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咒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咒,禁咒,咒术,是道教法术最重要的组成部份。它与符之术相成,是道教弘扬教法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学术界对此的研究成果甚少。本文就道教咒术的形成、内涵、特征、功用及文化要素等方面做一初探,希望能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对道教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2.
老庄道家是道教的理论来源之一,道教学者葛洪总体上对老庄持维护态度,但也在生命观和政治观上对老庄提出了批评。通过认真辨析《抱朴子》中"道家"和"黄老"的内涵,以及葛洪对老庄道家的态度,可以看到葛洪的道教仙学既批判地继承了黄老之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黄老之学,这是葛洪道教仙学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3.
从养生之法到炼丹之术,葛洪的道教炼养实践与他的道教教义理论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其理论的形成过程:借助《道德经》中的"有/无"话语结构,葛洪进一步阐发其对"玄"的理解,最终落实到对"形"与"神"的讨论,从而实现将"长生不死"这一理念合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形成于东汉,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占卜、符箓、禁咒等巫术综合起来的产物,所谓"道家之术,杂而多端。"道教组织形式最初为民间教团,包括五斗米道、太平道等。北宋以后,道教的流派发展为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净明道等。自明清以来,道教唯存全真、正一两大派,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咒术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很早就已经出现 ,如《尚书·无逸》中便有 :“民否则厥心违怨 ,否则厥口诅祝”的记载。咒术的出现源于主客体的分化及其矛盾的发展。道教咒术的产生 ,一方面也是利用咒语这种特殊的语言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主客体矛盾 ;另一方面 ,道教重“道” ,追求与道同体。在道教看来 ,人是从“道”分化而来。《太上老君内观经》云 :“天地媾精 ,阴阳布化 ,万物以生 ,承其宿业 ,分灵道一 ,父母和合 ,人受其生。”① 道是绝对的存在 ,没有主客体之分。人若与道同体 ,也没有主客体矛盾 ,但人得生而不能 :“尊其气、贵其形、宝…  相似文献   

6.
陶弘景是葛洪之后道教美学思想最成体系、最有影响的道教人物,其"游心忘形"的环境美学思想,标志了南北朝时期道教对于人与环境和谐的朴素思考;其融会儒道的"文以传道"的文艺美学观,"吟啸运八气"、"所在皆逍遥"的诗学理论,及其"手随意运,笔与手会"的书法艺术美学论,又为唐、宋道教文艺美学思想的提升和成熟,作了深广的铺垫.  相似文献   

7.
<正> 葛洪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他的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亦简称《内篇》)为当时的神仙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葛洪集宗教家和古代科学家于一身,是一个理性主义的有神论者,在《内篇》中形成了自己的道教哲学体系。下面,我们对葛洪的哲学思想,略作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8.
葛洪是东晋时期一位卓有建树的道教神学理论家,所著《抱朴子》一书,由《内篇》二十卷和《外篇》五十卷组成,是晋以前道教理论和方术集大成的一部恢弘巨制。学者们对于葛洪道教思想的研究多着重于《内篇》。依葛洪自叙:"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  相似文献   

9.
道教的教理、教义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历代高道大德都对此做出了贡献,这其中就包括东晋时期的葛洪.下面,我们来对此做一个简单讨论. 一、葛洪以"玄"释"道",发展了先秦<老>、<庄>的形上学思想 葛洪在道教义理建构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论述了道教由人事通向天道的实践之路.道作为终极的本体,是不可言说的.  相似文献   

10.
葛洪与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两晋之际玄学在理论上发展到极至,其影响开始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葛洪早年深受儒家学说熏陶,又是官方道教理论的创立者,无论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儒家思想,还是出于为官方道教建立理论的需要,葛洪在主观上都反对玄学所促发的行为方式。但客观上,葛洪却不自觉地受了玄学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葛洪思想中玄学的成分,来揭示玄学对当时士人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葛洪是中国道教金丹道派的奠基人."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这是他儒道兼综思想的自我定位.葛洪出身于士族世家,早岁熟读儒书,中年立业封侯,因受叔祖葛玄的影响,中年一度及晚岁驻足罗浮山修仙入道,这就徜徉于入世与出世之间.而道术儒修无二致,神仙忠孝有完人,自是其毕生思想及为人的写照.葛洪视民间"俗所谓道率皆妖伪",而斥"淫祀奸邪,礼律所禁".修道不忘儒教,为金丹道派的官方正统地位提供保证,同时对后来道教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2.
道教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咒术倾向的宗教,对我国工匠建房巫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第一种情形是道教神仙直接或间接地对工匠建房巫术系统的形成产生增益作用;第二种情形是在道教的影响下,建房工匠祖师鲁班最终演变成道教散仙,并成为建房巫术仪式中祭祀的主神。从神仙信仰来看道教对工匠建房巫术的影响,可以清楚地看到道教的民间化和世俗化倾向,也可以验证巫术与道教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志鸿 《中国道教》2006,(6):28-31,60
道教法术是道教文化中最为神秘的部分,可以说是道教的“内秘世界”,是中国神秘主义的代表,它不仅是一种信仰体系、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符篆、咒术是道教法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符篆与咒术的研究是理解道教的法术、科仪系统的关键所在,也是进而理解道教的宗教本质的关键所在。作为新出的符篆派,天心派的三光之说是法力的来源,而正法三符是其整个法术体系的基础。同时天心派三光之说、正法三符的出现也对  相似文献   

14.
"清玄"是魏晋书坛中以葛洪、杨羲、王羲之、王献之等一批道徒书家为代表人物所引领的一种书法风格。此时的道教向上层化发展,帝王、士族多有道教信仰或崇道倾向,因此,魏晋时期的道徒书家在书坛中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一般书家创作风格的群体。对这类书家的研究必须要注意到道教信仰对其书法风格的影响。他们书法中所呈现出的崇尚自然、超然仙趣、注重人格修养、主张存思之气的运用和"恬淡无欲"的"清玄"书风,实则是对"至道-至美"的道教美学在书法中的具体实践。这种"清玄"风格在自然美的追求、书法品鉴的标准、书法创作的心态,以及道教写经书法的传承等方面都对后世书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道教医学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从其发生和发展来看,它肇端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在唐宋发展至鼎盛,是我国医学中的瑰宝。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道教医学,它显示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人物同源论是道教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道教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其人生哲学和宇宙论为基础的。在道教学者看来,人与宇宙天地万物共同源于“”,“”者,“气”也,或称“无极”。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至理篇》中明确指出:“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陈传说:“两仪即太极也,太极即无极也。两仪未判,鸿濛…  相似文献   

16.
“道”是道家道教理论最高、最中心的范畴,几乎每一个道家道教学者都不能不对此有所论述,形成自己的道论。故道论在道家道教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衡量道家道教学者思想特色的重要标尺。葛洪作为东晋著名学者、道教理论家,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有关其生卒年、家世的考证以及其思想特征的研究,都卓有成果。在这些成果中,关于葛洪道论的研究也异彩纷呈,但细究起来,由于缺乏与其他诸家道论的比较,不仅看不出葛洪道论的继承发展,甚至看不清其自身相关概念的理论差别,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薄弱环节。在葛洪的道论中,基本的重要的概念有三个,即“…  相似文献   

17.
符是道教最重要的法术之一。它往往与咒术并列,成为道教弘法济世的主要手段。在道教浩瀚的文献中,或各种各样的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见到符的存在。可以说,无符无咒不成道,符是道教最鲜明的一种标志。本文依据道教门内所言,分符为八大类,即天书、神书、地书、内书、外书、鬼书、夏书、戎夷书。又依其用途,分符为三大类,即天象符、地理符、人体符。望求正于学人,以推动此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福梅 《中国道教》2004,2(2):30-32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也是道教徒向死亡宣战的口号,意为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人如果凭借智慧通过造化之理,盗取阴阳之机,修道守气,返本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握。这是一种以人生为本,肯定人生价值的积极态度。道教这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念,最早见于东晋炼丹家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在葛洪看来,民间变化之术,无所不为,高山为渊,深谷为陵,男女易形为鹤、为石、为虎,铅性白而变赤为丹,丹性赤而变白为铅,等等。因此,他坚信,用异物烧炼金银,…  相似文献   

19.
符箓与咒语,是道教特有的主要法术。在道教的文献中,有关符咒的记述多不胜举。道教中把书符念咒作法之则,称为“符法”、“道法”。或简称“法”。道教法术的内容非常庞杂,包括符、咒术、手印(指诀)、禹步(天罡)、禁法、雷法、隐形法、分身法、占卜、风角、星算、三棋、九宫、八卦、龟策、望气、占梦、推命、看相、堪舆风水、术数、奇门遁甲、乘(足乔)、扶乩、降鸾等。在这些法术中,尤以符箓、咒语为要,故社会上称修持法术的道士为符箓派。可见,对符咒的研究,是打开道教法术奥秘的一把钥匙。本文专此而论。一、符箓的由来与演变符箓之源,出于古时巫师。它在我国远  相似文献   

20.
<正>葛洪的书法作品体现着他的道教神仙信仰。在字形上,字体飘逸、灵动,有不受羁勒束缚的势态;在用笔上体现出古拙自然、抱朴守真的追求;在意境上渴望一种超然仙趣、虚无飘渺的神仙境界。葛洪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法家,尤善大字。宋代米芾曾在《书史·海岳名言》中写到:"葛洪‘云台之观’飞白,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书法大辞典》"书家"之列亦有葛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