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19年4月,完整的中文旧约新约译本圣经《官话和合本》(以下简称《和合本》)历经近30年,在众多中外学者的努力下出版发行,"这是在圣经翻译中运用白话文(通俗中文)最成功的尝试,该译本很快风行中国教会(新教)~1,至今魅力不减"~2。时光走过了一个世纪,《和合本》单单在中国境内已印刷发行超过8000万本。它并非第一本中文圣经译本,在此译本之后尚有其他译本问世,但它却是世界华人基督徒中最通用的译本~3。回顾《和合本》的译经历  相似文献   

2.
救恩与得救     
骆振芳 《天风》2001,(5):42-44
我们现在根据希腊原文词义来研究得救(或救恩)的意义。“得救”原文是动词,“救恩”是名词。 一、得救(或救恩)的含义和用法: 1.在七十子译本中: 七十子译本是最早的旧约希腊文译本,相传为七十二位学者在埃及译成,约在公元前第三世纪,教会在最早期就是用这个译本,也可以说最早的基督徒都是在它的哺育下成长的。在新约尚未出世以前七十子译本是早  相似文献   

3.
《天风》1996,(12):14-15
主要中文圣经译本 《和合本圣经》 1919年的官话和合译本是中国教会使用最为普遍的译本,包括直排繁体字(神版与上帝版)、直排串珠圣经、横排简体字、新标点和合本(1989年)等新版圣经。 该译本是由美国长老会,美国公理会、内地会、英国伦敦会的五位传教士历经29年(约1890—1919)的艰辛翻译而成。  相似文献   

4.
2,人称代词的使用: 汉语、英语中都有人称代词,用法也大致相同。但有趣的是汉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却大大低于英语,凡是在上下文中可以理解的,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大多可以省略,有时用了反而别扭: (12) 快穿上衣服。(Put on your clothes,hurry up!)?快穿上你的衣服。 (13) 你吃过早饭没有?(Have you had  相似文献   

5.
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在代词解决中的作用及时间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兴利  白学军  阎国利 《心理科学》2006,29(5):1149-1152
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来探讨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在代词解决中的作用及其时间进程。结果表明,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在代词解决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偏向NP2的动词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这种作用在代词解决的过程中,并不是在遇到代词后立即产生,而是在整合的过程中生效。  相似文献   

6.
王丹  杨玉芳 《心理科学》2004,27(6):1428-1431
代词的指代在语篇局部连贯性中具有关键作用。中心理论是代词指称中的重要理论,它解释了语篇中代词的分布规律;注意驱动理论是在中心理沦的基础上结合重音预设解释重音或非重音代词。影响代词指称的因素有语义因素和结构因素。对代词的认知研究另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对歧义代词的解释.对歧义代词的解释的研究一方面采用重复姓名不利实验范式,另一方面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探测词任务。在汉语中对代词的研究主要是对文本语篇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句子和语段理解中代词加工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句子和语段理解中代词加工的研究缪小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代词是一种常用的词类,是言语发出者把句子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句子联系起来的重要语言手段之一。代词本身无确定的意义,在句子或语段中听到或看见一个代词时,言语的接受者必须搜索它的先行词,确定它的所...  相似文献   

8.
巴赫—彼德斯句(The Bach-Peters Sentence)是以它的提出者埃蒙·巴赫(Emmon Bach)和P·斯坦利·彼德斯(P.Stanley Petem)的姓氏命名的一种特别的语句。自从1968年第一次被注意以来,在国外语言逻辑学界引起了很多讨论,被称作巴赫—彼德斯誖论。巴赫的《问题化》、库里达的《有关代词化的两个意见》、卡尔图宁的《带交叉互见的有定摹状词:巴赫—彼德斯誖论研究》、迪克的《重复地交叉互见》、沃森的《更多的米  相似文献   

9.
幼儿对人称代词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调查了二岁半至五岁半的儿童理解人称代词‘我’,‘你’,‘他’的指称意义的发展情况。要求被试在不同语言情境下辨别说话者所讲的‘我’,‘你’,‘他’所指的是谁。共有两项实验。实验Ⅰ,被试作为其他三人交谈时的旁观者;实验Ⅱ,被试本人参加三人交谈,并分别担任受话者和第三者的角色。结果表明:(1)二岁半到四岁半的幼儿对人称代词指称意义的理解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四岁半和五岁半之间无显著差异;(2)幼儿对三个人称代词的理解水平是‘我’最高,‘你’次之,‘他’最低;(3)幼儿在理解人称代词的指称意义时,还不能灵活地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转换参照点。  相似文献   

10.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佛教原始梵文写本(大部分是大乘经论,少量是小乘经论)断断续续地被发现。其中有些是只有藏文译本而无汉文译本的梵本。例如,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陈那的《集量论》、法称的《释量论》,愿喜的《释量疏》(以上四书晚近均由法尊法师从藏文转译为汉文)等等。这些佛教梵文原本在它们的诞生地印度,失传已久,但保存于印度四周的邻国,特别是在尼泊尔和我国西藏保存得最多。而在中亚、南  相似文献   

11.
句子语义、代词和先行词的距离对代词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察了句子语义和代词与其先行词之间的距离对代词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语义是影响代词加工的主要因素。代词和先行词之间相隔的分句数而不是字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代词加工。作者对这种距离效应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尤其是英语世界翻译传播的角度看,《老子》当排名第一。关于《老子》在西方的传播,目前所知,西方较早的《老子》传本是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1651-1729)的拉丁文译本。1842年,儒莲在巴黎出版了《老子》的法文译本。1870年,维克多·斯特劳斯的《老子》德文译本问世。1884年,在伦敦出版的巴尔福的《道书》是《老子》较早的英文译本。至上世纪"60年代,(《老子》)  相似文献   

13.
书评书介     
《天风》1995,(8):41-42
即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出版的中英文对照新旧约圣经,是中国基督教协会取得联合圣经公会的版权许可后在国内出版发行的。这个版本的中文译本是采用《新标点和合本》,英文译本采用的是《新修订标准本》(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简称为NRSV)。在这里谨向读者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两种译本。  相似文献   

14.
由美籍华裔穆斯林闪目氏·仝道章先生穷十七年之心血,翻译、详注的中阿文对照本《古兰经》已由译林出版社在南京出版。这个译本被公认具有以下特色:(一)采用中阿文对照形式编排,特别是将阿拉伯文按节次分行排列,更为醒目,  相似文献   

15.
黄锡木 《天风》2023,(2):49-50
<正>按网上流行的统计,在拥有全部新旧约圣经译本的语言中,译本数量最多的语言当然是最大的国际语言英文(约150种译本),其次是西班牙文(约53种译本),中文译本的数目也不少,约有45种新约或全部新旧约圣经译本(如果包括只出版了部分书卷的译本,则共有80多种),其中来自新教的译作占大多数,共30多种。  相似文献   

16.
<正>而今,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论宗教宽容———致友人的一封信》(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1)作为经典文本为人所熟知。在世界范围内,它的单行本和各种不同的译本亦广为人知,也正因为此封信的广传与盛名,让人们所知晓的《宗教宽容书简》"误认"只是区区52页的汉译本。事实上,《宗教宽容书简》在约翰·洛克所有著作中是真正的"大部头"(2),也是思考和酝酿跨度最长的一部著作,长期以来,其  相似文献   

17.
邱丽景  王穗苹  陈烜之 《心理学报》2012,44(10):1279-1288
采用眼动技术,本研究探讨了阅读理解中代词的加工机制.读者阅读包含代词的文本,代词的性别与先行词的性别刻板印象一致或违背,同时其和先行词间的距离或远或近,记录被试阅读文本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与一致条件相比,违背条件的加工时间更长.当代词和先行词间距离较近时,一致性效应在关键代词区的反映早期加工的眼动指标上即出现,而当二者间距离较远时,一致性效应在更后的位置(代词后那一区域)出现,并且只出现在反映晚期加工的眼动指标上.此外,与远距离一致条件相比,近距离一致条件下代词后那一区域的阅读时间更长.上述结果表明,性别刻板印象以及距离在代词加工皆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性别刻板印象产生的影响在时程上因距离的不同而不同.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语言理解的交互作用理论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正>《古兰经》新的英译本的诞生,为18世纪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借助于由安德烈·莱德(Andrédu Ryer)完成的《古兰经》法译本[1],这个新译本相比于苏格兰人亚历山大·罗斯(Alexander Ross)的英译本,要远为精确、出色。这便是乔治·萨尔(George Sale,1697-1736)的译本,他是一位职业律师,也是英国第一位非牧师的阿拉伯学家,尽管他为(英国)基督教知识普及协会(SPCK)做了很多工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商务印书馆第一次出版了《圣教论》汉译本(乔荼波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巫白慧教授由梵文译成汉文)。2000年,该馆又将其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再版发行。《圣教论》是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之一—“吠檀多”学派的根本经典。吠檀多哲学从七世纪发展到近现代,已成为印度哲学流派中的主流哲学。它不仅在印度知识分子中,而且在印度普通人中产生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性和精神性的影响。吠檀多哲学对中国人来说似较陌生,而对它的根本经典《圣教论》更不甚熟悉.。现在,《圣教论》汉译本的再版,对当代印度主流哲学——“吠檀多”进行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勾勒了默顿《庄子之道》的形成过程,并将它与其所依据的两种英文译本(理雅各和翟理斯的)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