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特定的人的观念,世界主义公民具有正义感和善观念这两种道德能力,拥有理智理性与合情理性的理念,是自由而平等的道德主体。这样一种人的观念也预制了全球正义的核心理念:全球正义是全球制度的首要美德;个人是全球正义的终极关怀单元;伦理普遍主义是全球正义的伦理基础;倡导平等主义的全球分配正义。作为世界主义公民的人的观念与全球正义理念是紧密相连、彼此印证和相互支撑的。  相似文献   

2.
1993年9月,6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士和一些非宗教组织的代表,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议会”上通过了一份《全球伦理宣言》。《宣言》认为,各种宗教之间已经有一种共同之处,它可以成为一种全球伦理的基础;这种“全球伦理”, “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宣言》指出:“没有新的全球伦理,便没有新的全球秩序”。  相似文献   

3.
全球第一款的佛教专业搜索引擎一"搜佛"一已经开通。 全球最具丰富资源前面前。 她搜集罗致了国内目前最多的汉传佛教网站与网页; 她充分体现了资讯电子化时代的信息资源共享原则; 她是最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专业搜索工具;  相似文献   

4.
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最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地理方面,它涉及到全球的七大洲、四大洋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学科方面,它涉及到太阳和地球演变的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而在人文社会方面,涉及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活方式,对于大工业生产所排放出的余热和废气以及交通运输和农牧业生产,都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全球正义与全球贫困现象内在关联。全球正义是一种世界主义的理想追求,当代全球正义的追求是以最基本的人的需求为对象的正义诉求,在人权清单中,全球正义把生存权看成是最根本的权利。全球正义理论从最基本的人的生存需要出发,提出了当代人类社会的紧迫问题。人道主义援助是解救当代全球贫困的另一进路。首先,人道主义援助的困难在于人们把责任看成是分内应当承担的,而把仁慈捐赠看成是超义务的。其次,从权利与义务的相关性来看,作为人人具有的生存权,需要一定的机构或个人承担相应的义务。然而,仁慈捐赠的义务并非是完善的义务,不具有强制性;最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与民族主义以及同胞偏爱并非完全是一种制约关系。但是,全球正义作为一种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一、人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是全球性问题苏联学术界从理论高度广泛开展了关于当代全球问题的研究。B.A.罗西在《全球问题是综合科学研究的对象》一文中,对关于世界发展全球过程的研究作了总结,认为接近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发展的特征是,在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中发生的过程规模宏大,越来越国际化;人、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复杂化,产生了社会-生态过程合理化的迫切必要性;加强了对“人类因  相似文献   

7.
一部冲破百万票房的电影,要等3年;一件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要等2年;一顿诱惑味蕾的佳肴,要等半天;全世界的惊人创想,无需等待。只因为,Showcase全部收录。我们希望邀你一起参与,与全球设计师共同欢庆创意!  相似文献   

8.
一部冲破百万票房的电影,要等3年;一件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要等2年;一顿诱惑味蕾的佳肴,要等半天;全世界的惊人创想,无需等待。只因为,Showcase全部收录。我们希望邀你一起参与,与全球设计师共同欢庆创意!  相似文献   

9.
一部冲破百万票房的电影,要等3年;一件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要等2年;一顿诱惑味蕾的佳肴,要等半天;全世界的惊人创想,无需等待。只因为,Showcase全部收录。我们希望邀你一起参与,与全球设计师共同欢庆创意!  相似文献   

10.
回归心灵的家园——我看电影《阿凡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道 《天风》2010,(3):47-48
<正>前不久热映的《阿凡达》凭着其对现代高科技的巧妙运用,席卷了全球票房,让多年冷场的电影院再次人潮涌动,一票难求,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1.
论医学宽容——兼全球生命伦理是否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宽容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成熟的伦理风格,一种时代精神,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应提倡和关注宽容主义,宽容伦理学的建立对医学和社会发展有极重要的意义,生命伦理学尤其需要宽容技术,宽容使全球生命伦理的建立成为可能;我们应争取主动快乐的宽容,宽容不是放弃思想,而是选择自由。如果没有宽容,就没有全球生命伦理,就没有人能够很好地生存。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全球正义问题的论争中,当代著名伦理学家吉莉安·布洛克提出了一种富有影响力的全球正义观念。其要旨是,全球所有人都应得充足的资源与机会,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以保证过上一种最低限度的体面生活。布洛克这种以"充足"为基础的"弱世界主义"观念旨在挑战过去几十年间流行的"强世界主义"立场。她意在探究,为什么要用"消极的"机会平等替代"强世界主义"主张的"积极的"机会平等;为什么差别原则无法作为全球范围的分配原则;为什么只有"基本需要",而不是"基本权利",才能作为全球正义的价值基础。布洛克的弱世界主义理念的确很有吸引力,但其相关诠释和论证很难站得住脚,其弱世界主义方案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13.
美学:走向新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法 《哲学动态》2001,(5):21-24
196 0年以后 ,东西方美学发生了一种根本性的变化。从人文科学的宏观角度来理解这一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西方文化思想自身的演变 ,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变化 ;二是全球文化思想的演变 ,在西方文化与全球各文化的互动中 ,西方文化朝向一种与全球各文化更接近的形态。而这两个方面 (西方的后现代转向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 )本身就有一种内在关联 ,它们共同代表了美学向新的存在方式的迈进。一、美学存在方式与西方美学转型1 96 0年以来 ,西方美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就是美学体系性著作的实质性消失。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中对美学的专论 …  相似文献   

14.
<正>一"走出去"是中国企业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做优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是新的历史时期全球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大构想,这一构想的全面实施推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新的平台,必将助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进入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下降、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势下,"一带一路"倡议驱动效应凸  相似文献   

15.
媒体扫描     
《天风》2010,(4):36-36
<正>福布斯排行中国富豪数全球第二[新华网]3月上旬,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10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全球经济逐渐复苏,有10亿身价的富豪人数从去年的793人再次增加到1011人,而中国内地富豪人数也大增,从去年的  相似文献   

16.
全球伦理不等同于底线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今学术界流行的将全球伦理归结为底线伦理的观点 ,本文指出了其存在的几个思维误区 ;阐明了全球伦理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和内容的综合体系 ,特别强调人类终极关怀的维度 ;得出了全球伦理包括底线伦理但不能归结为底线伦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与世界梦是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的,这需要中国文化参与到全球正义的建构之中,罗尔斯的万民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他者意识、二是武力往教;三是缺乏稳固的道德基础。就此而言,全球正义没有他者,明确反对武力征服,应该以薄版本的仁者爱人为根基。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化和政治已经导致了全球帝国主义,即一种通过一个国家来创建一个无所不包的帝国的尝试。为了战胜这种全球帝国主义,需要从现代世界秩序转向一种后现代世界秩序,其中,以主权为基础的民族国家的无政府秩序将被全球民主所取代。怀特海式的重构的后现代主义为后现代政治的双重任务(抵抗全球帝国主义和建立全球民主)提供了各种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理证 《法音》2006,(11):8-10
二十一世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必须切实承担起全球责任,遵循全球伦理准则。而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宗教间的交流合作与对话是不可或缺的。一位天主教思想家孔汉思(HansKüng)曾经说:“没有各宗教之间的相互了解,国与国之间则很难相互了解;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诸教之间则很难达到和平与友好;而诸教之间若不能和平相处,诸国之间亦不可能和平相处或安全共存。”一个地球,多种宗教,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但多种宗教如何相处?是“文明冲突”,还是“文明对话”?人类…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7,(1):84-92
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全球治理将成为一个可以想望的新模式。在近代社会的发展中,资本主义世界化终止了农业社会的地域分离,开拓出了一个有着中心—边缘结构的世界,因而也出现了世界治理。世界治理是在中心—边缘结构中进行的,所营造的是一种霸权秩序。全球化、后工业化意味着人类历史的又一次转型,将意味着世界治理为全球治理所取代。全球治理不仅在空间上遍及全球,是全球每一种社会力量都参与的治理,而且要求每一个局部性的社会治理都应拥有全球观念和全球视野。世界治理是民族国家开展竞争的框架,而全球治理将代之以合作,其目标是实现人的共生共在。全球治理将是合作的治理,但是,任何关于合作的幻想都是有害的。在促进以合作为特征的全球治理模式建构中,我们需要首先将自己打造成合作体,并通过展示合作的力量去实现全球治理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