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在2008年第6期和2009年第1期曾登载《〈我为什么是无神论者〉一书述评》,对作者及其创建的美国无神论者协会有所介绍,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和感叹,很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我们在网上搜寻了一些,又将她的原著重新翻译,拟分期发表,共分四部分:"美国无神论者简史"、"奥海尔简介"、"我为什么是个无神论者"、"唯物主义的历史",与大家共享。美国无神论经过的艰难苦难的历程,使我们震惊:对于我国无神论的处境,感到无比幸运。美国是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为什么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哲学会受到那么大的压力,遇到那么多的阻力?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日益向宗教国家迈进,甚至宣称美国是以"宗教自由"建国和立宪有关,至少在对外宣传上,宗教自由是不包含不信教自由的,而蒙受中世纪传统,视无神论为"邪恶",形成压倒性社会舆论。第二,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根深蒂固,所以极度短缺客观真理。人类的劳动生产——包括人自身生产的实践,以及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无不证明神、鬼和大堂地狱的虚无荒谬,支持否定鬼神存在的无神论是客观真理。这些事实和道理对美国的上层,完全无用。所以在美国语言系统中,"价值"是第一位的,以示美国利益第一;对外宣教中,"自由"是第一位的,因为宗教自由是首要自由。现在"人权"的声音转高,因为人权"天赋","天"的涵义在一神教语境中就是"上帝"。——为什么拒绝使用"人性"、"人本"、甚或"人道"?因为在他们鼓吹的宗教教义里"人"是罪恶的产物,除了上帝的"救赎",人的未来只有地狱。"人"除了"原罪",不能别有人性。世界和人的本原只能是上帝,人的命运也只能由上帝左右;人只有作为羔羊和奴婢的身份存活,不能像人样地为自己做主。而"人道"有与"神道"对立的嫌疑,所以也越来越淡出西方的话语体系。我们从美国的无神论者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无神论》2021,(1):16-21
毛泽东无神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层次的理论观点。一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神"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推翻神权、打倒神道地主和破除迷信观念,以及实现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二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宗教信仰是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研究宗教问题、批判神学和破除迷信观念,要向人民群众宣传无神论,以及要用无神论代替有神论。三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宗教问题是个群众问题,要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应相互尊重和团结合作,党同宗教界要建立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3.
作者欧黑尔是“让美国人停下脚步,审视他们价值观的无神论者”。本书陈述了她的无神论不但是消极的,否认神、灵魂和天堂地狱等宗教主要元素的真实性,而且是积极的,展示一种非宗教的生活方式,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创造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她的无神论以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宗教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她为唯物主义者辩诬,表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以其主张政教分离的观念鲜明而坚定,曾推动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在公立学校里限制宗教活动,因此也受到种种诅咒。  相似文献   

4.
<正>本书深受读者喜爱。它如实记述了美国年龄、种族、教育等背景不同的20多位无神论者,描述了他们转变为无神论者的经历、他们的社区建设、教育、浪漫情感、没有上帝的世界人生观等。该书不仅表明了无神论没有上帝的信仰,是很好的;而且指出,无神论意味着启蒙带来的光明及自由解放(Michael Shermer,editor of Skeptic)。Dan Barker说:以前我宣扬无神论者是愚蠢的,他们过  相似文献   

5.
作者欧黑尔是“让美国人停下脚步,审视他们价值观的无神论者”。本书陈述了她的无神论不但是消极的,否认神、灵魂和天堂地狱等宗教主要元素的真实性,而且是积极的,展示一种非宗教的生活方式,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创造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她的无神论以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宗教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她为唯物主义者辩诬.表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以其主张政教分离的观念鲜明而坚定.曾推动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在公立学校里限制宗教活动.因此也受到种种诅咒。  相似文献   

6.
《无神论》是美国马丁(MICHAEL MARTIN)教授写的一部名著,副标题《哲学的合理性证明》,1990年出版。书前有一篇颇长的《绪论》,针对一些有神论者的批评,作了扼要的回应,从中可以看出当代西方宗教神学是如何抨击无神论的,以及他对这些抨击所作的逻辑反驳和对无神论的合理性证明。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还有作者无意中透露出来的美国的意识形态和宗教自由问题。作者回忆说,他幼年受家庭影响,倾向无神论,但同时知道,无神论在美国民众的心目中是很坏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上帝”。记得“三年级的一天,我向一个有同情心的指导顾问透露…  相似文献   

7.
宗教和人权的冲突是目前存在的重大国际伦理问题。其实,宗教不应当是神圣命令的道德形而上学,而应当是祛恶求善的形式。因为人是上帝的创造者,上帝只不过是人的创造物,所以上帝的祛恶求善的普遍性价值形式正是人的祛恶求善的普遍性价值形式。由于人权是人人应当享有的普遍性道德权利,因此人权就是祛恶求善的实体内涵或价值基准。任何践踏人权的教义和宗教行为都是恶,任何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宗教行为都是善。  相似文献   

8.
一些国外的朋友对我们能否真诚地、彻底地、一以贯之地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常有疑虑,他们问道:这怎么可能呢,你们不是主张唯物论。无神论的吗?关于这个无神论者能否容忍有神论者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反对“宗教不容忍”,关系到维护宗教方面的人权,也关系到澄清对中国宗...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无神论》2001,(3):48-48
无神论atheism以否定上帝为第一原则的一种哲学.它是有神论的对立面.无神论和无神论者这两个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常发出疑问说:现在科学发达,有神论为什么还存在啊?为什么有的科学家也信神啊?然而,本期披载的《无神论和美国》、《第一流的科学家仍然拒斥上帝》等文章表明,在高知识阶层,信神的比例要远远小于低知识阶层。而在美国无神论者的  相似文献   

11.
正宗教是永恒存在的,还是会消亡?关于这个问题,西方一直以来多有讨论。这部书名为《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是无神论者:过去宗教百年与无神论世界的曙光》。在这部书中,作者认为世界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无神论者的世界,我们的孩子会成为无神论者。人类将进入宗教之后的时代,现在的宗教即将成为人类遥远的记忆。人类将不再受役于宗教迷信和组织。世界将在世俗和非宗教的政府管理之下运行。该书在美国一度十分畅销,很多读者认为,该书才华横溢、富有逻辑地说明了,为什么宗教现在是存在的,而最终又是必然消亡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美国,很多人信仰宗教,但非信仰在扩展。证据表明,在很多国家,组织性宗教在衰落。作者是无神论者,该书描写了美国无神论现状。被认为引人入胜,第一次对积极的无神论进行了科学实证的研究,并能打动人心。该书表明:一个团体的宗教性越强,就越容易具有攻击性、越容易具有偏见,并越倾向于与他人相隔离。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西方"各国宪法,均有信仰自由一条",其义在"解除宗教之束缚",而非像现在某些人解释的那样,只有信教才有自由;蔡先生又认为,宗教乃是"用外力侵入个人的精神界,可算是侵犯人权的",而非像现在某些人解释的那样,唯有信教才符合人权.公然揭示"无神论"为真理的是章太炎,至胡适而为新文化运动所共识,我们没有理由遗弃这一优良的传统.美国针对当前背离"政教分离"的趋向,正在兴起"新启蒙"运动,也值得我们反思.如果某些掌权者对"宗教"概念的演化和"无神论"的历史与内涵无所了解,仅凭布教者说或想当然指导相关工作,有可能离开文明的大道,反而去普及蒙昧主义.当代的大学生自立自强,独立思考,不需要套上神灵的枷锁;社会的进步,是科学文明的推动,也无须乎设立地狱天堂.  相似文献   

14.
正"无神论宣传教育与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相矛盾",这是目前党内和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一种认识,反映了有些人思想上的顾虑和模糊。他们主要是觉得难以把握无神论宣传教育与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之间的"分寸",担心刺激"宗教感情",妨碍与宗教界的关系;而且,"落实宗教政策"的要求向来比较明确,相对属于"硬性"指标,"无神论宣传教育"即使在宣传思想战线也一直处于边缘地带,没有"硬度",两相比较,孰轻孰重,很容易影响实际工作中的行动取向。其实,正如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8·19"批  相似文献   

15.
走进美国     
美国是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如今是世界上的第一强国。美国人民有光荣的历史,美国也是西方世界信教人数比率最高的国家。本文赞扬了美国的美丽富饶,也慨叹美国犯罪率太高,而且越来越高,以致于国家无力承担监狱费用,只好求助于私营。不是有些人说。信了宗教道德就会高尚吗?看看这篇文章吧。我们相信,美国监狱里关的决不会都是仅占其人口百分之几的无神论者。问题出在社会和人那里,"上帝"有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对美国有组织的世俗主义者进行第一次社会学调查,该书揭示出其中一部分人如何通过激进主义团体创造出一种新的、有凝聚力的无神论身份;认为无神论的重新兴起是对1980年以来美国政治中宗教狂热复兴的反应,无神论者感到在公共领域里被忽视,于是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策略来应对,包括建立社团。该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无神论原理》(草稿)是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李申教授的新作。该著分"导论"、"正编"和"附录"三个部分,依次阐述了"科学无神论"的"概念与宗旨"、"关于神祗不存在的证明"和"主要宗教神学知识及批判"。作者指出:"无神论否定的,仅仅是有神论观念",其核心内容就是"否定神的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宣传科学无神论,遵循着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不在宗教活动场所宣传无神论;第二,不向已经有了宗教信仰的人宣传无神论。"接着梳理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历代人类创造"神"的过程,指出"神的形态可以变化,但神祗的超自然能力,则一如既往,区别仅仅在于超自然能力的大小。"既然神的形态在发展中,那么后出的一定是对先在者的否定或扬弃。以此为前提,作者把以前无神论者的所有证明,也把有神论者关于所谓神祗的说明,依历史顺序逻辑地联结起来,竟然使一大批著名有神论者成了著名无神论者马克思等人证明神祗不存在的忠实伙伴。由此出发,作者对事神行为做了分析和批评,同时纯粹从负面介绍了主要宗教神学知识并对它们做了点到为止的简单批判。针对宗教有神论这些年来在我国境内大发展的现实和全国人民所面临的防治邪教和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和蔓延的历史任务,作者专门阐述了中国的宗教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显示了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担当。  相似文献   

18.
正讨论无神论的教育,有必要做一些重要的区分。第一个区分是在使某人成为无神论者和教育无神论者之间。你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法实现前者。比如,你可以通过给予孩子极端严格的宗教培养而使之反叛宗教,从而促使她成为一名无神论者;你可以通过一些比如统一教采用的狡猾的教化技术来促使一个成年人信奉无神论;你可以通过大量的金钱诱使一个穷困的、摇摆不定的天主教徒改信无神论。但是,这些没一个跟无神论的教育有关系。无  相似文献   

19.
2018年7月,美国国务院召开了"推进宗教自由部长级会议";继而在2019年7月举办了第二届"推进宗教自由部长级会议"。此两次会议是美国国务院有史以来主持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会议,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具有官方性质的所谓"宗教自由"集会。"推进宗教自由部长级会议"是美国继《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通过以来,在宗教领域所开展的影响最大的对外关系活动,也是美国在2018年6月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后在所谓推动国际宗教自由领域的"建群"之举。对已呈机制化趋势的此项美国人权举措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冷战结束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宗教因素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运作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个读了圣经而不做革命之梦的人是误读圣经的人。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恩斯特·布洛赫恰恰在基督教中发现了"希望"要素,这正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思想的创新所在。圣经宗教的本真遗产是对尘世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基督教以及以后的基督教思想中所剩下的正是我们人类应当追求的自由的王国。在布洛赫那里,所谓"元宗教"并非"非宗教",而是遗产中的宗教,这意味着既与神的信仰决裂,又超越传统无神论去证实宗教的连续性。作为一种"元宗教",布洛赫宗教无神论的根本目标是"进行没有超越者的超越活动",创建一种既不同于有神论也不同于无神论的"没有神的王国",即全面发展人的本性,全面实现人的自由,走向马克思意义上的"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