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12月19日至30日,武汉大学哲学系邀请了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在古城黄州举办了一次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为题的系列讲座。举办讲座的宗旨,是探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归根到底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事业的关系,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结合。它可以助帮我们弄清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时的思想根基,客观地估量我们的优势和局限,在丰富的历史感中获得深刻的现实感。围绕这一主题,讲座提出并探讨了一些问题,兹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2.
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在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讨论中,如何看待“传统”,成为不同观点之间争论的焦点。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用什么作为判断优秀文化传统的理论根据和现实价值标准?论者之间见仁见智,分歧甚大。与此紧密联系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体系的今天,如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怎样从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精神营养,并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形成具有新的时代精神的民族凝聚力,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有现实担当感和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生动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探索传统文化走向现实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对传统与现实本身的理解,社会变革中的实践与传统的关系,传统向现实转化中的方法和价值观,经济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文化发展的机制,典籍文化和制约现实生活的文化与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对传统批判继承中的理解和解释,主体性、主体间性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外来文化的吸收,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文化发展中的接受与传播,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将促进哲学自身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此,本刊辟“传统与现实问题研究”专栏,做为探讨这些问题的园地。实际上,传统与现实问题不仅是个“史”的问题,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哲学其他分支学科甚至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都会涉及的综合性理论问题。因此,我们诚望学术理论界的同志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主办的“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讨会”,于1993年7月27日至31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近50人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7篇,专著1本,论文集2本。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关系问题,而问题的实质是走什么样的现代化的道路问题,我们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就必须坚持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辩证统一,这才是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文章论述了要实现这一辩证统一绝不只是一个纯思辨的问题,更重要的乃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培养新生的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树立广阔的文化胸怀和理论视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就是十分重要和非常现实的主体条件,也是走出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各种误区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逼近与我们的文化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时空背景,使它面临着错综复杂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这里,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又有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和实现四个现代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而西方文化,又存在着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文化和与后工业文明相关联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至关重要。为了推进这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本刊从本期起,开辟“传统与现代”专栏,拟就以下问题开展讨论:传统与现代性的涵义及关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人文精神,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现代意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以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为主要内涵的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与抗击理性的后现代文化的关系,等等。下面发表的付文忠和周月琴的文章,前者探讨了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思维背景、社会原因,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区别和联系等等;后者则结合韩国儒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向,发表了对儒学现代意义的看法。我们欢迎大家参加讨论,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7.
传统特别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表明,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否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归根到底,它关系到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与世界化的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与世界化的接轨吴光远(北京体育大学100084)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将中国的经济发展纳入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轨道,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必将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即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面临现代化的挑战,如何与世界化潮流接轨。这中间有很多...  相似文献   

9.
问:今年是五四文化运动七十周年,为了纪念她,你们编了一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丛书,其宗旨是什么? 答:这套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丛书,是由我与周文柏教授共同主编的,其宗旨在于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使各职业、各阶层的读者领悟中国现代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既不是欧美式的现代化,也不是苏  相似文献   

10.
“中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21-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广西社会科学院、越南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哲学研究所,在广西防城港市联合召开了“中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中越两国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4篇。在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詹宏松分别发表书面致词;越南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黎友层到会致词。与会者围绕中越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思想蕴涵、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人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时,往往忽视二者的中介环节,这就是衔接着中国古代文化和正在建构的中国现代文化的,在中国近代以来历时百年之久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本文称之为“近代文化”。在这个艰难曲折的长期实践中,发生了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批判性审视,发生了对于东渐的西方文化的既“拿来”又“扬弃”的关系,发生了对于新文化的伟大创造运动。对于社会主义的现代新文化说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必须继承的,而近代以来实践中产生的文化则是同样具有传统的意…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上,目前学界产生了新的争论。有人在批判继承与复古倒退的问题上,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此文对上述问题也有所涉及,特予发表,以飨读者。长期以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问题,在我国学界一直充满了争论,否定的声音往往占据上风。值得称道的是,近年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多了,刊物多了,会议与交流活动也多了,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越来越强了。这是一种进步。因为在世界现代化的成功范例中,没有哪一个民族不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1990年8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召开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来自南方九个省区,包括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彝族、壮族、回族、汉族的学者7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一中心,与会同志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民族文化与宗教、风俗习惯有的代表认为中国传统宗教以祖先崇拜为特点,注重天命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有几点想法,想提出来。它只是自己对于怎样去研究这一问题的想法、态度,还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不过,我希望这些问题的讨论,也会有助于对传统文化本身的讨论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之潮流,因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必将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坚持现代文化引领其传承和弘扬工作,才能保持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各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推进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座谈会侧记干春松或许我们还很难恰当地描述五千年的文明凝结而成的传统对于现代中国的价值,无论是讨论“传统”还是“现代化”都存在着无数的歧见,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也是见仁见智。因此在10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7.
论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唐凯麟正确地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方针,这是关系到能否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人类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文化自身的客观延续性和人(一定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它自己的特殊价值,这已是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所以,一直到现在,吸引着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并在发掘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科学价值方面作出了贡献,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敬重的。对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来说,对自己的祖国文化传统,不仅应该引以自豪,而且更应该熟悉它、掌握它、积极发掘其科学价值,从而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在我国各种文化领域里,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革命传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制度伦理的兴起,在今天的中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紧密相联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从而动摇了传统德性伦理的生存土壤,致使德性伦理的边缘化。但由此就认为制度伦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形式显然又是有失偏颇的。追溯制度伦理文化的传统根源,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法治国家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培养全民族的法治精神。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精神元素:法天立道、忠诚法度、秉公执法、赏罚得当等都是对法治精神的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应该处理好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吸取、发扬、发展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思想,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夯实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