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刊道藏辑要》缩印本序卿希泰《道藏辑要》是清代编纂的一部重要的道教经籍丛书,对保存和传播道教文化起过重要的作用。从《道藏辑要》到《重刊道藏辑要》,其编纂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首先是在康熙年间(1662-1722)由进士彭定求从明本《道藏》中精选...  相似文献   

2.
现存《道藏》(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中的中国哲学史史料极为丰富,既有间接史料,也有直接史料。现存《道藏》虽是明刻本,但其渊源出自北宋《政和道藏》,其中不少著作,版本古老,有的源于宋版,有的鲜见其它传本,极可珍贵。其中有关中国哲学史的史料分布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某些道经含有道教哲学内容;第二,某些道经引用或著录了含有哲学内容的诸子和儒、佛著作;第三,《老子》、《庄子》、《列子》、《亢仓子》、《文子》和《关尹子》被道教奉为真经,《黄帝阴符经》被奉为丹经。《道藏》收罗了这七部书的大量注释,其中有很多是哲学性的著作;第四,部分易学、数术著作,和上述七部书以外的部分哲学著作,也被纳入《道藏》。本文仅以后两种著作为例,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教》2001,(1):8-8
《中华道藏》虽然没有预期在 2 0 0 0年度正式出版 ,但在各位大德、编委、作者和道教同仁的共同努力下 ,《中华道藏》整理、点校上还是在稳步推进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中华道藏》整理的进度看 ,《中华道藏》所有稿件在本年度大部分在进行二校 ,交由点校作者进行三校的有十八册 ,具体为 :第一、二、三、七、八、九、十一、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三十七册。三校稿返回的有第一、二、七、八、九、十九等册。《中华道藏》编委会在本年度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年初 ,由于《中华道藏》的审稿、定…  相似文献   

4.
王卡 《中国道教》1990,(4):28-30
敦煌唐乌本《老子西升化胡经》卷一,有两件抄本,编号为S1587、P2004。两件卷首均载有“魏明帝”所撰之《老子化胡经序》。可惜因抄本残损,文字缺伕颇多,难以通读。今考《正统道藏》所收,宋人谢守灏编撰《混元圣纪》卷一、卷五及《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上,都摘录有“魏明帝御制”的《老君化胡经赞》,或题作《老君赞》。以之与上述敦煌抄本相校,可知《化胡经赞》实即《化胡经序》并且《赞》文恰好可以补足《序》文的残缺。兹以敦煌S1587号残卷为底本,参校《道藏》引文及P2004号残卷,录存《老子化胡经序》全文如下: 老子化胡经序魏[明帝御制] 浑元未始,老君唯先,长[于太初,冥昧之前。]无师无祖,诞生自然。合真[散朴,乃微乃玄。仰而]举之,耀乎霄乾;俯而循[之,深乎渊源。敷二仪]以布化,烛三光以列天。  相似文献   

5.
一、姚生诵《黄庭经》验 据道书记载: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4年),南岳夫人魏华存授其弟子《黄庭经》。魏华存元君,字贤安,任城人,幼而好道,志慕神仙,修成道果。 《黄庭经》有《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简称《黄庭经》。《黄庭内经玉经》又名《上清黄庭内景经》,收人《正统道藏》。另《道藏》与《道藏辑要》、《云茬七签》收有数种《黄庭经》注本。《黄庭经》重在存思黄庭,炼养丹田,又以积精累气为要诀,全经反映了上清派修道成仙的思想,此经是道教一部重要的经书。《黄庭内景经》经文分三十六…  相似文献   

6.
当代一些学者据明《道藏》所收南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关于刘歆《七略》的记载,认为《老子》通行本上、下经章数(上经三十七,下经四十四)是刘向定著的。事实上,《混元圣纪》的记载有讹误,谢氏原书名为《老君实录》,与南宋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序说》所引一致,也即刘向划分的应是上经三十四章、下经四十七章。而今通行本上下经章数,可能出自河上公本。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陈国符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近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陈国符道藏研究论文集》。陈国符先生(1914-2000)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又以道藏研究称誉国际汉学界,被认为是道藏学这一学术领域的开辟者和世界领先学者与权威。陈先生四十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利用教学之余系统研究道藏,著成《道藏源流考》(1949,1963中华书局)开辟了道藏学这一新的学术领域。“凡是读《道藏》者,必先读此书。”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内容涉及道藏经研究法、外丹黄白法经诀出世朝代、本草学、内丹外丹、明清道教音乐、《玉音法式》线谱研究以及历代道观、宝卷、道教与文…  相似文献   

8.
对南北朝道教文献的研究中,学界往往将这些早期道经视作一个整体,但实际上今天所能看到的早期道经有着多样的文本层次。《正统道藏》所载的《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有四卷,而陆修静"灵宝经目录"载该经两卷,学者一般认为今四卷本是由两卷本分割而成。实际上,今本《内音玉字》卷一关于该经的授受科仪应为后补;卷三、卷四对"大梵隐语"的疏释在南北朝中期可能也还没有形成。陆修静所见的《内音玉字》卷上应就是今本卷一、卷二对"大梵隐语"的描述,卷下则是类似《内音玉字》"序"的内容。《内音玉字》"序"的时代应该也晚于卷上。另外,在南北朝、隋唐之时,《内音玉字》可能还有另外的版本,有着与今本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以往学界关于涵芬楼影印本《道藏》的问世过程,主要是依据丁福保的《道藏精华录绪言》,以时任大总统徐世昌为首倡者。本文经过考察认为,傅增湘和张元济才是推动重印《道藏》的核心人物。傅增湘作为著名藏书家,从版本目录学的角度看到了《道藏》所收经籍的重要价值,因而向张元济提出重印《道藏》的倡议。张元济作为商务印书馆的主事者,基于爱国情怀,为避免外国人抢先重印《道藏》,于是积极响应。徐世昌支持此事,并以个人入股方式出资襄助。影印过程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正式发售后,150部《道藏》在三年时间内即销售一空。  相似文献   

10.
《道藏》经整理座谈会在京召开1996年8月16日,《道藏》经整理座谈会在北京白云观召开。中国道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华夏出版社有关领导以及四川、北京、上海等省市的部分道教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会议介绍了整理校点《道藏》的缘起、意义及...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2000,(5):63-63
20 0 0年 9月 2 9日至 30日 ,《中华道藏》编委会和华夏出版社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在北京白云观对《中华道藏》三校稿进行了抽查审稿。这次审稿的主要工作是对三校之后的稿件版式规格进行复查 ,对标题、题注、说明框、校记、作者署名等进行规范 ,对正文内容进行抽查。由于这是对《中华道藏》稿件的总的、最后的检查 ,所以 ,专家、学者们对此项工作都很重视 ,大家本着高度的责任感 ,认真、仔细地审查、核对每一篇稿件 ,力争以最好的稿件质量完成《中华道藏》的编校工作并争取在年内出版《中华道藏》。在审稿过程中 ,为了使全《藏》的装订成册…  相似文献   

12.
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道藏辑要》是最重要的道教丛书。《道藏辑要》一书的形成至今仍是个谜,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它有三个主要版本:一为彭定求(1645-1719)编原本,二为蒋元庭(1755-1819)增补本,三为贺龙骧、彭瀚然最终修订本。与学者们普遍认可的观点不同,本文力图证明《道藏辑要》实际上只有两个版本(版本二和版本三),而所谓的彭定求本纯属虚构。在对蒋元庭之同代人闵一得(1748/58-1836)的作品进行研究后,我们证实蒋元庭确是《道藏辑要》的编者。在闵一得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发现《道藏辑要》在江南地区与"吕洞宾崇拜"有关之道教社团中的影响;在巴黎藏本《道藏辑要》(这一版本与藏书家丁福保编制目录之版本十分近似)中,这种影响的痕迹更是十分明显。在此发现的基础上,本文力图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道藏辑要》的复杂文本历史,以及它在推动清代道教纯粹远景及扶鸾崇拜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正统道藏》现存有题名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其内容与袁淑真的《黄帝阴符经集解》雷同,由此引发了《疏》是李筌著亦或袁淑真著的争议。本文赞同陈进国先生的看法,认为李筌是《黄帝阴符经疏》的作者,并补充三点证据:1.在《道藏》分三章且有三章名称的注解本中,只有李筌、袁淑真注本将第二章题为"富国安人演法章"。2.《黄帝阴符经疏》中明确提到安禄山、史思明的名字,并称他们为"篡逆悖乱之臣"。3.由李《疏》与袁《集解》中在"神仙抱一演道章"后的两段话比较来看,该段为李筌所著。  相似文献   

14.
正道教的经典总集名为《道藏》。现存《道藏》是明代纂修的。中国道教协会从1997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历时8年,对明《道藏》进行整理、点校和少量的增补,于2004年出版了《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由于《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代《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的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的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  相似文献   

15.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各卷所见《真诰》经与《正统道藏》本《真诰》对读,校正《正统道藏》本不少错讹,亦得窥见赵道一编撰之例。  相似文献   

16.
北京白云观收藏的《正统道藏》,是明代正统皇帝御赐白云观的。至今,白云观斋堂廊南墙上仍嵌有“赐经碑”。遗憾的是,这部珍贵的《道藏》已缺  相似文献   

17.
正陈国符教授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先师陈国符教授和先师王明研究员都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特别是陈国符教授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1979年9月3日至9日,第三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首次邀请中国大陆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明研究员和天津大学的陈国符教授代表中国大陆出席了会议。自20世纪40  相似文献   

18.
明版《道藏》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官修的《道藏》,也是唯一存世完整的《道藏》版本。自明正统初年《正统道藏》刊刻完毕,即陆续颁赐天下名山宫观收藏,万历续修后再次大规模颁赐,庋藏《道藏》的宫观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南、湖广各省。至于明清各地庋藏《道藏》的数量,除陈国符先生考证的53部外,根据现存明清方志、文集等史料,补遗明清各地宫观庋藏明版《道藏》30部,加上明清亲王所藏9部,共得92部,估计明版《道藏》的刊印总数当在100部左右,而明清时期《道藏》庋藏的地理分布也一并了然可明。  相似文献   

19.
《八素真经》是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明《道藏》收有7种冠以"八素真经"的经书。早期《八素真经》究竟造于何时,与现存各经书关系如何,学界意见不一。本文从《无上秘要》、《三洞珠囊》、《云笈七籤》、《道教义枢》、《道门经法相承次序》等类书的征引情况入手,结合《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录真文》等经书中的材料和类书中的相关引文,对《八素真经》的出世、卷数及流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五十年来,欧美学者发表了不少道教专著和论文,其内容包括: (一)考查《道藏》的源流 据施博尔1979年的报告称,欧洲中国研究会正在实施《道藏》目录编制计划,共成立了三个研究组:巴黎小组,设在法兰西学院亚洲研究所;维兹堡小组,设在西德维兹堡大学中国研究所;苏黎世小组,设在苏黎世大学东亚研究所。这三个研究小组首先把《道藏》按时期、宗派分类,然后整理资料,编制道藏目录索引,最后按人名、地名、神名、法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