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恩格斯在这里,第一次明确地把人类自身的生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理提了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合作创立新哲学体系过程中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第二个自我”。恩格斯曾多次声明,他们的理论主要是由马克思创立的,他只是作为“第二小提琴手”。这里,包含着他对马克思至诚的谦恭,但也表明了一个真理:宏伟的马克思哲学大厦是由他们共同筑构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高度重视恩格斯的合作和贡献。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在理论上卓越合作的前提是他们的差异性。阅历的不同,养成了马克思长于思辨、追求理性的非凡品格及强调哲学的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特点,而恩格斯则具有注重现实、讲求实际的品格和思维方式。正是恩格斯的这一特点,使他出色地完成了协助马克思建构新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又说:“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正聿 《哲学研究》2012,(11):3-10,128
<正>自20世纪以来,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辩证法遭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曲解:一是自30年代以来的苏联哲学原理教科书,离开恩格斯对哲学思维的理论自觉,以素朴实在论和直观反映论的经验思维描述和解释恩格斯的辩证法,在相当程度上把辩证法变成了恩格斯尖锐批评的"刻板公式"和"语录词汇";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把恩格斯视为与马克思不同的"苏联模式马克思主义"的始作俑者,把恩格斯的辩证法归结为素朴实在论和直观反映论的经验思维,并由此指认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学校的闲暇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闲暇时间以及在闲暇时间的文化活动,是学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闲暇时间,一般指除了正规学习和正规活动的时间、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以外的可供自由支配的其他时间。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十分重视闲暇时间利用的价值。马克思把闲暇时间看作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笔巨大财富。他说:“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成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恩格斯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谈到自己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所做的工作时,曾一再强调他只起次要的作用,是拉第二小提琴的。人们常常由于恩格斯的这个说法而低估了他在这方面所做的贡献。其实,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初期,恩格斯和马克思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只是在方式上他与马克思有所不同,这是由这两位志趣相投的人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文化教养的差别造成的。马克思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一个具有自由思想、比较开明的家庭中度过的,在中学受过启蒙思想的教育,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常常研究哲学问题。这种爱好由于他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的学习而加深了,在那里他不仅研究法律,而且研究哲学。  相似文献   

7.
一、1859年,恩格斯在他的《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写道:“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在说了这些话之后,恩格斯又接着说:  相似文献   

8.
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其实,它是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原理.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又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可见恩格斯是肯定普通个人对于整个历史进程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P.莱蒙认为,恩格斯的辩证哲学是根据“意识形态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而在科学上是个失败。为了证明他的这一观点,作者竭力贬低恩格斯对科学辩证法所作出的贡献。在他看来,似乎恩格斯对哲学史上的辩证哲学家,除了黑格尔以外,十分无知。此外,作者把恩格斯关于“运动着的物质的永恒循环”这一光辉观点歪曲成为“永恒反复”,从而把恩格斯同反辩证法的敌人尼采等同起来。作者还硬说恩格斯只是简单地把黑格尔“颠倒”过来,从而陷入了经验主义,此外,他又指责恩格斯把“意识形态命题当作理论”而向唯心论求救,胡说什么辩证法三定律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新教条和自夸为科学终极的新神秘主义”。总之作者认为,辩证法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或者要唯心主义,那就要辩证法,或者要唯物主义,那就不要辩证法,二者不可兼得。这种立场代表了西方一部分资产阶级哲学家力图把唯物主义和弁证法割裂开来的企图,其实质还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正视意识形态——人文精神问题的实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视意识形态——人文精神问题的实质黄力之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因此,他想象出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弗·恩格斯一、人文精神的意识形态性无可回避...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撰写了三篇文章专门论述基督教的起源。1882年在《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刊登了他的论文《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这篇文章评价了鲍威尔对基督教的贡献。翌年,恩格斯在英国《进步》杂志上发表了《启示录》一文,该文评述了基督教在《约翰启示录》里究竟是什么样子。最后,恩格斯在逝世前夕于1894—1895年为《新时代》杂志写了《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一文。恩格斯对基督教的形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不但因为所谈的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问题之一,而且因为恩格斯发现了十九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基督教的形成之间有着相同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等)的论述颇多,但专门涉及佛教的甚少,目前发现的仅有两处。一处是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谈到的:“辩证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自身的性质的研究为前提——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这里,恩格斯明确肯定了佛教徒是“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具有辩证思维。另一处则是马克思对于一部佛学专著的关切和评定。1861年5月10日,马克思在伦敦致信当时在曼彻斯特的恩格斯时提到:“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  相似文献   

13.
论恩格斯的自然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曾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了系统、集中的阐发。恩格斯在自然观上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对于我们今天考察当代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各种全球问题、探寻当代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途径,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恩格斯曾经写道:“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49页)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将自觉的辩证法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呢?或者说,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并由恩格斯系统阐…  相似文献   

14.
再论“恩格斯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是学过形式罗辑的人,都知道有一种叫做“偷换命题”的谬误。用“偷换命题”的方法来进行轮辩,决不能解决问题,而只能混淆是非。詭辩论的方法之一,就是“偷换命题”。于世诚同志在《哲学研究》(1962年第3期)上发表的言论,正是公然使用了这一种错误的逻辑方法:为要反对两年前我们对他的错误观点所给予的批判,他把我们原来所主张的命题“恩格斯肯定了思惟与存在的同一性”偷换成了这样一个命题“恩格斯肯定了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思惟与存在的同一论”。  相似文献   

15.
《现代哲学》2020,(革命时)
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时期对民族问题的讨论有其特定的历史限度。恩格斯当时尚未自觉区分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这影响了他对斯拉夫等弱小、落后民族的判断。恩格斯当时的民族主义理解杂糅了法国的普世性民族主义传统与德国的排他性民族主义传统,结果是其革命策略陷入两难。恩格斯在努力走出青年时代的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但一方面现实的革命在催化,另一方面革命的恐怖主义再度燃起,这些都造成了他思考民族问题的困难。深入了解19世纪的历史,给予恩格斯的民族观更多"合情"意义上的理解,实际也是一种审慎的"合理"做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一生有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私个敌”。事实的确如此。马克思一生认识了许多朋友,其中他与恩格斯真挚动人的友谊,超过了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他们挚诚的友谊是马克思事业成功的巨大支柱之一。马克思十分珍重友谊,他与恩格斯亲密无间地合作了四十年,写下了人类友谊史上的光辉篇章。马克思说过: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这里我们仅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为例,谈谈马克思在友谊上的修养。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同的人生信念下,形成了共同的事业上的追求。共同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与知识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恩格斯认为 :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重大的发现 ,一个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 ,另一个是对剩余价值的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它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则是他的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马克思指出 ,各种商品的使用价值 ,千差万别 ,不能在数量上测量它们的多少。他说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 ,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 ,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3卷 ,第 5 0页 )就是说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个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所创造的。所以 ,我们通常说 ,劳动创造价值。在资…  相似文献   

18.
张炯 《现代哲学》2020,(1):35-40
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时期对民族问题的讨论有其特定的历史限度。恩格斯当时尚未自觉区分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这影响了他对斯拉夫等弱小、落后民族的判断。恩格斯当时的民族主义理解杂糅了法国的普世性民族主义传统与德国的排他性民族主义传统,结果是其革命策略陷入两难。恩格斯在努力走出青年时代的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但一方面现实的革命在催化,另一方面革命的恐怖主义再度燃起,这些都造成了他思考民族问题的困难。深入了解19世纪的历史,给予恩格斯的民族观更多"合情"意义上的理解,实际也是一种审慎的"合理"做法。  相似文献   

19.
馬克思主义哲学肯定: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运動着的物質。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自然界,是物質性的,同時也体現着深刻的辯証性。恩格斯在闡述化学的研究对象的時候寫道:“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种种物体由於变化了的量的構成而發生的質的变化的科学。”恩格斯的这个定义,正像他对自然科学和其他科学部门的定义一样,强調了客观的化学規律的辯証性。化学是研究客观存在的物質的本貿变化的科学,是研究物質化学运動形式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年代曾经说过:新思潮的优点,不是要颁布适合于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永恒真理的教条,而是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上一世纪八十年代,恩格斯在总结他与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哲学时,又曾经指出:辩证法的革命意义就在于它永远结束了哲学是绝对真理总和的幻想;无论在实践的领域,述是认识的领域,人们永远也不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