家”这一名目,也不适当。从而说明“《易传》道家说”不能成立,其“道家主干说”也因此缺少重要文献材料,难以服人。  相似文献   

3.
《易传》与道家哲学有共同的文化母体,其易本体曾经也是混沌,也可以从象与精两方面去认识,但二者旨趣迥异,道家讲复返,《易传》讲解析。《易传》在建构其哲学的过程中,确曾运用了道家的一些概念,如大恒、得一,但最终这些概念都被放弃,原因在于这些概念不能满足易哲学重解析的内在需求,容易与道家哲学混淆。《易传》的学派属性仍当以传统儒家说为优,只是其成立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易传》属儒学典籍,这是自西汉经学以来便被确认无疑的传统看法。二千余年来,尽管不少人常常接引道家思想释《易》和说《易》,但这一传统看法一直处在无可争议的地位,直到现在似乎也为学界所公认。近年来,陈鼓应先生连续发表了十四篇论文,一反陈陈相因之习见,认定《易传》的主要篇章为道家学派的作品。现在,陈先生的系列论文已由台湾商务印书馆结集出版(1994年版,书名《易传与道家思想》,以下凡引此书,皆只注页码),我有幸蒙陈先生赠书,拜读宏论,深感受益匪浅。陈先生以比照手法,对《易传》主要篇章的思想特征乃至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易传》的哲学体系与《乐记》的文艺理论体系之 间的关系。一是《乐记》对《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把握;二是《乐记》对《易传》 对立统一辩证观及其思维方式的承袭;三是《易传》的哲学和谐观与《乐记》的艺术和谐 观。总之,《易传》以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思维方式观照和影响了《乐记》的文艺理论 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易传》、《中庸》、《大学》是早期儒学的三部重要经典。然而,如果仔细研读这三部经典,其中均含有对道家思想的汲取与改造,并各自从特定层面展示着儒道两家思想的会通。下面,即对这个问题作初步探研。一、《易传》与道家思想《易传辟为解经之作,与《易经》有很大不同。如果说,《易经》是一部以八卦与六十四卦及卦父辞预测人事吉凶,指导人们活动的巫术宗教文化之书;那么,后出的《易传倒是一部抛弃了《易经》之宗教内容、继承人卦与六十四卦符号系统的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人文文化著作。《易传》与《易经》所以有如此差异,最根本的原…  相似文献   

7.
考察帛书《黄帝四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以前几篇文章中反复论证过的,《系辞》由于其与老庄道家的多方面联系,因而并不能被看作是儒家学派之作。通过本文的考察,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系辞》与道家黄老学派的联系,同时也使《系辞》道家说有了更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在道家主干论的支配下,王葆玹和陈鼓应先生先后就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系辞》,发表了新颖的意见。验之帛书《系辞》和帛书《易传》诸篇的内容,笔者认为他们夸大了帛书《系辞》同今本《系辞》的差异,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帛书《系辞》是儒家而决非道家的传本。下面,试从帛书《系辞》的祖本、帛书《易传》诸篇的内容、帛书《系辞》的思想构架、周秦至汉初易学的源流四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考察帛书《黄帝四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以前几篇文章中反复论证过的,《系辞》由于其与老庄道家的多方面联系,因而并不能被看作是儒家学派之作。通过本文的考察,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系辞》与道家黄老学派的联系,同时也使《系辞》  相似文献   

10.
道家黄老学“天、地、人”一体观的思想内涵颇为丰富,包容在《管子》、帛书《黄帝四经》、《易传·系辞》、《■冠子》、《文子》及《吕氏春秋》等文献之内;不仅如此,其影响所及,又扩展到先秦儒学《孟子》、《荀子》等著作中,因而形成了对文化传承及民族心理具有深层的渗透力。一、“天、地、人”一体与《荀子·礼论》道家“天、地、人”一体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推天道以言人事。儒家荀况长期生活于道家相对集中的稷下,因而深受这种影响,屡言“天、地、人”一体,如:“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  相似文献   

11.
中学校风因素结构的探索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丰慧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3):533-536
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索了校风的内涵、外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开放式调查、深度访谈、问卷初测和正式施测,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探索了校风的因素结构。本研究认为校风的因素结构包括学生风气、教师风气和组织风气三个二阶因子和十三个一阶因子,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定中学校风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data showing that teacher victimization is at least as great a problem as student victimization, far less research exists regarding teacher victimization than student victimization and overall school crime,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the application of criminological theory to explain the victimization of teachers. We address this gap by examining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al school organization and teacher victimization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37,497 teachers from 7,488 public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showed that teacher experienced less victimization in schools that were more communally organized. We discuss these findings and present implications for school-based delinquency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3.
中学欺侮行为现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希付 《心理科学》2000,23(1):73-76
对湖南两所中学的399名中学生学校欺侮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常受欺侮者为27%,欺侮者为14%。欺侮行为发生的地点是学校,发生的时间一般是课间。对于受欺侮者而言,没有性别差异,但是欺侮者以男生为主。受欺侮行为随年龄的增长在下降,而欺侮行为为则在上升。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学校幸福感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提出了青少年学校幸福感的概念并进行了理论构建,以此为基础自行编制了青少年学校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在中国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背景下,学校幸福感由学校满意度、在校积极情感和在校消极情感三种成分组成;(2)学校满意度是一个由成就感、学校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学和课业学习组成的六维结构,在校积极和消极情感均为单维结构;(3)本研究所编制的青少年学校幸福感量表(Adolescents’ School Well-Being Scale)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供同类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偶像崇拜与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 ,选取北京市某普通中学 42 8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 )有偶像的中学生人数显著高于无偶像的人数 ,“歌星影星”与“著名人士”是其崇拜的主流。 (2 )学业自我概念及其各维度在有无偶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3)主要偶像类型对学业自我概念具有显著主效应。 (4 )有无偶像和主要偶像类型对学业成绩均没有显著主效应。  相似文献   

16.
对遗传学中著名的摩尔根学派的科学成就作了简要的评价,并深入探讨了其成功的原因,为促进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为了了解中国儿童入学准备应包含哪些方面,对76名幼儿园大班教师和65名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发现:(1)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可以归纳为26个项目;(2)“社会性与情绪发展”和“学习方式”领域的入学准备和适应问题被教师提及的次数较多,“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言语发展”领域被提及较少,“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领域被提及最少;(3)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对于入学准备所涉内容的看法比较接近;(4)小学一年级教师认为自理能力、学习技能和同伴交往等方面是当前幼儿园教育的薄弱环节.最后,结合访谈结果及NEGP模型对中国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北京市389名儿童入学准备的类型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入学准备类型儿童的特点,并通过追踪数据考察儿童入学准备类型对其一学期后学校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入学准备可以分为入学准备良好、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准备不足、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突出/其他领域准备不足和入学准备综合不足四种类型;(2)女生入学准备良好型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而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准备不足型、入学准备综合不足型的比例显著低于男生;(3)城区儿童入学准备良好型的比例显著高于郊区,而入学准备综合不足型的比例显著低于郊区;(4)入学准备良好型儿童的学校适应好于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准备不足型和入学准备综合不足型,入学准备综合不足型的学校适应最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庄子》的有关记载中,发现《庄子》一书中的孔子既“具有道家思想的儒者形象”,又有“道家的反面形象”。进而又从书中“以重言为真”的写作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儒道两家之间既互相矛盾又互相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Lockdown drills are used in pre-K–12 public schoo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exists regarding their impact on students and school staff (Ilk, 2018). Because of school counselors' role in both prevention of and response to school gun violence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2018), we used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ir experiences with lockdown drills (N = 26). Result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three themes: (a) school counselors' sense of duty to follow school protocol, (b) unintended emotional consequences related to lockdown drills, and (c) school counselors navigating complexities.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counselors and corresponding school procedur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