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国好像是藏在地里的宝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来,高兴地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买了那块地。天国又好像一个寻找完美珍珠的商人,他一旦找到一颗宝贵的珍珠就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它”。(玛十三,44—66)  相似文献   

2.
念力增上 人的心念,快如瀑流,念念不停。“念”。非常重要.有善念,有恶念;善恶之念就好像人生的两条路.善念走向天堂,恶念走向地狱。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說:“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紙老虎”。又说:“帝国主义横行霸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們已經快完蛋了。应当是反动派畏惧革命力量,而不是革命力量畏惧反动派。现在有許多人还看不到这些,他們还有迷信,还有幻想,还对帝国主义特別是美帝国主义怀着敬畏的心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紙老虎,从理論上说,这是經过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的一条千真万确、顚扑不破的真理。因为只要具有馬克思列宁主义常識的人,都会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产生、發展、消亡的过程,帝国主义是处在垂死的腐朽的消亡时代,社会主义却是处在新生的蓬勃發展的时代,只有新生和  相似文献   

4.
天国好像是藏在地里的宝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来,高兴地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买了那块地。天国又好像一个寻找完美珍珠的商人,他一旦找到一颗宝贵的珍珠就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它”。(玛十三,44-66) 宝藏及珍珠虽是两个不同的比喻,但由於它们都象征天国之可贵,不知者弃之,知之者藏之。因此我们可以放在一起来讨论。 对各地都是银行的现代人来说,把宝藏埋在地下,简直不可思议。但在耶稣时代的犹太人看来,这可能是保存金银的唯一法门。塔冷通比喻中那个懒仆,之所以被主人责备,正因为他怕金币被偷,因此只好埋在土中。我们…  相似文献   

5.
方飞 《天风》2004,(11):22-22
礼拜日是一个令人愉悦,也让人倍感亲切的日子。这一天,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显得特别可爱,特别新鲜,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记忆中,几乎每次去教堂的路上,空气都总是特别清新怡人,仿佛还夹杂着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鸟儿的叫声也格外悦耳动听,就好像在歌颂上帝无比之美,让我也情不自  相似文献   

6.
塑造人文精神提供终极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伯对现代社会有一段精采的总结:“这个时代的命运,是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从公众生活中隐退———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越领域,或者流于直接人际关系的博爱。”(《社会学文选》第155页)在这个宣布“上帝已死”的时代,在这个诸神隐匿的时代,在这个因电脑的普及而使硕大的地球缩小为村落的时代,在这个因基因的破译而使上帝的特权被世俗的亚当掌握的时代,简而言之,在这个技术座驾君临一切的时代,一切都变得技术化、世俗化了,没有了崇高、神圣与超越,就连伦理道德也变得似乎只是一些约束人的外在规范。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一…  相似文献   

7.
“佛家讲空,是至高的智慧,是非常科学化的。”“它并非非一切虚无,这就像我们对‘○’这个数目字的错觉一样。表面看‘○’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包罗万象,变化多端,说有似无,说无实有。”  相似文献   

8.
艾洁同道: 我信主不久,对圣经还不太熟。听说教会中有一种说法叫预定论,就是说我们人的一切都被上帝定好了,人没法改变,这种说法好像有点像宿命论,就是人的一生都是命中注定。请问预定论是否等同于  相似文献   

9.
佛教寺院的体系就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在这个特殊的结构体系中,“博物馆”的一切艺术品都具有高度的教学作用,不能把它们看成单纯的艺术品,它们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很高的灵性智慧,这是一般人看不出来、领会不到的。以佛菩萨造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便以为这是低级宗教,是多神教……,其实,佛教所供养的诸佛菩萨不是神,而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理,用一个形象,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表达的。所以用许多不同艺术形式表达。对佛教在教育上的艺术特性了解了,便不会把佛教当作神教,而且还会佩服之…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感到幸福,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即令人满意的工作和令人愉快的休闲时光。 可是,不少现代人总抱怨自己很忙,好像真的日理万机,叱咤风云,忙得连生病的空儿都没有了。其实,不少人的抱怨,实际上是一种“病”,一种心“忙”。 心理学家认为,不少人之所以“忙”,可能是出于以下几种情形:事实上他们并不需要这么忙碌,但总要让人们将他们看得很忙;偶尔他们确实需要忙上一阵子,于是他们就发牢骚或抱怨自己  相似文献   

11.
谢乃和 《管子学刊》2013,(2):124-126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英国历史哲学家R.G.柯林伍德提出的这个很有名的命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常被希望“重写”或“改写”的人所引用。那意思是说,一切的历史,都是历史学家自己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由此,历史的基础不是史实而是学者主观世界中解释历史的思想,于是也就有了不断被“重写”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转念一想     
人到了有一把年纪的时候,对人对己对事都很容易产生一种一切都拉倒的悲观思想。我,八十六岁的人了,能例外吗?不过转念一想,我是一个“从亿万人中”蒙受了上主召叫的人,能让那风烛残年就那么随便过去吗?我常思想:人老了,应该是“越老越和天父亲”,是他创造了我,...  相似文献   

13.
人生感悟     
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或长处,正是自己的缺点或短处。我们不可能改变一切,但可以做到不被一切所改变。通俗是一种常态,而庸俗则是一种“变态”。“功利”是人类的本性, “势利”是动物的本能。假如一个人没有了个性或脾气,也就没有了激情。消磨一个人斗志和激情  相似文献   

14.
高牧 《天风》1994,(4):7-9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传1:5) 传道者说:“一代过去,一代又来。”我们可以理解他的意思是谈到人生的短暂。 他接着又说:“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我们看到,他所体会的是光阴之快。 光阴快不快呢?实在是快,真好像人所形容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光阴既然快。  相似文献   

15.
权欲的潜流     
弗洛伊德有两个最得意的学生,一个是阿德勒,一个是荣格,他们都认为“梦是种具有预期性的东西”也承认精神分析的技术,但是他们都不同意弗洛伊德的“唯性论。”阿德勒接受了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向上意志”的支配,实际上也就是受所谓“权力意志”的支配。在他看来,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内驱力,将人格各方面汇合成一个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就是优越性,就是要求高人一等,同时,由于自我本身的内在需要,对他人的估价,也常在无意中比“上下”,比“胜负”,比“优劣”,或者是比“强弱”,换句话说,人们的一切动机,不论好歹,都是向着一个方向,追求征服,追求优  相似文献   

16.
置心一处     
“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心平气和,没有一种暴戾之气,什么灾难都没有了;意定,一切事都吉祥如意。  相似文献   

17.
受戒随感     
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现在回想起我出家这两年的生活,回想出家前在世俗间读书、搞科研的种种经历,感叹一切的一切都如水泡一样,一旦破碎就只留下一堆细小的水沫子,最后连这细沫也一同消逝。往昔的一切既抓不住也找不回,脑袋中只有隐隐的记忆留存,好像发生过什么,又好像什么没有发生过。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相似文献   

18.
略论佛学的语言观(佛法沉思录之三)胡晓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语言生命存在。语言文字都是符号,而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有符号思维。人世间的一切文明文化都是以语言文字符号为载体,可以说没有符号就没有人类。由于语言文字符号对于人类而言至关重要,因而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写道:“我们的时代就是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要受到批判。”鲍波尔从康德那里继承的所有理智财产,对他的思想形成来说,没有比所谓“独断的”态度和“批判的”态度的区别,对他的影响更加深刻的了。在鲍波尔早期研究活动中,他就声称“批判的”态度是与众不同的科学的态度,是与“独断的”态度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20.
时髦心理:认为吸烟是一种时髦,不吸烟就会落伍,只有加入吸烟队伍,才能赶上“时代潮流”。 青少年好奇心强,许多事都想试一试,体验一下。见别人吞云吐雾,悠游自在样,自己也想体验一下“饭后吸支烟,赛过活神仙”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