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抗战前的十年时间内,由于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对教会医院发展的有利政策以及五卅运动、非基督教运动与北伐战争对教会的强烈冲击,更由于河南地方民众民族意识的日益觉醒而导致的西方传教士对华传教策略的转变,使得该时期河南的教会医院日趋本土化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河南教会医院的发展,对于近代河南的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加快了河南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牧会更新     
林超群  林黎丽 《天风》2015,(3):26-27
<正>常听有些人发牢骚说,"中国城市教会世俗化,农村教会迷信化",这话虽有偏颇,但也有被不幸言中的案例。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等原因,无论农村还是城镇,很多教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急需转型。牧会当如何更新呢?我们必须按照圣经的原则,顺从圣灵当下的感动,效法主耶稣永恒的榜样,勇于创新,进行"合乎真理、合乎时宜、合乎教会健康发展"的牧会转型。  相似文献   

3.
倪光道 《天风》2006,(15):24-26
基督徒必须持守自己的教会性,远避世俗;教会必须持守自己的神圣性,防止世俗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本着圣经毫不含糊地说:持守教会性决不是脱离社会,持守神圣性也不是逃避世界。恰恰相反,持守教会性的基督徒更应当在世界中活出信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持守神圣性的教会更应当努力服务社会,在俗事中彰显神圣,真正成为“世上的盐、世上的光”。  相似文献   

4.
倪维思和罗约翰深受19世纪中叶"三自理论"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传教方法,被韩国教会所采纳,称为"倪维思-罗约翰方法"。该传教法极大地促进了韩文圣经的翻译、韩文的普及,并使韩国教育在教会的主导下迅速发展起来,从而使韩国教会走上了自传、自养和自治的独立发展道路,形成了韩国本土教会。正是这套传教法的采纳,使基督教得以以韩人自己的文化来诠释和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倪维思-罗约翰传教法是基督教在韩国本土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进入现代化时期,中国大陆天主教会既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不是无神论,而是后现代化思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教会的侵蚀——严重的世俗化。因此,就目前形势看,世俗化才是天主教会的头号敌人。一、它使神职界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圣统制是教会的生命线,是当年耶稣基督通过以伯多禄为首的十二宗徒团建立起来的。其目的,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教会合一运动继续发展,其中尤以宗派间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抗战爆发后民族主义的空前高涨促使中国基督教界更加关心社会新秩序的建构问题,而宗派间合作则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教会外民族主义对于中国基督教之于抗战救国的有用性诘问促使中国教会推动合一运动;中国基督教民族主义推动教会合一以使基督教有助于抗战建国。教会内外这两种民族主义共同推动了抗战时期的教会合一运动,尤其是宗派间事工性合作。  相似文献   

7.
刘刚 《天风》2010,(6):23-25
<正>教会自其产生时起,就逐渐地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所谓管理模式,就是在教会事工中的侍奉方式。圣经中也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这里的"规矩"、"次序"就是规章制度或是管理办法。一种好的、符合教会与现实社会需要的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教会更好、更健康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社会的兴起,宗教社会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社会背景下的宗教变迁表现出"世界化"与"本土化"的互动、"现代化"与"传统化"的交融、"世俗化"与"神圣化"的嬗变等错综复杂的形态。而对全球宗教变迁的有效探讨和反思,有利于宗教社会学确立问题意识,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勒 《天风》2007,(22):37
在上期我们已谈到,由于基督教会成为国教而使教会有趋于形式化和世俗化之嫌,同时受当时社会中"物质和身体是恶的"等思想的影响,信徒开始寻找与上帝接近的方式。他们寻找到的方式之一便是修道。修道.顾名思义就是苦修和磨练的意思,目的是通过独居等方式,以使自己肉身的需要受到限制。修道主义即泛指远离世俗的缠累,专注于某个宗教目标的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10.
邵珊 《天风》2015,(3):28-30
<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基督教两会以2009年建成橄榄山教育基地为转折点,基于全市教会发展情况和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果断调整全市教会事工战略,将全市教会事工重点由前橄榄山时期的"致力于夯实教会自身能力、提升教会牧养能力,以加大力度推进神学教育和堂点建设为途径,形成教牧人员和聚会堂点辐射全市的牧养格局"转变为后橄榄山时期的"以教会发展成果回  相似文献   

11.
天主教有一句名言没有主教就没有教会。主教是宗徒的继承人,是地方教会权力的掌握者和福传领头人。早期教会就已经开始注重培育本土主教。天主教之所以提倡教会的本土化,就是为了使各地教会能够植根于自己所生存的土地,做到自主自立,从而让福音的传播适应不同的民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6)
<正>编者按:保罗提醒教会的众信徒,"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治理教会,没有纪律和制度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教会必须建立自己的规章制度。对教牧和信徒,各地堂会也应有各自的纪律要求,其目的并不是使人受辖制,而是希望更多的人在真理上得自由,使教会更健康地成长。本期我们约请部分同工谈谈教会纪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耶稣基督建立的教会进入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们生存环境日新月异、生活观念不断更新的发展社会。教会受到多元挑战和世俗化的冲击,遇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困惑。圣召减少、信仰淡化,教会神圣性的消退。面对挑战和危机,教会在自我反思中往往习惯性的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归类到社会,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基督教内地会传入怒江傈僳族地区。以傅能仁(J.O.Fraser)、杨思慧(Allyn Cooke)和杨志英(John Kuhn)为代表的内地会传教士,积极推动教会的本土化:通过创立文字,翻译傈僳文圣经,传播福音;创办短期培训班和雨季圣经学校,积极培养傈僳族传道人;坚持以信徒的奉献作为教会所需资金的唯一来源;教会的日常管理由信徒选举的本民族教牧人员负责。这些做法体现了教会自传、自养、自治的原则,从而实现了怒江傈僳族教会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正>教会一旦发现异端邪说,就要及时商讨、马上处理,容不得半点拖延。延迟就意味着伤害!异端、邪教常常将"魔掌"悄悄地伸向教会,甚至公开到教会拉拢信徒,笼络或恐吓教牧人员,这对教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伤害。异端、邪教一旦对教会产生了危害性,其后果不堪设想。它不但会"偷羊",分裂主的教会,还会造成原本合一和谐的教会生发混乱,使教会生出极大的破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基督教发起三自爱国运动至今60年整,不仅使中国基督教从"教会在中国"转变成"中国的教会",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社会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60周年庆祝大会,大会对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60周年做了总结:研究了历史--历史实践证明,坚持三自原则,走爱国爱教的道路,是办好中国教会的必由之路;分析了现状--如今人们对待宗教所持有的开放态度前所未有,社会的深刻变化显然给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角色定位与展现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更指明了未来--继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建设一个和谐的、健康发展的教会,这是新时期三自爱国运动的重要使命.大会号召全国教会同工同道,应当为建设和谐的、健康发展的教会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与其传播过程相始终,但清代禁教时期,在与西方传教会之间的联系纽带出现断裂的同时,中国天主教群体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得天主教本土化的特征更为突出:中国天主教徒自立堂口,建立基层教会组织进行自立性传教;宗教活动设施乡土化特征明显;宗教仪式充满神秘性;习教仪式民俗化色彩浓厚;传教士通过“造神”来维持信徒的崇拜;主动介入民众生活,关注民众现实需求,等等.  相似文献   

18.
俄国教会在继承拜占庭东正教传统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解释,"火窑礼仪"中的"迦勒底人"形象即是本土化的产物之一。"迦勒底人"的形象体现了罪人必遭惩罚的末世论观念,也暗示着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对抗,其中又包括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两种地方传统的不同阐释。随着沙皇宫廷与普通民众加入了"迦勒底人"意义的解释过程,该形象逐渐走向民俗化、娱乐化。对这一形象的阐释空间成为神圣与世俗的竞争场域。  相似文献   

19.
李作安 《天风》2001,(12):24
蓬莱基督教堂位于蓬莱阁下画河南侧,以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牌坊为邻。抗战时朗,是蓬莱教会的发展时期。蓬莱是革命老区,1938年3月成立了蓬莱县抗日政府。城南40公里处的艾山上有八路军的兵器厂。那时,我国东部大中城市受到日本帝同主义的侵略,一些机关、团体纷纷迁入蓬莱革命老区。这  相似文献   

20.
圣乐在教会礼仪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优美的圣乐和教会礼仪相得益彰地结合在一起其所表达出来的是活泼的教会信仰。为了使圣乐这一圣教艺术健康发展,8月8-12日河南安阳教区举办了首届圣乐培训活动。精通教会圣乐,曾在罗马攻读教会音乐,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音乐与礼仪委员会副主任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