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云南是我国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边疆省份。由于特殊的地理、人文、民族等因素,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边境问题、对外开放问题、贫困问题等相互交织,做好云南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各级党委、政府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宗教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贯彻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一个省,也是宗教种类最多的一个省。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境内居住26种民族,其中16种民族跨国境居住。由于云南民族众多,历史上社会政治形态复杂,自然环境特殊,保持着丰富的宗教等诸多因素,使各种宗教在云南的传播和发展获得了便利条件。云南国境线长,云南宗教与境外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信仰与道教的关系,对研究道教在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影响与传播意义重大。道教入滇年代极为悠久。道教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从四川、贵州和广西方向传入云南的。道教的传入…  相似文献   

3.
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存是我国民族宗教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宗教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向度。民族宗教互动现象突出、地域特征明显的民族走廊集中体现中国民族宗教多方面关系。藏彝走廊作为西南边疆"治藏稳边"的特殊地理文化单元,其宗教关系在全国宗教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有重要影响。藏彝走廊区域宗教信仰形态丰富,且长期以和谐共生为主流,相互吸收接纳,对促进社会和谐产生重要作用,其多元宗教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处于我国西南边境,它是一个多少数民族的边疆省份,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不均衡,坝区和山区、内地和边境差距相当大,甚至有人把云南比喻成"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它的民间美术往往带有"历史化石"的性质,因而它在民族艺术发展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云南民族美术史对于促进我国民族艺术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也有利于剖析云南民族美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多民族、多宗教和谐相处是云南文化的典型特征。云南多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即通过文化自觉或社会无意识机制的作用,使宗教生活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在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上,最大程度实现信徒身份、神灵体系、宗教场所等各类资源的共享,并以特定的社会再生产机制将之积淀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22,(5):34-35
近年来,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自身多民族、多宗教的实际,坚持“导”的理念,通过理论实践引领、思想政治引领、文化浸润引领、人才培养引领,着力深化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实践,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宗教关系具有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信仰本身的多重内涵,具有与党和政府、社会、国际以及宗教自身互动的多元维度,涵盖了宗教内部与外部的诸多复杂因素,是一种相对持续稳定的互动结构。云南多元宗教在特定的时空场域和社会情境中生成,政治关系上的边疆开发、文化关系上的吸纳融合、经济关系上的互利共赢、民族关系上的交流融通、日常生活上的交往互动、宗教生态上的平衡制约等机制促成多元宗教和谐相处。提炼云南多元宗教的生成机制及其和谐相处的演化机制,可以坚定我们从广义视角审视宗教多元关系的理论自信与方法自信,并为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 ,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全省有52个民族成份,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其特点包括有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15个,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16个,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197个民族乡,并在全省范围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复杂格局。云南亦为五大宗教俱全的省份,其中佛教三大部派集于一省乃云南所独有。其信教群众多集中在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亦形成云南宗教发展之特色。由此可见,民族、宗教之交织共在构成了云南省经济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西部地区,宗教种类众多,宗教与民族关系紧密,和谐的宗教关系和宗教结构对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对西部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对解析西部地区宗教与社会诸多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民族关系,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循化县境内有一处藏族民间神山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共享的圣地,崇信该圣地的信众当中有藏、土、蒙古、撒拉、回、东乡等不同民族.藏语称“阿尼夏吾”,当地穆斯林叫“奄古鹿拱北”.围绕该圣地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相互宽容、共享和谐的特殊地域文化.历史文献及田野调查显示,这一区域内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经过此起彼伏的竞争博弈,最后做到了彼此了解、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笔者提出: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徒之间若能深度了解彼此的民族情感、宗教禁忌、生活习俗等,就能做到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求同存异.这也是阿尼夏吾神山信仰现象长期延存的内在根源.这一经验对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和谐共处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