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那有来生?——这是迷的断灭见。有人说,人有来生,人死以后,当然还会再来做人,不会改变。——也是迷的常见。断见、常见都不是人生的真理,人死不是如灯灭,人死也不一定是做人,随着业报因缘,五趣流传,六道轮回,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清茶女人     
云鬓 《思维与智慧》2009,(11):31-31
人们常说,品茶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情调。品茶,如品人生。  相似文献   

3.
人生断想     
对于人生,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思索,至今仍是时髦的话题。有人说,人生像一张洁白的纸,全凭主观之笔去描绘,可以记载成功者节节胜利的喜悦,也能够留下失意者屡屡败退的叹息;有人说,人生是漫长的行军,也是短暂的旅程,有人在艰苦地跋涉,也有人在逍遥地嘻戏;有人说,人生是曲折坎坷的小路,是一个精神旅行的过程,只有拼搏才会赢;有人说,人生是绚丽的花朵,值得一辈子去珍惜,应该如同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这些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作出的论断,难以评定谁是谁非。我认为,人生更像是一出戏,这出戏在…  相似文献   

4.
人生三道茶     
人生如三道茶。品味人生,就如品味云南大理有名的三道茶。由于每道茶烤煨的方法与配料都不一样,所以味道也各不相同。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生活,有人希望热烈,有人渴望平淡。热烈人生如火,精彩;平淡人生如土,归真。热烈让人生跌宕起伏,平淡让人生静水流深;热烈让人生充满惊喜,平淡让人生满溢平和……生活的选择从来没有谁对谁错。选择做秦始皇是一种生活,选择做陶渊明也是一种生活,谁又能说谁错了呢?生活于我,像陶渊明一样就满足了。  相似文献   

6.
老花眼     
正人常说人老先老腿。其实,先老的应该是眼,会是眼睛看东西先有些模糊了,也就是人们说的眼睛开始花了。杜甫的诗"老年花似雾中看",就是人老眼花昏蒙时最形象生动的说明。所以,俗语说:花不花,四十八。这样的年纪,显然是早于腿力的衰退的。同样是老花眼,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眼中镜像,有人可以是眼前如冬季万木凋零灰蒙蒙一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只有事业成功,人生才算美满;也有人说,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人生才算美满;但更多的人认为,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才是真正美满的人生。但问题是:怎样才能实现家庭和事业的双赢呢?  相似文献   

8.
华程 《佛教文化》2016,(4):80-85
《幻茶谜经》注定是一部不平凡的作品,它是导演赵梁的一个梦。在梦里,亦真亦幻的女子茶幻与三位男子——樵夫、高士、僧人之间,发生了五光十色的人生故事。这样的人物关系脱胎于电影《罗生门》,但又比《罗生门》复杂很多。樵夫和高士先后饮下了茶幻的茶,颠倒梦想又互相争锋。而在僧人出现后,亦在茶中进退维谷……  相似文献   

9.
辜玉梅 《天风》2006,(14):13
在一次教会“青年团契”的讨论会中,我们有一个计论议题:基督徒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 有人说“是奉献、舍己的人生”;也有人说“是服侍人的人生”;还有人说“是传福音、荣耀神的人生”,这些都对。但根据约翰福音15章,耶稣要求我们过的人生是多结果子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人都向往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人说,高智商的人更有可能获得瞩目成就,生活也就更幸福;有人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视野更开阔,生活会更快乐;也有人说,别的都不重要,有了钱就有了幸福、快乐的资本……当然,这种种观点都有其立论的依据和存在的理由。但是,从人的心理层面上来讲,高智商、良好的教育和百万家产都不能保证人们的幸福快乐生活。如果人们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快乐人生往往还是“镜中花,水中月。”  相似文献   

11.
博弈与人生     
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人生是伟大的奇迹》中提出质疑,“我们究竟是什么,我们来自何处,又欲往何方?”人生到底是什么,我们也曾无数次地追问自己。有人说,人生是奔腾不息的长河;有人说,人生是华美壮丽的诗篇;还有人说。人生是粉墨登场的戏剧。可是,我觉得人生更像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三道茶     
人生如三道茶。品味人生,就如品味云南大理有名的三道茶。由于每道茶烤煨的方法与配料都不一样,所以味道也各不相同。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正人生有太多的"是"与"不"。或者说,人生是"是"与"不"组成的。有人喜欢"是",即是说,要多做正面的事,多肯定,少说"不",少否定。连尼采也在划分的人生几阶段中说,说"是"的"婴儿"也高于说"不"的"狮子"。在他看来,说"是"比说"不"的人境界要高。说"是"果真比说"不"好吗?  相似文献   

14.
正据说茶分几等:入口生津,咽喉回甘为佳;滋润食道,食道亦返甘为上佳;入胃熨帖,蕴味无穷且返甘则为上上佳。人生亦大抵如此。谈吐不俗,静则不语,为雅;底蕴深厚,藏而不露,为隐;不求浮名,耐住寂寞,为淡。于人不争利多寡,于世不求名高低,实为大大雅,茶有五味人分几品,你求哪般?仔细琢磨,诸多饮品,茶之所以亘古穿越时空,千百年来备受推崇是因为无论时世如何变迁,人们永远钟情于品茶,陶醉于茶的味道,以茶悟人生。而苦或甘都不是我们的常态,苦尽甘来,人生怡然;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诤友犹如良药,诤友犹如忠言。一日,与朋友聊及"知己"的话题,我借古人一句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说是的,但人生更难得的是诤友,而诤友对自己的帮助也会更大,所以更应该说"人生得一诤友足矣"。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没有缺点、没有过失、不犯错误。当然也可以由自省、自查发现并改正,但实践证明,更需要有人指正、有人批评。光靠自省、自查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什么样的朋友才可能随时指  相似文献   

16.
信德与人生     
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何在?人的归宿在何处?这个问题从古至今困扰着人们,是学界鸿儒也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曾经有一位教授就此问题向胡适请教。胡适说:"我也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还有一个学生问他的导师:"人生的意义何在?"导师答:"为口腔一日三次机械运动呀!"瞧,将人格降为兽格,也算"谦虚"了。无信仰的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是人死如灯灭,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不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而可悲的是,举杯浇  相似文献   

17.
病与业力     
病,人人望而生畏,凡是人都逃不脱病痛的磨难,这是人生无法抗拒的一种灾难。佛祖释迎牟尼在论说世间八苦之中,就有一个“病苦”,因而认识病苦之源,如何对待疾病,这是人们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生重大问题。人为何生病,病从何来,说法不一,有人说:“病从口人,”;又有人说:“病从食起;”还有人说:“病从遗传而来”等等。这些说法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断面来讲,似乎颇有一些道理。但这一切认识仅仅是世间辩识所致,是分别智所见,并未认识到病起的根本,由此也会使我们对病的防治上蹈入某些误区。病起的根本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业力。…  相似文献   

18.
人生哲语     
一、短暂与永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生就有死,即使百岁高寿,在永恒发展的宇宙长河中,也只是瞬间的瞬间。人生的永恒性,不是指寿命,而是指事业。无论谁,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将在世界打下印记,永垂史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不死,永垂不朽。二、一与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躯体只有一个。孙悟空七十二变,是神话。变来变去,总要现原形。分身术,不可能。轮回转世说,更荒唐。人死如灯灭。人积善,逝后入不了“天堂”;人作恶,死后也变不成畜生。但,做为人,除了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还有学习、工…  相似文献   

19.
福音     
曾庆云 《天风》1995,(6):42-42
“福音”一词已成社会用语,如有人为某种药物广告说:“这是患者的福音!”福音就是好消息,谁不愿意听到那使人愉悦、奋兴、得福的佳音呢? 可是,往往有人分辨不出什么才是关乎他人生最好的消息,以至于常把珍宝弃置路旁。  相似文献   

20.
红酒与清茶     
杨晔 《思维与智慧》2014,(11):56-56
有人青睐红酒,有人独爱清茶。而红酒与清茶就如两个女子,风格迥然不同。陶醉红酒的人不会喜欢茶的清冽,而慢品清茶的人也不可能去追慕红酒的奢华。红酒在高脚杯里旋转,宛若夜上海的女子妖娆妩媚,充满诱惑,让人心旌摇曳,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