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反生产行为:概念与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生产行为是工作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无疑丰富和拓展了周边绩效的范畴。论文首先回顾了反生产行为概念提出的背景,然后从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性质和行为结果四个方面对反生产行为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随后从研究历史演进的视角探析了反生产行为的结构。最后指出,未来的反生产行为概念和结构研究应增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紧密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组织情境,并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工作场所中的反生产行为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生产行为(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 CWB)是员工在工作场所中实施的蓄意伤害组织利益或与组织利益有关的其他成员的行为。本文对反生产行为的概念、分类、理论解释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回顾。在整理和分析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反生产行为的发生机制模型, 即反生产行为的发生遵循“压力情境→认知加工→负性情绪反应→反生产行为”的逻辑顺序。“认知加工”和“负性情绪反应”是反生产行为发生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 具体表现为个体在压力情境下的归因过程及负性情绪的生成。在此基础上, 对与反生产行为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 并且对当前反生产行为的研究的开展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西方志愿者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  石伟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653-1659
志愿者行为是在组织背景下, 个体经过深思熟虑之后, 自愿对主动寻求帮助的对象实施的一种长期且无偿的帮助行为; 其形成和发展可以用功能理论、特质理论和多因素模型来解释。志愿者行为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志愿功能量表、志愿精神问卷和志愿者行为问卷。研究者对人口统计学特征、人格变量、动机变量及组织因素等志愿者行为的前因变量及志愿者身心健康、社会收益等志愿者行为的结果变量的探讨比较深入, 但在概念明晰、理论整合、测量工具、取样探索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5,(3):113-122
本研究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切入,遵循"认知——态度——行为"的逻辑思路,分析员工感知到的所在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对其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并引入中介变量"情感承诺"来打开二者之间的黑箱。以659个国有企业员工的样本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结论为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员工越少出现反生产行为;企业对公益的责任越强,员工越少出现组织导向的反生产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承诺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管家行为对于组织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已成为组织管理研究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管家行为是个体为了保护集体或组织的长期利益而愿意牺牲其个人短期利益的行为表现。文章在介绍概念及测量的基础上,综述了心理、结构、领导、情境和文化等个体/组织层因素对管家行为的预测与作用机制,以及管家行为对雇员创造力和企业绩效的影响。未来研究可探讨管家行为的消极后果变量,以及管家行为与后果变量之间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程垦  林英晖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111-1122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但是, 关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内涵, 目前还存在一定模糊性。基于动机视角, 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定义、特征、动机、类型等方面, 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模糊性进行细致解构与深入剖析, 形成相对系统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概念内涵; 并据此概念内涵背后的动机逻辑, 对现有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梳理, 阐释其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 最后, 从细分类型、测量工具、研究视角、影响因素、抑制机制、影响效应与本土化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燕  赵曙明  蒋丽 《心理科学》2014,37(2):460-467
组织中的揭发行为是员工对工作场所中的违法、破坏规则和不道德行为的检举揭露,是及时纠正组织中错误行为的有效机制。文章回顾了组织中揭发行为的研究起源、概念及测量方法;从不同理论视角探讨了揭发行为的决策过程;从多个层面系统梳理了揭发意愿或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机制;归纳了揭发行为实践的影响结果。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跨学科视角的个体前因、区分特定情境变量的影响、探索行为产生机制和开展本土化揭发行为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18名企业员工为被试,以自编实验材料和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权力距离对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当被试面对组织不公平情境时,倾向于实施反生产行为;组织不公平情境下,低权力距离组被试在反生产行为得分上显著高于高权力距离组个体,而在中性情境下,两组被试得分差异不显著,即权力距离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由于反生产行为的产生常与组织不公平相关,因此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从心理学角度帮助组织管理者制定减少反生产行为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 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是同一连续体的对立两级或者负相关的独立二维结构。但近期研究表明, 这二者关系并非那样简单, 在特定情境下它们也许存在一种适度的正相关性。首先, 回顾组织公民行为与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 以及这二者关系的认知演变; 然后, 基于情绪与认知整合框架, 采用资源守恒理论和道德平衡理论探讨组织公民行为与反生产行为的互动关系; 最后, 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如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二者互动关系的边界机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验证这二者之间互动关系、基于潜增长模型探讨这二者关系的动态变化、以及深入探讨这二者互动关系的管理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自愿性工作行为是角色规范之外的自发性行为, 它包括两大类型:一是以组织公民行为、建言行为、周边绩效等为代表的角色外行为; 二是以反生产行为、沉默行为、越轨行为等为代表的负面组织行为。自愿性工作行为的产生是个体与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行为”与“建言-沉默”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相反, 在一定条件下且可以互相转化, 本研究将特定类目的转化过程推论至总体, 并用情感事件理论、道德补偿原理及经济理性分析对该推论进行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