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时期,辟雍以礼乐教化民众,是中央官学的组成部分。辟雍礼教塑造了皇帝道德、文化绝对权威形象,凸显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尊卑贵贱政治等级秩序,阐扬了以"孝悌"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辟雍礼教反映出东汉官学教育的特点:礼教是其主要教育内容;教育本质是皇权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礼教是国家制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一切道德的根本问题是其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关系问题。所谓道德的应然性,是决定道德之为道德的、包括道德的本源性、目的性、价值性、动办性等在内的本质特征,主要包括道德存在的文化根据、道德规范体系建构的精神条件、道德标准的界定、道德作用的精神动力等问题,也就是一定道德文明得以建构的缘由及其应然状态。所谓道德的实然性,是指道德在与经济、与日常生活、与人际行为相关联的实际运动中呈现出来的具体特征特性的总和,主要包括道德与经济的协调性(或背反性)、道德与日常生活的互动性、社会的道德水准和个体道德意识结合的程度等方面。道德实然性是道德的现象特征,显现为道德的现实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3.
角色道德是由角色产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社区护士的角色道德问题表现为角色不清、缺乏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原因在于社区护士的形象模糊、制度建设不完善以及缺乏提升自我素质和境界的环境。建议以道德文化为切入点推进角色道德建设,以角色道德价值观教育为核心,构建适合社区护士的角色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对话学习与道德教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O .Schrag的哲学解释学和K .J.Gergen的社会结构主义等理论对我们阐明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对话学习理论具有启发性。对话学习是我们能够开创美好未来的最佳教育理论。人类是通过对话创造未来可能的生活。人类的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惟有对话才能把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和可能性 ,并且把未来的可能性转化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表现自己并得到成长。对话是通过语言的相互交流、相互解释和相互理解来达到共识的过程。另外 ,对话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潜能的过程 ,同时也是创造文化的过程。学生在面对面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对话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新的理念。通过这种对话过程 ,学生将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也将创造出道德的和美学的文化共同体。活生生的对话使你和我成为“亲近的我们” ,使共同体的生活更具有道德性和创造性。总之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对话学习教育理论的实施将有力地推进学校、国家和人类的充满道德和创造力的文化共同体。我们社会和教育现状也要求 ,必须要从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转向以学生对话为中心的新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呈现新的特点。青少年的宗教认同呈发展的态势,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及家庭的影响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认同性原因;青少年成长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内在需求性原因;宗教信仰与道德认同、礼俗认同、人际交往及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是青少年选择信仰宗教的道德价值性原因。  相似文献   

6.
教育分寸实际上是指在教育和教学中对行为和要求的"度"的把握。从道德价值层面来看,教育分寸实际上也是要求教师把握教育工作中的"中道",它在与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教育分寸之所以具有道德价值,是因为教师是否恰当地掌握教育分寸,与教育和教学效果、学生利益、教师利益、教育事业利益密切相关。教育分寸是从道德方面来调节教育过程的,它具有自己的特点,是教育道德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分寸为教师道德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途径并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7.
企业道德资本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无形资本或精神资本中体现为企业及其员工道德觉悟和德行、道德性制度、"物化德性"等生产性道德资源。企业道德资本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企业道德资本有其独特的类型和具体的操作性指标。当然,企业类型多样,涉及的具体企业又是千差万别,因此,道德资本评估指标会有差别,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生产内容和特点作必要的道德资本内容和表征表达的设计变换。不过,不管什么企业,即使其道德资本评估指标的内容和表征表达方式上因企业不同而不同,但其道德资本评估的主旨理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呈现新的特点。青少年的宗教认同呈发展的态势,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及家庭的影响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认同性原因;青少年成长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内在需求性原因;宗教信仰与道德认同、礼俗认同、人际交往及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是青少年选择信仰宗教的道德价值性原因。  相似文献   

9.
蒙学典籍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内蕴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也含有道德解约的自我背反性.由于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发展,蒙学典籍立论的道德信念及其基本规范已不适应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的要求,资之以蒙学典籍进行的少儿道德教育不宜采取全盘灌输方式.蒙学典籍教育中出现的"有用却又不能搬用"的矛盾和困境,呼唤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教育伦理的理念之思,并非一种脱离具体主体性人格和现实情景的抽象玄思,而是有着具体的所指,是基于对教育实践活动之自我纯粹性境界的道德理性诉求与伦理价值期许。面对来自技术、市场和资本等的冲击,现代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始终面临着不仅仅基本伦理观念层面的道德困惑与冲突,而且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内部,同样面临着基本伦理价值观念生态(有机)观念的恢复与重建的伦理使命。着眼教育的本质,现代社会的教育伦理观念的建构以及实践展开,必须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上,结合变动了、变革着的当代世界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现实,着眼并始终贯彻"教育是通向人类美好生活的通途"之一崇高的教育价值理想,着眼健康生命与健全人格养成,以创制、引领新的文明形态的气度,创建具有典范性、超越性的优良的中国特色的民族化的现代教育伦理文化的高度,切实推定以灵动的整全性生命、丰盈性的精神世界以及健康高尚人格的养成为基本伦理价值追求的"美好生活"本位的现代教育伦理建构以及相应的高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