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哲学人学·人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哲学人学·人生哲学张曙光(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系430074)“人学”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学术界聚讼纷纭的一个争论的焦点。这也难怪,虽然我们是人;但先哲与时贤皆知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已;甚至认为人是不可界定的(要么歪曲、要么空洞)。“人学”的提出却意味...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物理学?什么是法学?或者什么是政治学?这些问题可以有很明确的答案,因为这些学科的对象和界限很明确.但是,如果问"什么是哲学?"那么答案就不那么简单.在不同哲学家那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各不相同.在中国,通行的说法是"哲学是一种世界观".问题是,几乎所有科学都是一种世界观,至少是构成世界观的一部分.谁能否认物理学也是一种世界观?如果说哲学是一种世界观,那么,它恰恰是一种最可有可无的世界观.因为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完全依赖于其他学科.所以,把哲学视为一种世界观不仅无法使哲学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而且将使哲学丧失掉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哲学之思:趋向、性质与意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穆 《哲学动态》2004,(5):17-20
如果说,哲学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之思的话,生态环境哲学则是在人类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这一当代生存困境而引发的关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之思.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生态环境哲学之思的基本问题和内容展开.  相似文献   

4.
<正> 作家徐迟在有关陈景润的报告文学中用了一个比喻,认为数论好比是数学的王冠,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王冠上的明珠。我们可以把同样的比喻用于中国哲学,那么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王冠,什么又是王冠上的明珠呢?对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而我认为,心性哲学是中国哲学的王冠,良知论是王冠上的明珠。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惟在于人的心性。心性是智慧的渊泉,又是烦恼的根源。人生活在社会上有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此问题不解决,人的精神就会陷于困境。心性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运用智慧之剑,斩除烦恼,安顿其心。此是就个人而言。若从社会而言,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的设施,也无不以心性哲学为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兴未艾的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洪流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人们对许多事物和问题不得不重新予以认识和评价。这样,价值观念及其研究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日益引起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兴趣,理所当然地也引起了哲学工作者的兴趣。对实践问题、主客体关系问题理论研究的深入,更使价值观问题突出出来,而且一开始就出现了观点分歧。人们在思考:价值范畴是不是哲学范畴?可不可以把价值范畴引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价值与真理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说人们的认识有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之分,那么,能不能由此说真理也可区分为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这种区分的根据何在?它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有何关系?等等。弄清楚这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本刊这期发表了袁贵仁、薛克诚同志的两篇文章,并开辟了“关于真理与价值的问题”专栏,就是想促进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有了人,人与自然就发生了对象性关系。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的什么对象?科学技术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手段。那么,科学技术的功能是什么?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的看法是:自然界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认识与改造自然是科学技术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需要"对哲学的批判"与"自哲学的批判"相结合。如果说哲学追求的是存在整体,哲学是整体智慧,那么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之所在。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要把坚守整体智慧的哲学目标与哲学方法的开拓创新结合起来。在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方法论问题域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点是:整体智慧的追求与哲学方法论如何对之证成。哲学"整体智慧"问题,是当下中西哲学共同面对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与对此问题的处理方式关系极大,凸显的正是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中的方法论维度。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的良知学把"道"或"心体"看作是一个不可言说之域,因此对其认识把握要求从"口耳之学"转进到"身心之学",即由对外在的语义、文本和事物的对象性认识转为对主体自我的体认、内在本质的证悟,从而使认识与人的存在相统一、本体与境界融为一体。阳明心学通过这种内在化进路实现了主体境界的追求,构成了一条中国哲学中历史悠久、意域深广的内在超越之路。当然,中国哲学传统中也存在过度内在化的倾向,需要予以仔细甄别和纠正。  相似文献   

9.
把哲学视为人安身立命之本,这是中国古代哲人一个最根本的治学态度,由此也就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注重对理想人格的探讨。如果说先秦法家崇尚的“任其力,不任其德”(《商君书·错法》)的理想人格,仅是在“德力”关系中片面地强调了人格中“力”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初看上去,“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是一个伪问题。现代中国人所研究、所产生的哲学(著作),当然就是现代中国哲学,怎么还会有“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既然被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不会是无的放矢,总是有所指的。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人们认为中国哲学尚未现代化,或不够现代化,而要郑重其事地提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尤其是在现代中国哲学已经有一个世纪以上历史的今天?冯友兰、金岳霖、张东荪、贺麟,甚至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他们的哲学难道不是现代中国哲学?如果是,那就意味着中国哲学在他们那里就已经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