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窗外的世界     
有一个人,他在年轻时拼命赚钱,中年时终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富翁。可物质丰裕的他却并没有因为达到梦想而感到发自内心的愉悦。相反,他的一个经营香草农园的同学反而过着平凡快乐的生活,时常可以看到他那愉快  相似文献   

2.
她就读于名不见经传的艺校,在大学里学的是表演专业。毕业后,她带着自己的梦想,只身一人闯荡纽约。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过着流浪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他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为了解决一家人的口粮问题,父亲除r种地就整天在外拉板车卖煤球。但贫苦的生活没有熄灭他梦想的火焰,他从小就迷上了唱歌唱戏,家里没有录音机,他就坐在村头的大喇叭下听,时常入迷忘记回家吃饭。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亲近     
一个男人在圣坛上等我。他叫比尔,我在高中时与他相遇,从此就双双坠入了爱河。 我们没有小汽车,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家具,也没有银器。因为,我们才大学毕业,甚至连工作都没有找到。然而,我这时只看到了新郎含情脉脉的眼光——什么贫穷还有那些不能实现的梦想,现在都显得微不足道。我问我自己:这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5.
正小罗是一个"90后"青年,大学毕业后直接奔赴上海。他说小城市里机会太少,他的梦想需要在大城市里才能生根开花,所以想都没想,第一时间去了上海。在上海四年,他换了七个工作,走马灯似的,一家又一家,一个又一个。从广告公司的美术设计到电脑公司的码农、插画师、美术编辑甚至饭店的服务员等等,他做过许多,但几乎没有能坚持下来的。他辞职的理由都很奇葩,老板没有情怀、早晨起不来、同事太二和他不在一个频道等等。  相似文献   

6.
我们北京市八十座清真寺的阿訇和海里法坚决反对我们回民和伊斯兰教中的右派分子马松亭。我们对他是比较熟悉和清楚的。他是一个披着宗教外衣出卖回族和宗教利益的政治野心家。在解放时他随同反动派逃跑台湾,回北京后几年来,他不但没有立功赎罪表现.反而继续作恶,梦想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卷土重来,使旧社会在中国复辟。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带给全国人民和各族  相似文献   

7.
正朋友弹尽粮绝很多天了,在他的字典里应该没有"放弃"两个字,尽管生活给了他很多次妥协的机会。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跑到北京,在地铁口,挎一把破吉他,身上揣着的还有那失去光泽的梦想,他在叮叮当当的声音中乘着时光的地铁远去了。这是个孤勇却又略带悲伤的故事,还好我有幸在这个故事里打酱油。我和他是初中同学,他的人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旗帜     
美国的史蒂芬·史匹柏,在十二三岁时就梦想有一天要成为电影导演。在17岁那年的一天下午,他去参观环球制片厂,窥得全貌之后,并没有和大家一起离去。他悄悄地留了下来,先偷偷摸摸地观看了一场实际电影的拍摄,再与剪辑部的经理长谈了一个小时,然后才结束了他的参观。并且,他心里有了个坚定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下一个梦想     
1人总是要不断有点梦想的。没有梦想,日子便失去了情趣和方向。梦想是一种向上飞翔的姿势。我的下一个梦想,是"十亩山林,一座木屋"。我觉得,只要不断地向梦想的方向努力,机缘成熟,梦想就能  相似文献   

10.
王兵 《学海》2013,(5):21-24
作为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与梦想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纵观毛泽东一生,自信成就了他的梦想,但过度的自信造成了他晚年梦想的受挫。今天,自信仍然是实现强国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范广欣 《哲学研究》2023,(2):63-73+129
在1903年编写的《中国民约精义》中,刘师培将中国思想传统和卢梭社会契约论联系起来,为缔造共和寻找本土资源。可是,到1907年他却公开主张创建无阶级、无国界、真正人人平等的乌托邦。其实,转向的种子早已埋下。当刘师培以中国思想传统为资源阐释卢梭平等观,他便一步步认同“人类完全之平等”,他认为每个人无保留、无差别地爱其他人才是平等的真谛,应该在每个人的情感和欲望受到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重建理想社会。所有这些信念最终促使他充满激情地梦想一个没有私产、没有政府、亦没有国家疆界的人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年少时,每个人都胸怀梦想,可是,后来真正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人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很多人的梦想并未付诸行动。18岁那年,他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希望能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本来他的这个梦想并不遥远,除了英语成绩差些外,其他学科都相当不错,只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教育重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我们正处在一个鼓励每个人都拥有梦想的时代,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引入梦想这一理念,把自己梦想从事的职业以名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励学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便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我们最初的梦想无外乎是做一个成功的人,名片可以作为了解他的一个最便捷的渠道,名片设计能够在方寸之间体现创造力的价值,体现设计的诸多要素,而我的一堂名片设计课又再次触发了学生的心灵和梦想。  相似文献   

14.
正1975年,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峰时,还差200米没有登顶,仗着自己“火人”的绰号,他把睡袋让给了自己队友,结果冻掉了膝盖以下的双腿双脚。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41年后的2016年5月,已经65岁的夏伯渝又一次踏上攀登之旅,而这一次,恐怕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登顶珠峰的机会了。但是,就在眼看离珠峰顶尖儿还剩下不足100米时,天气骤变!他不得不面临一个更加困难的抉择:如果他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一生的梦想就会实现;如果  相似文献   

15.
没有石破天惊之壮举,没有惊天动地之业绩,也没有大起大落之生活境遇。他,默默地将自己的青春与梦想、欢乐与痛苦,化作春霖秋露,奉献给了殡葬事业。他把岗位当舞台,把付出当追求,在殡葬战线上弹奏出了一曲曲流贯四季的奉献之歌。他在默默无闻中体现其劳动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这是伦敦街头的一角,正是隆冬时节,一个男孩子在寒风中等待着机遇的降临,他从小酷爱舞台,曾经梦想有一天能够饰演一个主角。为此,他不停地观看着露天播放的电影,模仿演员们的一举一动,甚至能够熟记几部经典影片的关键对白。但苍天似乎在作弄人,他从小家境贫寒,少年时父母离异,几年后,带他的母亲也与世长辞,这一切似乎阻止了他梦想的延续,但他的梦想却始终未曾破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能力很强、雄心勃勃的美国人,叫富勒。也许是因为他的家境太穷了,穷怕了,所以从小就萌生了一个梦想——做一个赫赫有名的富翁。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数年如一日地拼命挣钱。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上海徐虹中路一个像机关一样的院子里,"一起唱"的团队在一栋灰旧的楼里办公。这栋楼的一楼正在装修,堆满了杂乱的施工材料;陈旧的电梯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你很难想到,这里驻扎了一个150人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并且他们做的产品还称得上新锐,很可能颠覆KTV的玩法。问及创始人尹桑心目中的青年标签,他一秒都没犹豫:"有梦想,无畏惧,肯坚持。人如果没有梦想,哪怕你是00后,也不  相似文献   

19.
他出生在山东沂县一个贫困家庭,尽管勤奋好学,但是因为负担不起学费,念完初中,便辍学了,贫困让他的人生和梦想在此转弯。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动力     
爸爸,我需要你罗比做了任何一位父亲都会做的事。他的孩子需要帮助,事情就是那么简单。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场上,虽然有数千名警察和许多电子防护设施在保障着比赛的安全,但是,当一位父亲看到儿子的梦想正在破灭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哪一个赛场是安全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