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178名小学生两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发展特点,并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校适应及其发展变化的影响。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方法的分析结果发现:(1)一年级小学生第一学期末(T2)的同伴关系、学校态度和学业行为表现都较好,随着入学时间延长,同伴关系和学业行为呈上升趋势,而学校态度呈下降趋势;(2)父亲学历正向预测T2时的同伴关系和学校态度;家庭收入负向预测T2时的学校态度;权威教养方式正向预测T2时的学业行为;专制教养方式负向预测T2时的同伴关系和学业行为;(3)母亲学历显著正向预测同伴关系随时间变化的速度;权威教养方式显著正向预测同伴关系和学校态度随时间变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对策略与工作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策略量表、能量和认同量表对300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员工的不同应对策略与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三对典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588、0.355和0.265;应对策略通过3组典型因素可以解释工作态度总变异量的57.97%、19.89%和12.60%,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重新评估主要是由第一个典型因素影响员工的情绪耗竭、去人性化、活力、奉献,共解释四个工作态度总变异量的92.64%;结论:应对策略对工作态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幼儿教师心理资本、职业压力和应对方式对工作绩效的影响,选取成渝两地幼儿教师共328名,用教师心理资本问卷(TPCQ)、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源问卷(KTOS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SWC)、教师工作绩效量表(TJPS)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控制学校性质、每月收入、教师教龄和年龄影响后,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职业压力对工作绩效有显著消极影响。(2)幼儿教师积极应对部分中介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消极应对部分中介职业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对保护和提升幼儿教师工作绩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青年员工职业适应压力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江省某市20家企业146名青年员工的职业适应压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职业适应问题确实给青年员工带来职业适应压力,其中适应突发事件压力和职业前途压力较大;(2)不同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和企业类型的青年员工在职业适应压力的一些维度上差异显著;(3)逐步回归结果表明身体适应压力和人际适应压力对总压力体验有显著影响,身体适应压力、动态任务完成及创新压力对心理体验有显著影响,身体适应压力对情绪体验和生理体验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与服刑人员人格特征、行为方式紧密相关的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两个研究对象,结合监管改造工作实际,应用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根据统计结果,对人际信任因子、影响因素、应对方式因子以及两者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经研究,服刑人员人际信任水平很低,并受年龄、婚姻、服刑前职业、犯罪类型等7个因素影响;服刑人员应对方式受处遇级别、服刑前职业、已服刑期等3个因素的影响;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中相信对方可靠、在个人隐私和安全上信赖对方等3个因子与积极应对存在正相关,财产性信任与消极应对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文化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选取中国成渝两地和新西兰汉密尔顿市的幼儿教师共501名,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KTOWBS)、幼儿教师职业压力问卷(KTOSQ)、教师心理资本问卷(TPC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SWC)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控制学校性质和教师教龄影响后,幼儿教师积极应对中介心理资本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消极应对中介职业压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2)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对积极应对、职业压力对消极应对以及消极应对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皆受文化调节。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文化这种情景因素的重要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李金钊 《心理科学》2004,27(4):980-982
该研究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52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单因变量多维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极应对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彼此独立起作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生命态度及其与抑郁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个人资源量表2000对京津地区的516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老年人生命态度的结构及特点,并选取几个因素探讨其对老年人生命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命态度的结构包含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五个维度。(2)在生命态度的五个维度中,自然接受和趋近接受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死亡恐惧、自然接受和逃离接受存在显著的教育程度差异;(3)抑郁与自然接受呈显著负相关,与生命态度其他四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死亡恐惧呈显著负相关,与自然接受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邹艳春  章惠敏  彭坚  聂琦  王震 《心理学报》2023,(9):1529-1541
不合规任务是超出员工预期工作范围并侵犯其职业身份的工作任务。面对不合规任务,员工会作何反应?基于趋避模型,本研究提出了员工面对不合规任务的差异化应对方式,即高趋近倾向的员工实施主动变革,高回避倾向的员工展现工作拖延。研究1采用情景模拟实验(N=350),结果表明不合规任务与趋近倾向正向交互影响主动变革行为(趋近应对),不合规任务与回避倾向正向交互影响工作拖延行为(回避应对)。研究2采用基于三阶段问卷调查的相关研究(N=207),不仅再次验证了研究1结果,还揭示了建设性变革责任感在员工趋近应对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工作疏离感在员工回避应对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上述结果有助于全面揭示不合规任务的应对模式,启发组织精准管理不合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张蕊  李锋 《应用心理学》2017,(3):221-231
通过对550位员工的问卷调查,探究员工工作情感在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员工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1)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员工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愉快情感呈显著正相关,与不愉快情感呈显著负相关;(2)高激活愉快情感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高、低激活不愉快情感与之呈显著正相关,且中介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心理健康间关系。变革型领导会积极影响下属的工作情感,进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对831名中学生施测青少年自评量表、父母知晓量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问卷,考察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父亲知晓、母亲知晓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心理行为问题、父母知晓呈显著相关。(2)父亲知晓在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母亲知晓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对青少年专业心理求助的干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婚姻冲突、应对策略及其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婚姻冲突、应对策略、婚姻满意度的特点及其关系。采用方便取样,选取辽阳市已婚完整家庭1~10年的夫妻620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夫妻报告的前三项冲突是:家务琐事、不良习惯和交流解决问题方面。在家务琐事、交流解决问题和孩子方面,妻子报告的冲突显著多于丈夫;妻子报告的双方回避应对显著多于丈夫;2)人际关系冲突和工作方面的冲突分别对妻子和丈夫的婚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双方都报告人际关系方面的冲突对对方婚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但妻子报告的人际关系冲突对丈夫婚姻满意的预测作用更大;3)自己和对方的应对策略在妻子报告的冲突与婚姻满意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丈夫报告的冲突与婚姻满意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朝晖 《应用心理学》2013,19(2):171-176
客观因素,如证据呈现顺序会导致审计判断偏误,但动机因素是否会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态度?本文利用信念调整模型,考察了认知因素和动机因素对审计人员的审计态度的影响,不仅证实了审计人员在持续经营能力判断中的近因效应,而且发现对持续经营不确定审计意见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的预期,同样会引发审计判断偏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的方法深入探讨夫妻的依恋风格、婚姻归因与自身及配偶感知到的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在北京地区选取155对夫妻,采用Brennan等(1998)编制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Stander编制的婚姻归因量表(MAQ)和Spanier编制的婚姻质量问卷(DAS),要求夫妻双方分别报告其依恋风格、婚姻归因方式和感知到的婚姻质量。通过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夫妻对婚姻质量的总体知觉较为一致,但丈夫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妻子;(2)夫妻双方在回避依恋和焦虑依恋两个分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婚姻归因上,妻子比丈夫表现出了更多的消极归因;(3)妻子的消极依恋显著地负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而丈夫的消极依恋对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4)在控制了丈夫、妻子的依恋风格、归因方式对其自身婚姻质量的主体效应之后,丈夫的依恋风格不能显著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但其归因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然而妻子的归因方式并不能显著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的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目的是考察心理健康从业者的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769名来自全国20个省份的心理健康从业者填写了研究者自编的有93个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问卷,其中2个从本问卷中抽取的5点量表具有可接受的心理测量学指标。主因素分析表明,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职业压力可分为三类: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单位支持、工作负担过重。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职业压力的非专业因素有: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全职或兼职,场所是否专用,以及每周咨询的小时数。在专业因素中,督导和培训能显著地缓解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职业压力。治疗中的困难情况会显著地引发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地震应激反应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亲历“5.12”地震的四川青川、绵竹327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了青少年在地震情境下的应激反应,探讨了应激源与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的关系,检验了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在应激源与应激反应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青少年在地震后出现一些显著的生理反应(胸闷、食欲不佳、头晕)、心理反应(悲伤、易惹、恐惧、注意力减退)以及社会功能的退缩,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变量各维度间的相关分析表明,除混合型应对方式与应激源的物质丧失之间相关不显著外,其它变量各维度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在应激源与应激反应间存在中介作用,且认知评价的中介效应大于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而认知评价又可以通过应对方式影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考察了7、9、11岁小学儿童对陌生人信任判断的发展特点,以及信任方的信任倾向和被信任方的面孔可信度在儿童信任判断中的作用特点及其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7、9、11岁小学儿童基于面孔对陌生他人进行的信任判断中,9、11岁儿童的信任水平要高于7岁儿童;(2)在信任判断中,陌生交往者的面孔可信度对7、9和11岁儿童的信任判断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即相对于具有不可信面孔的陌生人,儿童更愿意相信具有可信面孔的陌生人;此外,信任倾向对于信任判断的影响作用则存在一定的年龄间差异,7岁儿童的信任倾向对信任判断无影响,9和11岁儿童的信任倾向正向预测儿童对陌生人的信任水平,即相对于信任倾向低的儿童,信任倾向高的儿童对陌生人的信任水平也越高;(3)被信任方的面孔可信度在小学儿童信任判断中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儿童自身的信任倾向的影响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儿童对他人的信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于陌生人,小学儿童主要依据被信任方相关的可信特征线索做出相应的信任判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英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概况,分析了其培训特点,在此基础上思考了对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的借鉴:满足老年人的疾病护理的需求,丰富护理内涵;不断壮大养老护理队伍,吸引高技能人才;借鉴NVQ制度,促进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体系的建立;改善养老护理员工的福利与奖惩制度;完善养老机构的规章制度,确保持证上岗比例。  相似文献   

19.
焦虑个体“冷”、“热”执行功能Stroop效应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Stroop实验范式对筛选出的49名高焦虑个体和48名低焦虑个体的“冷”、“热”执行功能进行测量,以探讨不同焦虑程度个体“冷”、“热”执行功能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冷”执行功能方面,高焦虑个体与低焦虑个体Stroop效应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热”执行功能方面,两组被试情绪Stroop的效应量无差异;两类词;12的Stroop效应量差异显著;词汇类型×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两组被试的情绪Stroop效应量在消极词汇水平差异显著,两类词汇Stroop效应量在低焦虑组差异显著。说明高、低焦虑个体在“冷”执行功能上没有显著差异,高焦虑个体的“冷”执行功能正常,而“热”执行功能下降,表现为高焦虑个体对两极情绪的趋避关系失调,即对消极情绪具有偏向性,对积极情绪具有回避性。  相似文献   

20.
Interviews with adult mental health in- and out-patients attending a psychiatric hospital-based supported education program, and their program staff and volunteers, demonstrated that while an informal program structure had initial success in increasing student confidence and independence, the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the program requires formalizing it using adult and transformative education protocols to increase literacy gains. We argue tha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dult education showing the value of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for staff can complement their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mental healthcare training, so that the empowerment and identity transformation can be increased for these vulnerable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