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广告语言异彩纷呈。但若从美学风格上来考查,我们可将它归纳为“刚健”和“柔情”两种。刚健型广告给人以蓬勃升腾的朝气,而柔情广告则呈现出一种充满浓郁人情昧的温馨气氛。柔情广告独具魅力,值得重视。柔情广告的魅力是如何实现的呢?一、利用亲情唤起公众情感的共鸣人的感情以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的异同可划分为父母儿女情、夫妻恋人情、师生情、朋友情等等。任何一种商品几乎都蕴含着某种情感。柔情广告挖掘了这种内含于商品之中的感情,因而极易唤起公众情感的共鸣,产品易受到公众的关注。威力牌洗衣机广告让人百看不厌,常看常新,就在于广告语言中包含着一种真挚的情感。“妈妈,我又梦见了奶奶,梦见了您,梦见了村边的小溪……我  相似文献   

2.
医药广告用语规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广告往往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精炼地概括商品的特点,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刺激消费欲望的目的.但医药广告若如法炮制,则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消费罪恶感是消费者因购买行为违反社会规范或个人价值观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它是一柄双刃剑,企业或营销者运用不当会降低消费者再购意愿和顾客忠诚,运用得当则可通过广告情感诉求实现营销目的。从消费罪恶感的理论基础:情绪维度、发生时机和类型出发,解析了消费罪恶感从引发到消弭的整个过程,最后介绍了消费罪恶感的影响因素、适用情境、混合情绪等相关实证研究。未来研究方向应对虚拟环境下消费罪恶感、罪恶感强度、调节变量和实证研究方法等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消费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逻辑。为了实现经济的持久繁荣,市场就必然要通过广告等现代营销术去激发人们的消费,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若人们对这些营销术不假思索地回应甚至被牵制,就必然会投入到为消费而消费的活动中,从而丧失人的主体性。消费是人的消费,人的现实消费行为应将“以人为本”作为价值依据,使消费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充实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在广告的“循循善诱”下,我们应当科学、文明、健康地消费,使人之为人的规定性不断得到强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可以使广告的设计更加具有吸引人的效果。平面广告通过视觉引导的方式给受众以心灵以及情感上的影响,在平面广告中巧妙地运用颜色、图案以及文字,面向具体的潜在消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画面设置,可以起到引人注目、吸引观者购买兴趣的作用。设计者要巧妙地运用各类视觉语言对受众产生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6.
广告心理     
广告的目的对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以引起他们的购买动机,并进而促进其产生购买行为。广告信息可借助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招贴、路牌、橱窗和霓虹灯等媒介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广告心理学乃是应用心理学的规律,使广告投合消费者的心理,促使他们采取购买行为的一门学科。它是消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是以学习、记忆、动机和知觉等方面的原理为基础的,一件成功的广告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相似文献   

7.
“创意”是现今社会颇为流行的词汇了,它被各行各业广泛地运用着,人们会说某人做生意有创意,某项活动有创意,甚至某个动作、语言或表情有创意。人们将那种具有创造与创新意识的思维,以及在这种思维指导之下的行为和表现称为“创意”。在广告活动中,更是将创意放在首要位置,并认为创意的质量是直接影响广告作品成败的关键。广告活动中的创意包括:主题创意、技法创意、风格创意、媒体创意。这里主要对广告主题的创意构想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现代广告作为一种象征表现形式,是消费文明的象征语言。现代广告是从文化现实出发,把商业化对象的信息进行商业化传播。虽然借用于人文科学的方法和现代传播技术,其实用目的却是经济的。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现代广告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由此而产生了对广告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有一则澳柯玛冰柜广告,广告词“澳柯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乍听出人意料,细品回味深长,较好地满足了广告创意的“创异”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其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地违反了两条语言规律。一是违反了语言的否定规律。自然语言否定的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出现,广告在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大众传播学、应用写作学中都开始成为热门的研究对象.笔者不揣钱回,试从语言逻辑学角度对广告词(又称“广告语”、“广告用语”、“广告D号”、“广告标题”等)作一些探讨.语言逻辑学是从语言的指调性和交际性角度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的一门学科。广告语言是一种交际语言.理应进入语言逻辑学的视界.广告词则是广告文案的眼睛、聚焦点,也是目前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兴奋点。不少企业不惜重金庄集广告词,正说明它的重要。本文试从语言逻辑分析有关广告词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何萌 《美与时代》2014,(11):65-66
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农村人情消费的巨大变迁,农村墙体宴席广告在农村兴盛起来。如今农村墙体宴席广告的兴盛也出现了问题:一则助长农村人情消费的异化,二则缺乏农村墙体广告和办酒管理的规定和标准。要使农村墙体宴席广告及其办酒能够理性发展,除了政府适时从政策层面规范外,还须采取有效舆论引导村民转变消费观念,合理进行人情消费。  相似文献   

12.
在广告设计中语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言就好似广告的灵魂,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广告的好坏,对此,为了设计出完美的广告作品,设计人员必须对广告设计中的语言进行研究,然后利用一些常用的语言表现技巧来设计出具有简单易懂,独特性,能被人们快速记忆以及内容丰富等特点的广告语言,从而提高广告作品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于杨曜 《学海》2012,(1):202-207
作为一种新型行政行为,目前学界对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研究不多,对其法律性质以及相关法律问题认识不足。因此,厘清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相关的法律问题并加以规制,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消费警示具有行为性质上的不确定性,并非是一种类型化的行政行为,而是属于非类型化行政行为的范畴,其性质上表现为行政法律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两种基本形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权在日常检查中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是法律法规设定的职权,不仅不构成越权,而且是其职责之所在。对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的规制主要通过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以及司法控制。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的发布,除法律法规的授权以外,至少需要有组织法上的依据,就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尽可能规定出详细的授权范围以及完善的行政程序以及司法救济等,以便尽可能使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闫亮 《美与时代》2013,(3):38-38
当代版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公众对版画的认识。当前版画都在狠抓自身的表现语言,却忽略了传播性。版画的可复制性、可携带性、价格上的廉价性使版画更易于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到了现代社会,版画也更加广泛地运用到商业消费社会中,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版画更容易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合作,努力使版画的公众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最新的广告理论“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是目前研究广告心理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提出以消费资料库为基础,认识消费的心理图式为广告策划依据,主张把策略与执行二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视消费行为和观念的变化作为评估广告作用的指标。这一新的观点是广告心理与广告策划理念上的一次革命,对未来广告心理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公众对所处环境中有名望、有权势的著名人物(如著名歌星、影星、运动员、政治家等)都有一种关注、敬仰的崇拜心理和爱屋及乌、好其所好的仿效行为。充分利用公众的这种求名、慕名心理,请名人名家来做广告。以此提高产品(劳务)的知名度、美誉度,达到促进产品(劳务)销售额上升的目的——这便是广告制作中的“名人效应”。它通常有三种方式:名人证明、借名激励和名言说服。  相似文献   

17.
自我意象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的行为有着极为显的影响,在这篇章中,作首先阐述了自我意象在市场营销领域内的五种类型,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类型的自我意象所以人们会试图用产品、服务来扩展和改变自己。在第二部分作分别介绍自我意象在产品策略、广告策略、品牌策略这三个部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以社交媒体信任为切入点,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考察公众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自治行为的心理机制。采用问卷方法对963名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既能直接促进公众的辟谣行为,也能通过增强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产生间接影响;(2)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影响公众对自媒体的信任,但自媒体信任不能独立于官媒信任影响辟谣行为。因此,我国社交媒体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且官方舆论占主导地位,及时、有效的官方报道不仅能提高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也能促进公众网络谣言自治,进而实现网络谣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概念在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中的提升,推动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丰厚导致消费文化的提升。消费文化的评述直接导向了消费市场,导向了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文化研究。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再研究须依附于后续文化的不断挖掘。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6,(4):143-148
本研究通过对儿童广告真实性的分析,从儿童广告的意图真实和生活方式真实两个维度,考量当前儿童电视广告的真实水平。儿童广告的不真实分为四类:故意欺骗、夸张误导、情感暗示及儿童不现实的生活方式。其中儿童不现实的生活方式包括儿童广告中场景的不真实、儿童行为的不真实、儿童语言的不真实、儿童语言的不真实和儿童服饰的不真实五个方面。通过对212个儿童广告样本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儿童广告存在严重的不真实的情况,儿童的生活方式被异化,儿童意识在儿童广告的内容和传播上都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