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营心情     
村头住着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每次经过她家门前的时候,总见她顶着一头白发悠然自得地置身菜蔬间忙碌着。她家的院子不是很大,却被她调理得生机盎然:一溜小葱在南墙根挺起了一道风景,那葱叶耸如刀,附着一层淡淡的白灰儿;翠绿的薄荷在西侧开出了紫色的花,摇出了一院的清香;两垄黄瓜在园中搭出了一架风景,顶花带刺的黄瓜,翠色欲滴;几棵茄秧蓬蓬勃勃,将胖胖的茄子隐在硕叶下面。园中间是几垄西红柿,红与绿相间,彰显着一种生命的悦目与和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吕游 《思维与智慧》2007,(15):11-13
闻知一同学中年猝死,心里一惊。听说他多年经商,吃过苦、受过累,可就是把金钱看得太重太重,临了空抱百万家产含悔而去。那天,与几个同学在一起吃饭,对生死感悟颇多。有一同学忽然用筷子夹起一片牛肉,对大家调侃说:“这片牛肉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送进自己嘴里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就不是你的。”之后,他又夹起一块黄瓜:“这块黄瓜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吃下去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也不是你的。”接着,他又端起一杯酒:“这杯酒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一饮而尽了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还不是你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十字架的象征意义卓新平十字架在拉丁文中称为Crux,意指"叉子",本是古罗马帝国用来处死奴隶、罪犯和战俘的刑具。它通常用两根木料交叉而成,形状如"十"字,故在汉语中译为"十字架"。受刑者在被钉十字架时,往往是两手分别被钉在横木的两端,一双脚重叠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吕游 《思维与智慧》2007,(17):12-13
有一对门挨门的邻居,很早以前因为一点儿很小的事大吵了一架,从此两家视同路人,互不来往,有时甚至针尖对麦芒,各不相让。  相似文献   

5.
正黄瓜黄瓜为何叫黄瓜?它长得一身翠绿,与"黄"实在不搭边。据《植物名实图考》,黄瓜刚摘下来时因全身多棱多小刺,名"刺瓜"。又因它是在西汉时从西域引进的,又叫"胡瓜"。后为避讳改"胡瓜"为"黄瓜"。为何改名"黄瓜"不叫"红瓜""绿瓜"呢?因它老熟后会通体变黄,成为黄色的瓜,于是叫黄瓜。可惜它这时已经老了,  相似文献   

6.
在泰戈尔的哲理诗中,青一首格外引入关注:“当你把所育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说的真她!因为,这充满哲理的小诗分明在昭示着一条真理:苦涩的错误也能结出芳香的果。笔者就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卖钢琴的商店,在标价时把一架钢琴的价格写错了,少写了一个零。编编有位气古怪的太太看中了这架琴,非要按这个价格买琴,怎么办?如果实,明明是哑巴吃黄莲,白赔一笔;如果不实,价目卡上又分明大字赫然,一旦发生争执,肯定会弄得双方都尴尬。营业员正在犯愁、聪明的老板已断然决定:“卖!”而目在卖出钢琴的同时,老…  相似文献   

7.
油鼠取巧     
一位木工在赶制一架木梯。一只过路的油鼠瞧见了,喜在心里。它想,木工赶制梯子,无疑为了爬到高处,那高处肯定有好的东西——否则,谁也不会煞费苦心地钴研向上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油鼠取巧     
一位木工在赶制一架木梯。一只过路的油鼠瞧见了,喜在心里。它想,木工赶制梯子,无疑为了爬到高处,那高处肯定有好的东西——否则,谁也不会煞费苦心地钴研向上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钢的琴》讲的是父女之间的情感:东北工人陈桂林下岗,和妻子离婚,正在学琴的幼女梦想要一架钢琴。再婚嫁给有钱人的妻子生活富足,于是"谁能给女儿一架钢琴"成了这场抚养权争夺战中重要的砝码。陈桂林窘迫无奈,绝境中突发奇想,要用钢,为女儿手工制作一架"钢的琴"。这是一个看似悲情的故事,不得志的父亲搏尽全力,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它本身可以充满泪点,但《钢的琴》始终没让观众掉泪,在那些本该能迸发泪点的  相似文献   

10.
沿河烟火架     
烟火架是一项民间绝艺,通过手工编制而成,沿河土家民间艺人称其工艺为“爪扎装颜”。是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民族化遗产,亟待发掘抢救。  相似文献   

11.
一条小河,深浅不知。河上架一木板做桥面。因木板太窄,大胆的人过去了,胆小的人返回来。  相似文献   

12.
在光荣十字圣架瞻礼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满怀激情地默想主耶稣十字圣架的奥秘,是深受教益的。一、两个十字圣架瞻礼的历史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因十字圣号战胜了政敌,当了皇帝。他母亲圣赫肋纳为感谢天主,亲赴耶路撒冷寻找耶稣被钉的刑具一十字圣架。在髑髅山(即哥尔哥达山)  相似文献   

13.
给圣母的诗     
“看,你的母亲!”我们便投进她的怀抱任凭白驹过隙任凭风狂雨暴母亲总是守在身旁母亲的怀抱是高远晴空我们是鸟儿自由飞翔母亲的怀抱是广袤的原野我们是群羊欢欣奔放母亲的怀抱使我们从不受伤母亲小耶稣是你的儿子你把他抚养从马槽旁到苦架旁你牵着他的手走过刑场走过死亡走向永生的天乡母亲若望是你的儿子你牵着他的手穿越十字架下的悲剧穿越基督死亡的奥秘走过惊慌走过坚强走向永远的天乡母亲多玛斯·奥斯定是你的儿子是你一次次牵着他们的手穿越智慧的长廊畅游知识的海洋在沙漠中寻找绿洲在贫瘠的荒野建筑楼房使教会大厦金碧辉煌你牵着他…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五处自然皆是主谓结构词,自然之自、然在每一语境之具体指涉各各不同,自然的语义与所充当的语法成分亦相分殊。道、德之自然具有“施受同体”的特点。人、地、天遵循对象性效法逻辑,道遵循自为对象的效法逻辑。道之无限的自然体现在道与其自身的存在关系和道与天地万物的存在关系两个层面,但这不是道之无限自然的全部意涵。万物与百姓只有存在论而不是创生论上的有限的自然。君王无为是百姓自然必备的前提,百姓的自然是其意志、感性理性心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展开,百姓的自然可以接受君王的“辅”,却拒绝“为者败之”的“为”。《老子》划定了百姓自然的边界,百姓所有的自然都是被允许的。  相似文献   

15.
爱的谎言     
那天和老公吵了架,背了一个大包就离家出走了。 当时很气愤,想走了就不回来了。可刚走出门就又后了悔,上哪去呢?明天还要上班,总不能两口子打架班都不上了吧?回娘家,这招更恶俗,怕是妈的血压又要气高,想来想去,还是去找她吧。  相似文献   

16.
37.5米,是日内瓦坚守的底线。 这一高度,是一百年前建造的圣彼埃尔教堂的楼高。所有的建筑物,但凡越过红线,超过这一高度,拆你没商量,并且永远取消违令者在瑞士买房盖房的资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受难周小记     
一路进京无怯步.离耳谛听心顺服;三根铁钉十架附,.面黑暗裂殿幕;五日巳初钉基督,六种权势暂欢呼;七言一毕魂交父,,、方见证复活主;九泉回生赐永福, 架功成垂千古。受难周小记@陈吴!福建~~  相似文献   

18.
康俊辉 《孔子研究》2023,(2):146-155+160
康德认为人只有感触的直觉而能获得知识,但并无关于智慧的直觉,故不能把握智慧。牟宗三与冯契则认为人具有关于智慧的直觉,能把握智慧。牟宗三由先验论的、价值的立场肯断道德意识,由之开出迥异于感触直觉的智的直觉,以摄物归心的方式把握存在,获得智慧。牟宗三这一思路缺乏客观实在的基础,其哲思与牟宗三消化康德哲学、恢复儒家心性论的哲学关怀是有内在联系的。冯契以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基于感触直觉与理性直觉的互动统一,在现象与自在之物的统一互动及天人交互作用中认识存在的统一原理与发展原理,即智慧,这与冯契融汇中西马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哲学关怀是内在关联的。  相似文献   

19.
你还有时间     
朋友30岁后,突然对英文产生兴趣。英文书买回一架,磁带买回一箱。问他干嘛呢?答,只想听懂那些优美的英文歌曲。  相似文献   

20.
本刊启事     
孟迎新 《思维与智慧》2007,(13):M0002-M0002
《思维与智慧》有很多意味深长极富哲理的故事,镌刻心中,久久不能忘怀。我觉得这美妙的感觉不能一人独享,便把她推介给了我的学生。上课时,读一则故事,延伸课堂的宽度,增加授课的深度,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思维与智慧》是架在我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