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明     
姚佳伟 《天风》2004,(6):43-43
小时候母亲总是捧着半截的蜡烛慢慢地向我走来童年中温馨的港湾是三间茅草屋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是一片越来越近的光明有一天风吹灭蜡烛-忽然间我陷人巨大的黑暗是母亲仍然以卿卜种永恒的姿势推开黑暗为我点亮一丝光明而现在;略将我卿腆的十字架下一而她手中的那、支蜡烛已成为一支永不陨落的金灯台这支光明是一种呼唤让我呐喊让我欢呼让我张开双臂洒下一片真情于天际中的空阔视野里的旷大它时刻催促我为着使命前进向着真理进深不停地前进进深后来啊它让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在成长变得更加刚直和强壮最终这甲支光明不但引领我也将照亮黑暗之中一切…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忍让     
世人的性格多有差异,母亲属于最能忍让的那种,在母亲的为人处事中,考虑更多的是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利益,而非自己。记得小时候,我们要是在外面受了委屈,跑回来哭诉时,母亲总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想想你自己,或者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思考这件事,你觉得自己有没有错?”说实在的,这话听起来不中听,但事过一想又不得不承认母亲的话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3.
正过马路,等红绿灯。十几个男女老少凑成的"一小撮人",于川流不息的汽车中左冲右突,浩浩荡荡地涌向了马路对面。一个小女孩拉着母亲的手准备随众往前冲,却被母亲拽了回来:"没看见红灯吗?"小女孩委屈:"可是别人都走了。""别人是别人,你是你。"母亲声色俱厉道:"别人不会为你的冲动埋单,但你必须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母亲,虽然小女孩受了批评,但长大后,她一定会感谢母亲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4.
女孩受了伤,住进医院。她的眼睛上缠满了厚厚的纱布,世界在她面前,突然变得黑暗一片。医生告诉她,一个月后,这些纱布才能拆掉。她问,我的眼睛能好起来吗?医生说,当然能。不过,你必须忍受一个月的黑暗。女孩有些害怕,一个月的黑暗?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疯掉。  相似文献   

5.
母亲     
我常责怪自己,为什么现在才想赶写写母亲呢?三年前,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她合着手,口里念着耶稣的圣名离我们永远而去了。死亡这一幕囊括了人一生的行为,这是人在一生中所作抉择的顶峰。最能安慰我的是母亲自始自终保持了虔诚的信仰,所以我深信她老人家一定在天堂上享福,因为“死亡啊!你的定案为那贫困的、力衰的、年纪老迈的、事事操心的、厌倦无望的人,是多么美好!”(德四十一:4)尽管如此,我仍然想写烟为母亲慈祥的面孔总浮现在我的面前,在好几个静静的夜晚托梦给我,面对冥冥世界中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我愈发觉得我渊源…  相似文献   

6.
当北风推开昨日的窗权 蓝墨水舞动在白色的图纸 留下风的手迹 狠狠地写下:相信自己 黎明在睡梦中苏醒过来 第一缕光芒爬上屋循 投给大地斑驳的疏影 却清晰可见的:相信自己 黑暗也不再黑暗,光明也不再光明 混沌的泥淖束缚阳光的脚趾 挣脱地划下不泯的誓言 亿万年后诵读着:相信自己 月在清秀中迷失 游弋在奸声四起的海底 太阳在那一头迸发 生命不息的活力 镌刻在迷月背上 金色的四个字:相信自己 时间 你说梦见我将你唤醒 手指穿入你迷乱的头发 当我握紧的手发现虚无的幻影 才明白榴走的是年华 超越 黑暗里向光明一越 影子被甩在身后 光明里向…  相似文献   

7.
我结婚那天,母亲手拿一个干巴巴的丝瓜发呆。 我问母亲怎么了?母亲说,看,我现在就是这根丝瓜,你就是丝瓜里的籽粒,我慢慢老了,里面的瓜肉开始退让,给籽粒腾出了空隙,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4,(8):中插1-中插1
<正>一位幡然醒悟信耶稣的人曾比喻——人就像生活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点亮各样的灯照亮自己,科学、道德、理性、哲学、金钱、智慧……为了燃灯,你倾其所有去买油,日复一日。有一天,你将窗帘拉开,结果太阳的光充充满满地照进来,驱散了一切黑暗。这时候,你发现所有的灯,都可以熄灭了,再不用去买油,再不用害怕黑暗了。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光,为此,他们点燃了一盏又一盏灯,企图用这些小小的光点来照亮自己。其实这迎向光的属性,一直在人的里面,人们渴望找到真  相似文献   

9.
寻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体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相似文献   

10.
永昌 《佛教文化》1996,(2):12-12
1996年1月28日早晨,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东方时空》节目,其中报道了某地一青年由于迷信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一事。这位青年说他信佛。其实他不是信佛,而是信社会上的封建迷信传说,导致思想混乱,认识错误才杀死他母亲的。电视旁白中介绍说:“他是由于算命先生说他母亲是土命而且土薄,他是木命。他母亲土薄命养不了他这木命,必克死一入。”所以他为了自己活命才杀死他母亲的。这种说法不是佛教的说法,是社会上封建迷信的说法。佛教的五戒中第一戒就是戒杀。不但母亲,就是其他人都不能杀,连别的生命都不能杀。更何况杀母是犯大逆…  相似文献   

11.
天下竟有这样的母亲,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有病,而且不断带她求医检查以诋毁女儿的健康为荣!澳洲的茱迪告诉你她的黑暗童年。○为了让母亲高兴,我的青春岁月竟被蹂躏、切割得体无完肤一个小女孩坐在医生的办公室里,等着再次做一连串的身体检查,找出她的身体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她被插入尿管,血管被注射碘剂;护士从脆弱的血管里,抽出足以装满许多试管的血液……而医生仍旧找不出造成她母亲口中所述症状的病因。这一天,才满14岁的她坐在外科医生的办公室里,等人帮她拆下胸前贴着的24小时检查仪器。今天是她请假的极限,再缺席她就会被留级了。在“儿…  相似文献   

12.
智慧语丝     
正读书与上学无关,那是另一码事:读——在校园以外,书——在课本以外,读书来自生命中某种神秘的动力,与现实利益无关。而阅读经验如一路灯光,照亮人生黑暗,黑暗尽头是一豆烛火,即读书的起点。——北岛你想拥有你没有过的能力,就要去做自己没有做过的努力。——《火蓝刀锋》  相似文献   

13.
王金圣 《天风》2001,(3):36
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七句话中的第三句话,“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马利亚)到自己家里去了”,耶稣说的这两句话,里面有着许多宝贵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心思     
童年。 一个漆黑的夜里,大雨未歇。偶尔的闪电裂开黑暗,映出疾走的身影。母亲背着我,走在乡间的土路上。伏在母亲的背上,如身处颠簸的船。昏昏沉沉地发着高烧,母亲踏在泥水中的脚步声.如在遥远的梦中。  相似文献   

15.
患难得胜     
《雅各伯书》系基督徒得胜患难的宝典。患难中的教友,请你来恭读第一章二至六节的经文。此五节经文活像黑暗中金灿灿的宝石,为黑暗中的信徒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6.
你见过黑暗中的烛火吗?那一点小小的火苗,容易被风吹得摇晃,却能将整个空间装上光亮,使黑暗遁逃。它是暗夜里奇异的花朵,有着炽热的花心,柔和的花瓣可以伸展至无穷,绽放的瞬间,温暖如花香散发,直到每个阴郁的角落,直至你的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世界,你是一位普通的士兵;对于家庭,你确是我生命的全部。这是一位母亲在自己儿子的墓碑上所写下的话语。一句甚是简洁的语言,却充分流露出这位母亲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正如真主所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和平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但《古兰经》中所言的和平观并不是空洞的,而从细节入手,自身做起,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美学家朱光潜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有缺陷就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天地。朱先生温和地坐在黑暗里,感受"无目的"的人生清凉。他智慧地面对世界和个人处境,愿用一切美德来换心性的温和。"温和地坐在黑暗里",这是一种多么从容和睿智的人生态度啊!如今,时代不同了,环境变了,可这句话对我们仍有指导意义。单从个人境遇的角度说,任何人都有可能陷入黑暗中,你是不是能够做到态度平和?你是  相似文献   

19.
乡人     
单信 《天风》2013,(3):49-49
主耶稣在自己的家乡宣讲神的道之后,那些乡人一方面不得不承认主说话行事之“希奇”,另一方面又从心底里拒绝更深地去认识他,只是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吗?”言下之意是说,我们都知道你,你不过是一个普通木匠的儿子,你的母亲不是马利亚吗?你怎么可能从神而来呢?  相似文献   

20.
谎言里的爱     
儿时的自己对人生充满了幻想。躺在母亲温暖的怀里,望着漫天的星星,我闹着非要母亲把天上一眨一睡的星星摘下来一颗。母亲说:乖孩子,先睡吧。等你睡着了,妈妈才能为你去摘星星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