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10月6日至8日,以"梦与中西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有着"中华梦乡"之称的福清市石竹山隆重举行.该次会议由石竹山道院以及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主办,福建省易学研究会,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协办,并于学术会议开幕当天隆重举行了<百年道学研究精华集成>和<石竹山道院文丛>首发式.  相似文献   

2.
正为更好地弘扬道教文化,让人更加直观地了解道教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举行期间,在论坛主会场华侨宾馆大堂进行了道教出版物展示。《中华道藏》《老子集成》《道教文化之旅丛书》《中国道教邮册》《中国道教风貌》《道藏养生》《中国道教神仙造像大系》《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道教养生方法精粹》《水陆神全》《神仙传记》《唐山玉清观道学  相似文献   

3.
正郭武,1966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研究系,哲学博士。曾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哈佛-燕京学者,芝加哥大学宗教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学者,现为云南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宗教学科委员、《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香港《弘道》主编,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  相似文献   

4.
正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宗教学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构建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专栏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5月21日在四川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卓新  相似文献   

5.
正刘固盛,1967年生,湖南涟源人,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老庄学与道家道教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宗教事务局重大科研项目等各类项目近20项,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老学通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12月20日,由韩国大真大学大巡思想学术院、中国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越南国立大学胡志明市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化学系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东亚宗教文化线上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大理大学、四川传媒学院、泉州师范学院、莆田学院、闽南师范大学、辅仁大学、长庚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韩国大真大学、济州观光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相似文献   

7.
一《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是四川大学张泽洪教授的新成果,今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张泽洪教授是四川大学哲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在此书之前,他已经撰写了《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  相似文献   

8.
研究道学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安徽省成立道家文化研究所侧记王光照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与国民精神的渗透很深,它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当今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为了促进对道家文化的研究,日前安徽省成立了道家文化研究所。由任吉梯教授任所长,并荣聘国际知...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教》2011,(4):4
8月9日上午,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华中师范大学共同承担,宗教文化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大型道教文化丛书——《老子集成》首发式在国家宗教局银安殿隆重举行。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应邀出席并讲话。首发式由国家宗教局副局长张乐斌主持。王作安局长指出,《老子集成》的出版对于推动道家学  相似文献   

10.
刘大钧先生,1943年生,山东邹平人,著名易学家,现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讲席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研究》学刊主编,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周易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刘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易学研究,以弘扬大易文化为己任,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倡导并开展了传统象数易学研究,为传统易学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山东大学易学学科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易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史哲》《周易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出版《周易概论》《周易经传白话解》《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纳甲筮法讲座》等著作多部,主编大型易学文献《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2000多万字)、续编(3000多万字),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三十多年来,刘大钧先生筹备召开了十余届国际易学与海峡两岸易学及儒学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易学与两岸易学及儒学的交流与发展,并以"大易"系列的形式,主编了历届易学儒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余部,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界泰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在给汤一介先生的信中称赞刘大钧先生:"其沉潜易学之深辟,诚当代巨儒。"日前,刘大钧先生接受了《孔子研究》杂志彭彦华主编的采访,就易学研究已获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阐发了自己的见解。现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介绍     
《管子学刊》2009,(1):F0002-F0002
詹石窗,哲学博士,1954年9月生,中国厦门市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家九八五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兼职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老子道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2.
稿约     
《宗教学研究》2012,(1):285
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数据库”列为“核心刊物”,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入CSSCI。  相似文献   

13.
稿约     
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数据库”列为“核心刊物”,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入CSSCI。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7日至8日,首次"梦与中西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著名风景旅游区福清石竹山道院的狮岩堂(辽天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石竹山道院、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和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福建省易学研究会和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协办,是福清石竹  相似文献   

15.
王璐 《宗教学研究》2022,(2):282-284
<正>2021年11月6日至7日,第六届“昆仑高峰论坛”在江苏南京隆重举行。本论坛由国家一级学会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南京大学道学与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以及南京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来自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张越 《管子学刊》2007,(4):F0003
宣兆琦教授承担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大课题《齐文化与山东文化大省建设研究》,历时三年完成,其最后研究成果以专著的形式,于2007年5月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齐文化与山东文化大省建设研究》含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理论研究,由"齐文化与山东文化精神的塑造"、"齐文化与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齐文化与山东文艺创作的拓展"、"齐文化与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四章构成;中编为对策研究,由"关于齐文化开发的若干思考"、"开  相似文献   

17.
稿约     
《宗教学研究》2012,(2):285
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数据库"列为"核心刊物",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入CSSCI。二、本刊编辑方针:力求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  相似文献   

18.
稿约     
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数据库列为核心刊物,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入CSSCI。二、本刊编辑方针:力求立足宗教学学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 ,重点研究基地每年重大研究项目的下达均以招标的方式进行 (招标范围为全国高校 )。经基地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已初步确定 2 0 0 2年度两个招标重大项目如下 :1 .两汉易  相似文献   

20.
庞跃辉:男,1958年3月13日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美学教研工作。独著出版《交通美学系统论》《演讲与美》、主编出版《经济文化价值论》《城市审美文化论》《现代商品美学》、合著出版《技术美学原理》等专著.并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清华大学学报》《复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人文杂志》《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4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13篇。科研成果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1项.光明日报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荣获重庆市宣传文化首批五个一批优秀人才称号。重庆交通大学名师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