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书中三境     
世间大凡读书有成者,大多都要经历三种境界。还三种境界我将其分别归纳为初始境界、寻取境界和得悟境界,须知此三者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何谓初始境界?这是就初涉书海者而言的。在此境界之中的读书入,读书时通常是不够自觉的,既漫无目的,又无所选择。读书者处此境的有的往往有书则读无书则罢,此种读书法最不可取,但也有的则开始借书猎奇广为博览,只是此时读书者学力尚浅,书中营养不易完全吸收和消化,故而读书虽广但所得终归肤浅。在此境界之中,读书人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进而逐渐培养其志趣与爱好而已。何谓章取紧民?…  相似文献   

2.
楚汉之争,汉取胜,得益于刘邦的用人之道。陈平三择其主而壮,归汉后,屡以奇计位刘邦定天下,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急。虽未列入汉初三杰,但其谋略思想不亚于张良。及吕后时,不仅能在多事之秋自免于祸,而且计诛诸吕、迎立文帝,安定汉室,善始善终,太史公赞曰:“非智谋孰能当此者乎!一、违份择婚,割肉言志陈平,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兰考东北20里)人。少时酷爱读书,喜黄帝、老子之术。因家贫,与兄嫂同产,仅有薄田30亩。其兄勤奋耕耘,供其游学读书。陈平魁梧貌美.人言“家贫,怎么长得如此好?”其嫂妒恨他不事生产,愤而言道:…  相似文献   

3.
人生境界     
正人生在世,有贵贱贫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别。有的人修其一生为钱谋权,用世俗的眼去看待人与事,似乎很成功,但其境界不高;有的人没有家财万贯,也无一官半职,但热衷公益,省吃俭用资助贫困孩子读书,不需宣传,也不图回报。事实证明,人的境界与财富多少没有正比关系,与权势也无必然因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概括古今凡成大事者必须要经过三  相似文献   

4.
读书是一种风度,一种追求,一种情怀,一种境界。我们深知,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而坚持德育为先,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建设先进的和谐文化之需要。  相似文献   

5.
邱处机的一生,是一个从挫折到成功的过程。他早年修炼心性,曾因求道心切而不达。以后掌握了心真心空之旨,方取得悟道的境界。他在磻溪和龙门洞的读书经历,培养了他的深厚的学养。同时也结交了不少友人和信徒,因之能够在后来打开了全真道开拓发展的局面。特别是他抓住了金朝皇帝对全真道礼遇的机会,极力与金朝统治者周旋,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最终使全真道有了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易学集成》“选目”的复函施维兄雅鉴:华翰敬悉,欣闻贵社欲推出《易学集成》,此乃大好事,斯举于海内外学界可谓功德无量,如无“道尽于己,何必名扬于人,泽施于人,何必功归于己”之度量与境界,焉有此举耶?“缘起”、“体例”、“选目”等我断断续续总算看完...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 案例1:我对“性”的好奇与想象.惹怒了爸爸 我的脑子很好,所有的亲成朋友都夸我聪明,我无论读书、做作业、温习功课等.都比别的同学快半拍.从小学到现在的初二.几乎每天考试都是班上的前三名,所以我父母对我的课余时间也放得很宽,而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每天在爸爸的书房里呆上一两个小时.这样的孩子有哪个家长会不放心呢?  相似文献   

8.
“天地境界”是冯友兰先生根据中国哲学的精神提出的人生四境界之一,他认为一神论宗教的境界“近乎”天地境界而犹有未树。本文承接冯友兰对哲学与宗教之分殊的阐明并观照宗教学学科基本的客观比较方法,以犹太思想家马丁·布伯所揭示的一神论信仰的“启示境界”为参照,阐明其“对话关系”的特质。通过对观两种境界的差异,探析“文明互鉴”的深层内涵与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谈怕     
“怕”好像历来是个贬义词。怕什么?别怕!天不要怕,地不要怕……好像不怕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相似文献   

10.
常在报刊上读到一些渲染读书之乐,读书有趣,读书是福的时文,因为不才忝列书生,却不谙时贤们所乐之乐,难免自惭形秽。一向只觉得自己如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尽管身置画境,满眼风光,无奈一根纤绳在肩,我唯有汗流浃背的份儿,身心之苦,哪堪言说。  相似文献   

11.
任何建筑物都是一物。物就是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集聚在一起,使之切近,从而居有着映射游戏,展开世界的东西。因而,我们可以追问三个问题:1.物为何聚集天地神人?2.物如何使得这四种因素集聚在一起?3.他们之间的游戏如何展开世界?建筑物不是建筑师吹嘘自己“劳绩”的东西,而是人栖居在大地上的东西。唯有栖居,才有建筑。唯有诗意,才有栖居。所谓诗意,就是根据神性度量自身。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而言,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性的最好契机。即达到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自能读书,,的理想境界。为了要达到这种境界,并且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就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心理的满足,而不是负担。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阅读教学的任务而言,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性的最好契机。即达到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自能读书”的理想境界。为了要达到这种境界,并且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就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心理的满足,而不是负担。  相似文献   

14.
修养     
古人讲究修身,我想这大概也应该像练武功一样,有一个功力层次的差别吧,什么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呢?看到几个古代名人的小事,倒是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文摘     
佛教文摘达生摘编者按佛法是什么?是宗教?是哲学?是科学?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佛法的内容本身.任何一个真诚地想要解决人生问题的人,都应该努力了解佛法。宇宙无垠、时空无限,生而为人、不过百年。既有此血肉之躯“身”,又有此能思能感之“心”,非如草木无情,...  相似文献   

16.
读书让人聪明,也让人犯傻。纯粹的读书人,不存在犯傻,因为傻也是修得的正果之一。大智大愚,正是读书最高境界的两面。本文所说的犯傻,是专门针对我辈读了点书的人而言的。读了点书的人与读书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张海龙 《孔子研究》2023,(4):140-149
唐君毅的伦理思想至少具有自我伦理、文化伦理、境界伦理三重向度。在自我伦理中,唐君毅以“道德自我”之建立来抵抗内外诸恶,销解“自我中心”主义;以儒家的心性修养论作为自我疗愈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伦理中,唐君毅为人类各种文化活动奠定一道德基础,同时强调应以仁、义、礼、智之伦理原则来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会通。在境界伦理中,一方面人之精神、心灵境界随九境之转呈升进最终成就一真实之生命存在;一方面“心灵九境”框架本身具有重要的伦理判教功能和方法论意义。唐君毅伦理思想的三重向度之间通过“道德自我”来贯通,它们在逻辑上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并且都分别指向了儒家的精神及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8.
A天本来就开着,且敞开得无边无际,包罗万象。日月星辰.风雨雪电.尽在其中。问题在于人们是否敢于去想。倘若天是关闭的。何来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何来宇宙飞船登月?B超凡脱俗的异想,就是创造思维,逆向思维.是寻找无形的电视频道的搜索器。无此.则何以发现另一个五彩缤纷的新世界呢Y有异想才有科学发明、创造,人类才有进步。C远古人类以为雷电是雷公电母操纵所致,今人甚觉可笑。今日之谓神秘怪异之象,亦非神灵掌握。但是.回避它,无视它,均无济于事。只有用异想的钥匙打开其门,才使它的音容笑貌昭然于世。D各种事物的变化规…  相似文献   

19.
清代文学家纪昀.丰晓岗.曾任《四库全书》总篡官,学识渊博.文思敏捷.平素喜欢吟诗作对与人戏谑。尤其是他运用抑扬修辞手法撰写的诗、联.语言非常幽默风趣。失将对方贬抑入地.令他大惊失色:接着笔锋陡然一转,又将对方褒扬上天,使他转想为喜、仿佛使人们欣赏到一幕幕滑稽生动的悲喜剧。.一天,纪晓岚正在书安里读书。有下人传进一张名片,说:“门外有衡阳太守刘朝玉拜见大人。”纪晓岚把客人请进,问:“你的公务部办完了吗?”刘朝玉欠身回答:对公务已办完了.明日便启程返回湖南。今日求见,一是辞行,二是请大人赐以墨宝.”…  相似文献   

20.
钱宾四先生《论语新解》一书 ,充分扬弃了宋明义理之学与乾嘉考据之学 ,以朴学为基阐发义理为归 ,对《论语》的阐释达到了质实而圆融的境界。先生注书 ,以经史子集的渊博学养 ,融汇历代各家之说 ,又努力以今人之眼光明孔学之永恒价值 ,因而阐释能贯通古今 ,摈弃时空域限 ,恢复孔学以人道为核心 ,统之以为学 ,为政 ,仁 ,义 ,礼 ,乐诸人事范畴的思想大厦 ,并以自己一生修为 ,教人读书、为人 ,从日常生活的平易处去领会孔圣崇高的人格 ,去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先生之《新解》是众注本中极新极平极高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