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周     
“老周”其实并不老,也就四十岁出头,可在IT企业里,他那明显凸出的小腹,头发稀疏的脑门,就显得很有资历了。特别是他整天手脚麻利地奔忙在一群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的客户经理当中,大伙自然就要亲切地选择“老周”这个称谓来表达敬意了。  相似文献   

2.
有个男孩叫高燃,清华大学新闻系毕业,从2004年创业开始,今年也只有25岁,但他创建的My See直播网,身价已过一亿元人民币。 他之所以会成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你只要行动了,自然就会有结果”。  相似文献   

3.
我想,在座诸位对拿破仑一定不陌生,他那只有一米六几的小个子,和他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豪言同样的著名。诸位可能会误会,以为我是来介绍拿破仑的,或是来评论那句名言的。不是,我是想引用拿破仑在两百多年前对中国的评价。他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我们祈祷它不要醒来。否则,它将使整个世界地覆天翻!”  相似文献   

4.
凡事皆有度     
国外有谚“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比人多跑一步的人是圣人,比人多跑两步的是疯子”。  相似文献   

5.
做好自己     
有一个人早餐喜欢去喝豆浆。在台湾,豆浆有加蛋和不加蛋两种,他喝豆浆的程序是这样的,先叫老板说:“老板,来一碗豆浆,不加蛋的。”老板就会给他端来满满的一碗豆浆,然后他猛喝一口,再对老板说:“加个蛋。”这样一来,加一个蛋后的豆浆,又涨满了一个碗,如此花了同样的钱,却多喝到一口豆浆。  相似文献   

6.
他一再在他的一位朋友面前说:“没什么,我只不过是在这方面多下了点笨功夫罢了,你可是在很方面比我强多了。”“你要是想写,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超过我的。” 这里说的“他”,是某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他跟他那位朋友说的,显然都是一种谦虚之言。既然是朋友,他当然知道怎么说才不致让朋友难受和难堪。见他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同时在社会上受到的尊重也越来越多,有一天,那位朋友也就对他说:“我也准备写作了,你看,我能不能用三年时达到你这个水平 ?“这位作家怎么好说不能呢 ?” 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位作家的那位朋友,…  相似文献   

7.
一次阅读《读者》时,看到马云的《员工为何辞职》受益匪浅。文中说“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有给到位;2.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就是一条——干的不爽。员工临走还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就是为给你留面子,不想说穿你的管理有多烂,他对你已失望透顶。仔细想想,真是人性本善。作为管理者,定要乐于反思。”读后我颇有感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学时是不是也该多反思反思,为什么会有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海马爸爸     
家里只有两个单身汉,我和儿子。每天早上,我先把儿子送到学校,再去公司上班。他总是站在校门口,冲我高高地挥起小手,“海马爸爸,再见!”不知从哪天起,儿子忽然不再叫我“爸爸”,给我起了个外号“海马爸爸”。这让我感到别扭,多次警告无效,渐渐也就习惯了。小家伙才9岁,却人小鬼大,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恐怕没安什么好心。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本文的题目,来自郭沫若的一段话。他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说:“我们要跳出了‘国学’的范围,然后才能认清所谓国学的真相。”这段话写于1929年,距现在已半个多世纪了。之所以重新把它提出来,是考虑到这句话不仅击中了那时的国学家们的要害,就是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国学仍然大有启迪:只有跳出“国学”的范围,才能研究好“国学”。在某些人看来,“我们的国情不同”,值得自豪之点,就在于:世界四大“文明”,于今只剩下华夏文明了。这是因为——在国学家看来——是孔子的思想、古代经典即所谓国粹在起作用的结果;国…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理学家巴尔肯在一次青年社交宴会上,见一个青年人的《自传》上只有3个标点符号。一个破折号“——”,一个惊叹号“!”,一个句号“。”,他解释说:“一阵子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有完蛋。”巴尔肯见他如此消沉,立即拿起笔在他的自传上加了3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一个问号“?”巴尔肯鼓励这  相似文献   

11.
生活的哲学     
在缪勒的《辩证法》(Dialectic,1953年,纽约)这本书中,有一章是“伦理学”。本译文只译出“伦理学”中的一节。缪勒在这一节中,首先叙述和批评了伦理的唯物主义、快乐主义、进步哲学、道德主义与反道德主义,说它们“夸大和孤立生活的要素”,都没把握住生活的辩证的整体。缪勒于是提出他的生活的哲学。他认为生活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是“诸矛盾的一个不矛盾的统一性”,“其中没有一方面能有希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道德的绝对理念应当存在于生活的斗争中而又超出生活的斗争。他的生活哲学的辩证原则是:“无条件地肯定”“道德的斗争”,“不要夸大或孤立一个价值而牺牲别的价值”。他认为,活力和精神是伦理的两极,这二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如果只有精神而没有活力,那么精神就成为死的精神,这样就陷入了道德主义和形式主义。如果只有活力而没有精神,那么活力就没有意义与方向,这样就陷入反道德主义。在本节最后,缪勒强调“个人的快乐”和“社会的福利”这两个对立面的不可分的统一性,并借此反对共产主义。他说,“孤立起来的个人主义就成为一种与社会的福利相矛盾的‘粗野的自私自利’,而孤立起来的社会福利就陷入一种极权的共产主义。”缪勒的观点是一种反动的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凶恶敌人。  相似文献   

12.
王者风范     
他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刚入伍就面临淘汰。因为他个头只有1.69米,体重却有80公斤,连3公里长跑这样最基本的考核都过不了关,但他偏不信这个邪,发誓当兵就当打得赢的兵。这时,他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成才设计卡,记住了那条只有15个字的建议:练好本专业,集训多参加,课余多充电。为此,他先从自身充电入手,在艰苦训练之余,全身心地读书学习。虽然他从农村出来,只有初中文化,但他见缝  相似文献   

13.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初稿写好后,他觉得不满意,又反复修改。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啊。” 已故著名作家秦牧生前也曾表露过自己的“害怕”心态。在一次他的作品研讨会上,他发言说:“我们这个世界,多的是四舍五入的事情,四和五相差很小,但是五进一而为十,四舍而为零,就仿佛相差很大似的。其实,这并不…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有“绳索大王”之称的岛村方雄,是个颇有心计,富有经营智慧的人。他在创业之初就深感培养客户群体对商家的重要性,他认为,商家和客户.如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只有利益共享才会实现共赢的目的。千是,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智慧,不惜一切代价,培养自己的客户群。  相似文献   

15.
在罗杰·罗尔斯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校长皮尔·保罗拉着他的手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准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他前进。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  相似文献   

16.
被尊为“中国最有个性的生意人”的SOHU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有句口头禅:生意人就是善于“生出主意的人”。当时他还在“公家”的单位里上班,“改革”、“开放”这些新词儿、新观念就深深吸引着他。一天,他帮单位里新分配来的一个女大学生领办公桌,她左挑右选一个多小时。潘石吃说:“差不多就行了,不就一张办公桌嘛!”  相似文献   

17.
张翔是个勤快的小伙子。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干了一年多,其间尝试过很多工作岗位。因为他觉得,多换一些岗位就多一些经验,多一点见识,让自己"多能"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后来,他那家公司倒闭了。他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一位  相似文献   

18.
进窄门     
路加福音中记载:耶稣经过城市乡村,随处施教,朝着耶路撒冷走去,一个人问他说“: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吗?”耶稣回答他说“:你们竭力由窄门而入吧!”(路13:22)那个人怎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因为当时犹太人的观念以为天国只有犹太民族的份,而外人只能留在外面,然而耶稣坚定而清晰的回答无疑的对他们是一个惊醒,一个打击,耶稣的答案是“:你们应由窄门进去!”在这里,耶稣同时也给了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直接重要关系的答案,那就是:一,他愿意所有人都得救(弟前2:4)。二,而且给出了得救的条件就“是进窄门”且“是竭力进窄门”。进窄门:就是天主…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心理故事。这个故事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只有两位盲者和一只蚂蚁。这两位盲者姓啥名谁,笔者也说不清楚,只知道那位长者有一个雅号——“盲人哲学家”。他从明眼人那里听来几句“唯物”、“唯心”之类的名词,就时常挂在嘴边,别人便因此送给他这样一个“美名”。那位年青的盲者也想混个好名声,就拜“盲人哲学家”为师,他很聪明,大有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之势。这两位既然是师  相似文献   

20.
网上藏书     
网上藏书并非“虚拟”,可以是真实的。藏书是很有文化意义的,过去的土财主“米烂谷仓”不足骄人,还必须“耕读之家”或“书香门第”才算有底气。就像现在的某些老板经理,生怕别人说他“铜臭”,一定要在身后置一书架,上面摆几本精装书。要奉承一个商人,最好叫他“儒商”,这是最高称誉,商人的德性好像一下子就改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