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孔子是无神论者。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一段话中所说的“天”,与《易传》中所表达的“天之道”的含义相一致,指的都是自然。孔子认为人死后无知无鬼。他虽重视祭祀,但并非相信鬼神,只是为了“神道设教”。孔子以后的荀子、王充是较孔子更为彻底的无神论者,然亦重祭祀。他们都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并不真信鬼神。孔子之所谓“天命”,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变化的客观规律。他所谓“命”,是指人的寿命、运命而言。无论在形神关系还是天人关系上,孔子都不是有神论者。  相似文献   

2.
“中和”问题是儒家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上来源于《礼记·中庸》。《中庸》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告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对人生的存在结构的揭示。“致中和’嘱于人生的修养实践过程,因而,中和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如何理解“中”与“和”?如何“致中和”?朱意的理学本体论就是从体悟中和问题开始的,其“中和新说”的确立是其思想成熟的标志。正是在“中和新说”的基础上,朱震提出了“心统性情”的本体论架构和“居敬”与“穷理”相结…  相似文献   

3.
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郑康成自为书戒子益恩,其末曰:‘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此正孟子所谓‘父子之间不责善’也。盖不责善,非不示于善也,不责其必从耳。陶渊明《命子》诗曰:‘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用康城语也。"天下做父母的,看了这一段记载怕都不免要感慨的。父子之间,做老子的该说的当然要说,否则"养不教父之过"就真是大大的罪过。但做儿子的听不听得进去,却又是勉强不得的。"亦已焉哉",是通达,也是无奈,用大白话说,就是"也就算了"。不算又能怎么样,说多了,轻则嫌烦,重则生仇。  相似文献   

4.
正黃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相似文献   

5.
《佛教文化》1994,(4):40-41
《行脚集》自序 身若飘蓬,逝者如烟,凡有情皆不免轮回,往事多归于断灭,况文字哉?十年以来,存者二三耳。殆所谓劫余焉。而再经十年,纵此残章碎锦,料亦灰飞云散,沦佚红尘中,更不知谁舍谁收焉。唯慧业未成,结习犹弱。吾固知其无常,终不能操无弦琴,仗丧门剑,慨然以去斯道也。  相似文献   

6.
《左传》所载《师卦》古义探微陈建梁《左氏传·宣公十二年》载:“知庄子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不行之谓《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  相似文献   

7.
祭祀“天地君亲师”浅谈何建章“天地君亲师”并举,大概始于《荀子·礼论》。《礼论》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地祖,而隆君、师。是...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难免促使人们日渐浮躁,而诗性的设计则给予人们心灵一定的慰藉。原研哉的设计契合了"诗意"。在喧嚣的城市,无印良品无疑是一片独特的净土。本文以诗意性设计为起点,研究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原研哉的人生与诗意设计的关联,探讨其作品中的美感诗意。  相似文献   

9.
谈怕     
“怕”好像历来是个贬义词。怕什么?别怕!天不要怕,地不要怕……好像不怕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老子》中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大意是说,往昔曾得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清黄鷟来《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天地贵得一,清宁以定位。"意思是说,天地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得到过道,以清宁来定位自己,清宁就是清明宁静的意思。天地如此,推衍到人,一个人能定人生的清宁位,并一以贯之保持之,也是可贵之人。定位清宁人生,体现着甘于低调、清爽对人、光明做事的处  相似文献   

11.
牛骨象棋     
正大半天时间,焉瓜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少了啥。看着窗外小街东头那棵老槐树,焉瓜突然知道心里为啥空落落的了:已经三天没和信爷下棋了!小镇上,焉瓜只喜欢和信爷下棋。老槐树下的青石板桌,就是他们的战场。天气很好。焉瓜出门去找信爷。焉瓜稀罕信爷那副小镇独一无二的牛骨象棋,棋子硕大,洁白圆润,岁月的浸润,让每粒棋子都有凝脂般的质感。焉瓜听老一辈说过,那副牛骨象棋本来是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真谛     
人生由于名利,引起烦恼,引起挫折,因而生出痛苦。那么,根据佛法如何来求得人生的真谛?什么是人生真实的道理?怎样才能真正解脱烦恼痛苦?  相似文献   

13.
所谓低调,是一种人生姿态,是含蓄内敛却志存高远的气概,是退让有节却勇于进取的情怀。低调说话是一种内涵,是指我们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虚心。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更加客观地分析自己,了解对方,淡化别人对你的嫉妒心理,维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明代陈眉公《小窗幽记》中说:"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诚哉,此言不虚!人是最难满足的,尤其是人的欲望更难侍候,所以人们常说"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打懂事起,就从前辈  相似文献   

15.
李大军 《天风》2011,(6):16-17
重庆三峡,库区重庆,素有"火城"之称,每到五月,天犹如火烤得炙热。然而,今年五月,重庆气候宜人,阳光明媚……从繁华的城市渝都到红叶飘香的三峡库区,人们分享和谐创建的好心情,感谢上帝,"天"和"地"给重庆人以自上而下一种美哉乐哉快哉的好景致。2011年5月12日,重庆市基督教两会在开县教会召开"创建和谐教堂事迹"交流会,让全市教牧同工和信徒代表共同分享开县教牧同工在和谐教堂创建中的动人事迹。来到开县。  相似文献   

16.
千古三石头     
此处石头未来只有一个,位于湖南南岳南台寺侧,至今仍在焉。天生一个无名巨石,只因唐代祥宗大和尚石头而千古光彩照人间。此千古之石,何以一分为三?《参同契》、《草庵歌》是石头和尚原作,迄今仍为中外研究者所重。第三只石头《无际大师心药方》则系后人托名无际大师(石头和尚谊号)之作。真伪何须在此执著,但求精神而已!可以说,从《参同契》到《草庵歌》再到小c药方》,是一条非常有味的思想之河:从源到流,从深奥到晦涩到逐渐明快再到最后通俗之极,从世外高人隐士之手到世俗百姓之口,学佛与佛学,果能有此三境界,岂不快哉!…  相似文献   

17.
张学革 《天风》2009,(9):26-27
我是60岁提前8个月内退的职工,退休了,这日子怎么过?没有追求,没有信仰的人生是无聊的人生,是打发日子的人生。我怎么混呢?  相似文献   

18.
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雅致蕴藉,寓意深远。静水,象征着低调为人,平静处世,锋芒不露,大智若愚:流深,则意味着胸有沟壑,底蕴厚重,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两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就是一个洞彻人生的人锷慧。  相似文献   

19.
一个元问题     
在中国文化与中国佛教劫后重生的年代,在围绕赵朴初先生的京华灯火楼台之中,万水千山行遍,我有幸奉献了人生的盛壮华年。为此而付出了代价,幸甚至哉!而今笙歌销歇、灯火阑珊,楼台星散,将军已去,大树飘零。一番劳碌,一番梦幻: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 人生就是历劫历幻,一切因缘果报,何曾有尽头?朋友,毕钵塔下,真的觉岸无边呐!  相似文献   

20.
蒋海怒 《学海》2002,6(4):115-118
一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作为一种“观念原型”在宗教神学、政治理念、人生追求方面均有表现。为了达到或接近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代哲学非常重视人的能动性方面。这促使中国古代哲学提倡“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的实践人格。先秦儒家站在人文主义立场上往往对“圣人”发出赞叹 ,孔子说 :“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 ,惟天为大 ,惟尧则之。”(《论语·泰伯》)《中庸》用内在超越的方式将此归结为 :“诚者 ,天之道也 ,诚之者 ,人之道也。”孟子用心性说将人道与天道联系起来 :“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也。”(《孟子·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