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心所在,中原文化的发展对华夏文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现代社会的繁荣与发展,都发挥着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中原文化名人潘岳不仅容貌俊美,被誉为中华第一美男,而且才华横溢,是西晋文人的代表,是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诗作的开创之人。潘岳其名其人其文其貌其孝其官声政绩早已走入千家万户,具有多元价值的潘岳文化早已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充分挖掘潘岳文化的价值将能够进一步推进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心灵的表白     
刚接到高级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心中不知有多高兴。想象着那所高级中学的样子,想象着她有多美,想象着他有多豪气。不知为何最喜欢暑假的我,却盼望着早些开学。  相似文献   

3.
《思维与智慧》2011,(4):I0001-I0002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表。作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他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违型美,  相似文献   

4.
“道—美”:道教美学的核心范畴潘显一梁启超先生确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文化之先驱,也是开“丑陋的中国人”之议论先河的人。不过,他也有千虑一失的时侯。他认为,“欧美人高尚之目的不一端,以吾测之,其最重要者,则好美之心其一也”,而中国人不讲“真善美”,只讲“...  相似文献   

5.
“美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操在读的进修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阅读教学中,从美读着手,通过“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形体,形乎动静”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出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使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这也正好体现了《新课标》的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就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消耗美丽     
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的美,然而在得到之后,在一段时间过后,他内心对于那一份美也就变得麻木了,从而忽视了当初的那一份美。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说这个男人的内心已经消耗了那一份美丽。  相似文献   

7.
<正> 我应该很专心地跪下磕头再站起来,跪下磕头再站起来,就这样连续做二十分钟,心里要想着该忏悔的事和该感恩的事。开头我并不很专心,眼睛往旁边一瞥,见到一双轻盈的脚步从我身边走过。那袈裟飞起,就像浪花。我呆住了,心里赞叹着:"好美!好美!"那美不只是袈裟掀起的浪花,那是圣严法师,当年他老人家七十好几,也跟我们一样地跪拜,他的专注和真诚让我动容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也。他说他是在对他师父感恩。  相似文献   

8.
漂亮,是人们尤其是青年女性所渴求和追求的。古往今来,多少人因自己“貌似潘安”“赛过西施”而自豪和骄傲,又有多少人因自己“相貌丑陋”、“五官欠端”而自卑和痛苦。一幅漂亮美丽的外表足以成为青年女性炫耀的资本。然而,造物主似乎很不公平,有时在赋于一个人美貌的同时,便很少再赋予他其他方面的才能。因此,生活中往往出现这种现象:一个貌美的人常常使人不无遗憾的感到他似乎缺少点什么。原因很简单,  相似文献   

9.
美就是美,丑就是丑,昭昭然,界限分明。世界上可没有这样绝对的事儿。而美中包含有丑,丑中涵纳着美,这倒似乎是事物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斯学派认为“美在形式”,所有的艺术作品其实都存在着形式美的因素。作为造型艺术中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当然也存在着形式美的因素。城市建筑的形式感觉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这是外在的审美客体在审美主体作用之后产生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庄子人生哲学的精髓——追寻自由精神,他继承了老子的“道法自然”,把自然视为最高的审美境界。“美”不是矫造的人工美,而是朴素、率真的自然而然。庄子自然的“大美”境界令人向往,给当代人以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年会于1983年1月下旬举行,听取了几个报告。周谷城在题为《精神文明与心灵美》的报告中提出,心灵美是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建设精神文明,首先要信仰心灵美。他不赞成美与丑、善与恶并行说,也不赞成美转化为丑、丑转化为美的观点。他认为美是一个配搭问题,配搭的好,丑的可使整体为美,配搭的不好,美的可使整体为丑。所以他主张把美学研究推广到生态平衡论里去。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学家的方东美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他的思想给一些急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寻找出路的人以“一种逡巡于历史现实之外的印象”,是可以理解的.方东美学思历程中自始至终对“美”倾注着热情,“美”的灵魂统帅着他的思想体系.他比较东西哲学与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阐释与弘扬,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对各自生命情调与美感的探幽显微和对理想境界的精心构筑上.他用真挚的情感把自己的学术与生命熔为一体.本文拟通过对方东美的美学致思与情感世界的粗略疏理,以期对他的思想与人格有一更加完整和丰满的认识,而他对“情”的推崇,也给我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荀子对于美、善及其关系的看法,充分体现在他的“美善同一”观里。尽管荀子的美学思想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他的“美善同一”观的真理颗粒,并不因为历史长河的奔流而失去其夺目的光辉。 荀子的“美善同一”在关于社会美即人的美的看法中直接地、集中地表达出来。对于人的美,荀子曾经做过探索。在《非相》篇中,他批判了先秦时代那种相人之术的迷信活动,明确地把决定人的美丑善恶的“心术”看作比人的容貌、体态更重要。 他说:“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  相似文献   

15.
秩序美是艺术创作的形式美规律之一,也是我们对艺术共同的审美需要和价值追求。美分为内美与外美,内美为精神和意趣,而外美则是法度与语言。崔子范先生是中国画坛上一位当之无愧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他的绘画风格稚拙天趣,玩味无穷,而他留下的丰富的绘画语言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旨在从他的笔墨、色彩、造型和构图方面探讨其创作法则,感受其作品中令人震撼的秩序之美。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结艺术之美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织的装饰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给我们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审美享受。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为今天这种精致华美的艺术品,不仅具有造型之美,色彩之美,而且都因其形意而得名。每一个结都通过“形、色、意”等的有机结合,综合地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不断创新的文化特征,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关于社会美问题,他论述了社会制度美、生活美、人格美与中华民族的性格美问题;关于自然美问题,他论述了绿化、大地园林化、生态平衡、城市布局问题;关于艺术美问题,他论述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艺术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关系、艺术美的多样性、艺术美的创造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艺术美的创造应该参考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他还论述了美的发展规律问题,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表。作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他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祥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  相似文献   

19.
"美诺悖论"意味着探究是不可能的,因此它对苏格拉底追寻美德的定义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学者们指明"美诺悖论"没有考虑"认知空白"之外的情况,从而认定它存在着致命的缺陷。本文试图证明"美诺悖论"是有效的。该结论基于以下三个论证:第一,苏格拉底承认他对于"美德"是"毫无所知"的,这就证明他是处于"认知空白"状态的,所以"美诺悖论"忽略"认知空白"之外的情况是合理的。第二,"美诺悖论"提出的主要目的就是质疑"第一次探究是如何可能的",而非"探究是如何可能的"。第三,从苏格拉底对该悖论的回应看,苏格拉底显然认为"美诺悖论"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诗作被称为“诗史”,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他的诗作中有着强烈的生命悲感,主要源自他对国家命运、人民苦难的忧患,也源自壮志难酬的苦闷。对于杜甫诗英译的分析,后人多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其创造的山水诗当中,而鲜少关注其他五言律诗的英译。本文旨在许渊冲“音美”“意美”“形美”的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赏析杜甫《佳人》DavidLunde和WitterBynner两人译本的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