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是蚂蚁眼中的上帝,上帝眼中的蚂蚁。 记得看时我还会心地笑了,觉得写出这句话的人,不是个天才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把蚂蚁·人·上帝之间的关系给写绝了。不是吗?上帝主宰着我们人的命运,我们人不是同样可以主宰蚂蚁的命运吗?  相似文献   

2.
1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 同样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享有完美人生,不是每一颗心灵都能获得宁静;也不是每一份情感都能走向永恒,  相似文献   

3.
现在东方人、西方人,基本上皆是以身为人、以身为我,这就势必形成遍天下之人未有不是我的,遍天下之我亦未有不是人的。然则究竟什么是我?什么是人?人与我的实质为同?为异?这还是今天东方人、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一笔小小的糊涂帐。以身为人、以身为我,并不是现代人类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保健专家告诉我,人不是有病的时候才"病"的,人在没病的时候、在健康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病"了,那病菌就一直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与我们健康的肌体做着无休无止的斗争,只是我们健康的肌体暂时把它们给压制了。其实,人从一出生,那病菌就与我们健康的肌体同生共存。同样,人不是失败的时候才失败的,不是在忧伤的时候才忧伤的,不是恨的时候才恨的,在我们成功、  相似文献   

5.
人生三题     
辛帆 《思维与智慧》2006,(10):12-12
低谷低谷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遇到,人生步入低谷,不是耻辱,也不是失败,这只是人生的一种正常的状态。可能只有一种人不会经历低谷,那便是一生平庸的人,他们没有做过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没有取得过任何成就,自然无低谷可言。  相似文献   

6.
慈悲的温暖     
《佛教文化》2012,(6):68-68
记得一位大德说过:“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是慈悲精神的表现。慈悲的主要目的是心中无敌。无敌是心中没有敌人,没有过去的宿仇,也没有现在的怨家,更不制造未来的对头。所以不是仗权势而称无敌,也不是凭财力而称无敌,更不是靠武力打败一切人而称无敌,乃是以慈悲心照顾、原谅一切人。”  相似文献   

7.
口哨     
一个人的一生究竟会在哪个领域取得杰出的建树,并不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看得出来的。很多杰出的人最终的成就并不是他一开始追求的道路,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8.
世人都知道: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却寥寥无几;人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为啥?因为人心太复杂、欲望值太高、利益分配更复杂。简单,是事物的本源,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具有永恒的魅力。简单,不是简陋,不是懒人的托词与固执,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任凭闹市熙熙攘攘,任凭诱惑纷纷扰扰,都会恬然淡定卓然独处。  相似文献   

9.
近来有两件事令人深思,并广为人知.一件是天津光荣公司的11名青年,为抵制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光盘《提督的决断》愤而辞职.另一件是珠海一韩国公司的女老板命令工人给她下跪,许多人都跪下了,而一个名叫孙天帅的青年就是不跪,被除名.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动物,就是人是用两条腿站着,而不是用四条腿爬,所以人的腿轻易不能弯曲,这才是做为人的尊严.即使在封建社会,也有“上跪皇上,下跪父母”一说,不是轻易给谁都跪的.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居然还有人强迫他人给她下跪,在  相似文献   

10.
正德行国学经典《世说新语》中,"德行第一"。德行,决定着人们的言行,影响着人们对人、对事、对物的取舍,在孩子的早期启蒙中必须引起重视。德行与孝道比肩,一个拥有良好德行的人必然受人尊重。德行不是名利,不是头衔,也不是权柄,它如同海而纳百川,厚德而载物,再大的风浪中,也  相似文献   

11.
正对任何人来说,排队都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然而,日本人却非常热衷于排队。在日本,从车站、电梯、厕所、收银台,还有各种餐厅的外卖窗口,到处都是井井有条的队伍。更让人惊讶的是,在日本民众心里,排队不是负担,不是麻烦,而是一种"文化"。不过,日本人喜欢排队也是有原因的。日本人的团队意  相似文献   

12.
卷首圣言     
基督的救恩远超过亚当的遗祸恩宠决不是过犯所能比的,因为如果因一人的过犯大众都死了;那么,天主的恩宠和那因耶稣基督一人的恩宠所施与的恩惠,更要丰富地洋溢到大众身上。这恩惠的效果,也不是那因一人犯罪的结果所能比的,因为审判固然是由于一人的过犯而来,被判定罪;但恩赐却使人在犯了许多过犯之后,获得成义。(罗5:15-16)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相似文献   

14.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口号,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十八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康德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是目的,而自然物只是人的手段。他认为没有理性、没有意志、没有尊严因而也没有自身目的的自然物,只能充当人的工具,只具有手段的价值。而有理性、有意志、有尊严、有自己生活目的的人,不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为别人所利用,人本身是作为一  相似文献   

15.
崔元荣 《天风》2006,(16):23
在我听道十几年的时间里,发现有一段圣经是被讲道人引用频率最高的:“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讲道人在一场道中,反复地告诫信徒:行为不得救,修桥铺路不得救,我们基督教不是学雷锋,不是做好人好事,不是搞修桥铺路。他们唯一根据就是以上这两节经文。听完道,和姊妹们交通:咱们基督徒该不该修桥铺路?交通结果:既不要修路,也  相似文献   

16.
正拂去嫦娥的婀娜,桂影的婆娑,不禁发问,到底什么才是一轮明月的真面目?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是月亮真的含愁带恨吗?风花雪月,本不是有情人生的点缀,也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它们是穿越年光时不可缺少的情感元素,一个人真想与明月交谈,明月就会不离不弃。李白那么爱明月,他在明月之中到底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交流呢?  相似文献   

17.
以修身为本     
正孔子"政者正也""为政以德""庶、富、教""民无信不立"的思想,反映出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为政的目标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稳定,百姓的安定富足;治国的实质不是管制,更不是镇压,而是"正";治国的手段主要不是强制,而是教化,恃德不恃力;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稳固,基础在人,在民心,不在物。这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立足于人的完善的思想。它从人出发,为了人的完善;又依靠人的完善,把治国平天下的希望建立在人们"有耻且格"的基础之上。这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这也是整个儒学的核  相似文献   

18.
陈企瑞 《天风》2011,(7):48-48
祈祷不是要神听从人,而是要人听从神;不是要人改变神,而是要神改变人;不是要催促神做事,而是要等候、顺服神旨意的成就,义人的祈祷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一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杯清茶,一点一点地浸泡,慢慢地品尝,细细地回味,在氤氲的茶香中慢慢体会清香的悠远至味。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让心灵安静下来,做到处变不惊,从容淡定,物我两忘的。面对尘世里种种的诱惑,有多少人放弃了操守与品格,把自己送到了悬崖边上?其实,很多时候,你需要的,不是万千财富,而是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结构特征对汉字数码检索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继本 《心理学报》1979,12(3):41-51
一、问题的提出 识字过程是人能动地去如实反映字形、字音和字义以及三者联结关系的过程。就观察字形来说,人在观察字形时是积极主动地将字形如实地反映于头脑之中,而不是象镜子那样消极被动地去反映,也不是象照像机那样一下就摄取全部字形。因此研究汉字检索法就要从人同字间的辩证关系出发,一方面分析字形的结构特征,依照字形实际;另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