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残本《永乐大典》辑录了《圣贤图像赞》和《庙学典礼本末》两书中的16幅圣贤肖像插图,前者插图摹自杭州孔庙石刻,后者插图成书于元末,应是孔庙中先儒造像的底本或摹本。两书中圣贤插图严肃雅正,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明清时期《圣贤像赞》、《历代古人像赞》、《圣庙祀典图考》等圣贤肖像书籍中人物基本造型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一、《周易参同契》的内容问题书名《周易参同契》,相传为东汉魏伯阳所撰。据后蜀彭晓解释说:“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谓与《周易》理通而契合也。”但也有人解释为:“谓以《周易》、黄老、炉火三家相参同,以为本于大道。”明代的蒋一彪说得更简单一点。他只说:魏伯阳“约《周易》作《参同契》而己”。宋代朱熹在《赞》《参同契》之前,先  相似文献   

3.
乌日切夫 《世界宗教研究》2015,(2):54-59,206,208
蒙古族佛教版画的图像研究目前在国内研究还很薄弱。蒙古文《甘珠尔》的插图版画作为清代蒙古族佛经版画最主要的一部分,一直为国内蒙古学界、宗教学界以及版画研究界所忽略。作者近几年主要从事蒙古族佛教版画尤其是蒙古文《甘珠尔》插图版画的研究,对国内现存的北京朱砂版蒙古文《甘珠尔》的各个版本进行调查研究并有一些重要的发现。本文直接确定了所有蒙古文《甘珠尔》的绘制佛像插图形式、内容和风格,认为蒙古文《甘珠尔》插图形式和装饰风格也深刻影响了清代蒙古、满、藏文佛经插图和装饰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代几大佛像集和《造像度量经》。本文主要介绍蒙古文《甘珠尔》及其插图概况、它的版印插图的发现的过程。分析蒙古文《甘珠尔》插图版画图像渊源以及插图版画的艺术风格对清代造像艺术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初经由丝路敦煌的中印佛教往来、中印贝叶经及作为图像学范本的贝叶经插图的流通与《八塔变》图像样式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北宋初年包含密教义理的佛教在宋辽西夏的兴起,佛教经典如《八大灵塔名号经》的传译、往来中印之间汉梵僧人的求取或馈赠贝叶经的热潮,将插图丰富的新式贝叶经佛典《般若波罗蜜多经》引入中土,创造了莫高窟等地的八塔变图像,成为宋初的新经变。本文拟从讨论敦煌莫高窟76窟东壁《八塔变》壁画入手,探讨《八塔变》所据经典及其图像的东印度波罗艺术原型,从而管窥宋初中印文化交流之一斑。  相似文献   

5.
佑国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是五台山地区现存壁画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山西现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中的上乘之作。壁画保存完整,画面庞大,内容丰富,色彩艳丽,是以北宋佛国禅师惟白赞偈、孤云居士金俊明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赞》为粉本绘制,是研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的宝贵资料,同时也为研究华严信仰在五台山的盛行提供了可考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6.
《劫波经》是耆那教白衣派的重要经典,其中的胜者传记讲述了24位祖师的生平事迹,是文本的核心内容。自13世纪起,《劫波经》出现了带有细密画的插图抄本,并很快成为耆那教绘画艺术最为流行的创作题材。而在《劫波经》的所有插图中,胜者传记插图数量最多,占比最重,内容最为丰富。因此,胜者传记的图像是研究《劫波经》乃至整个耆那教细密画的关键。本文基于对文本和插图的整体考察得出结论:胜者传记以“五吉祥事”为叙事结构,在确保24祖传记完整性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大雄传记的内容。图像高度依附文本,具有风格化、扁平化和模式化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直 《中国道教》2001,(4):35-36
中国医史博物馆编撰的《文物选粹》一书 ,收有一幅彩绘《内经图》 ,系清宫如意馆藏品 ;这幅图画出自何人何时 ,未加注明。做为道教教理的图说形式 ,北京白云观也有同样一幅 ,是木刻板 ,黑白图。道教中称它“绘法工细 ,筋节脉络注解分明 ,一一悉藏窍要”(语见白云观藏图 )。把图像、诗歌、隐语集于一纸 ,是明清之际养生类书的典型风格 ,像高濂的《遵生八笺》、周履清的《赤凤髓》、龚居中的《万寿丹书》及清代医学家曹无极的《万寿仙书·诸仙导引图》等 ,都附有图示 ,但以上插图在于以神仙名誉规定导引动作 ,《内经图》则重在描画人之身内 ,…  相似文献   

8.
"语-图"互文作为近年戏曲文本及小说图像研究的中心,在分析"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的基础上,不断地以一种新的视角切入,展现出文化历程中图像与传统文本的互塑。以明刊本《浣纱记》的版刻插图为例,通过对比版本流变过程中出现的图文变化,分析明刊本插画后暗藏的"画外之音";通过揭示文本与图像在互相阐释、互相指涉和互相配合的过程中所达到的图像动态化、戏曲文人化,完成文化历程中插图对传统文本的重塑。从明刊本《浣纱记》图文关系的动态化发展入手,可以具体分析版本中出现的"由文生图""以图释文""图文互行"三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陈东 《孔子研究》2019,(2):83-93
所谓元代画家王振鹏所作《圣迹图》,其实是明万历年前后的假托,其构图及序、赞均抄自明张楷的《圣迹图》。明张楷《圣迹图》原赞词有"夷不谋夏"、"用夷遏夏"的字句,清康熙年间有所篡改。张楷《圣迹图》最大的失误是为"先圣小像"配上了"述中庸赞",误将孔子与颜回当成了孔子与子思。何珣所增补九事,其中"观庙欹器"一事两图,国内版本皆已遗失,仅存日本。  相似文献   

10.
受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之影响,《参同契》在化学史、思想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化学史领域,研究者开拓了自古以来未曾关注过的问题,讨论了《参同契》中的化学知识,尤其注重考察《参同契》对中国乃至世界化学史的影响。而在思想史研究方面,学者们全方位探讨了《参同契》涉及到的思想问题,诸如《参同契》所蕴藏的丹道思想及其与汉易、谶纬、黄老等的关系,还探讨了《参同契》在道教丹道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前人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研究态度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检讨、研究视域不足、研究深度不够、未能形成问题域、论证不充分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生》与《佛传》是佛教文本与图像表述的主要内容,但大多学者对这两个内容的研究,多以考证图像的出处,即辨识出图像出自什么本生故事或佛传的哪个情节,做到图与典的还原就终结了。这种范式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佛教艺术的研究方法,即辨识图像事实上只是研究的初步阶段,下一步的阐释,即如何解读这些画面才是研究的重点,但往往没有进行到这一步;二是对于图像资料与文本资料的利用来说非常浪费。因为这些材料对理解佛教经典与图像的关系、补充或纠正佛教史来说,更真实可靠。本文尝试从对《本生》与《佛传》的分析,来说明佛教发生与佛教史编撰上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道教书名。简称《龙虎经》。长期被视为古于《参同契》的丹书。但宋儒朱熹和宋末元初道教学者俞琰早已存疑;据今人王明考证,此书原文与唐羊参微《金丹金碧潜通诀》相同;实为后者之异名。改易时间约在唐末五代。改易者不详。该书内容多为对《参同契》文义之演绎。所据理论同于《参同契》。即仍以乾坤象  相似文献   

13.
曲艺 《世界宗教研究》2015,(2):140-147,193
意大利语convenevolezza意指绘画中用当代服饰和场景再现历史题材故事。从14世纪开始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就出现在意大利艺术中。耶稣会传教士也深谙这一概念,17世纪他们在中国传教后不久,就用图像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思想,convenevolezza的艺术手法亦即出现在晚明圣经故事插图中。以1593年在罗马出版的《福音故事图像》为蓝本,1637年,耶稣会会士艾儒略在福建晋江出版了《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它是中国第一本关于耶稣生平的插图书籍。书中描绘耶稣生平故事的插图上就出现了许多当时的服饰、家具、装饰等素材,并体现了儒家思想和生活方式。基于《天主降生出像经解》中的木刻版画,并将之与《福音故事图像》中的铜版画相比较,本文旨在探讨convenevolezza在中国版画中的应用,并从艺术实践方面论证明末耶稣会采用适应儒家思想的传教策略。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欧洲社会剧变、人文艺术辉煌鼎盛的时期。对于一直被认为是"次艺术"的插图艺术而言,"插图黄金时代"作为西方艺术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在中国并不广为人知。随着图像时代插图本、绘本在市场上的再一次流行以及网络上日益普及的艺术品共享,插图艺术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从科技、文学、商业三个方面探讨欧洲插图黄金时代兴起的缘由及其对现代图像艺术创作的意义,将为插图艺术的研究与创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精神《悟真篇》收入于《道藏》、《释教大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子部》中,在《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中也均有著录。《四库提要》说它与魏伯阳《参同契》均为道教丹法正统著作。近人丁福保《道藏精华录百种》中,赞之为“辞旨畅  相似文献   

16.
《煮茶图》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王蒙唯一存世的茶主题绘画。作为王蒙晚年由沉郁隐晦转变为开阔雄浑的代表作,《煮茶图》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水平,表达了王蒙与好友陈汝言共同的归隐志趣。王蒙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煮茶图》是他存世的唯一茶主题绘画。  相似文献   

17.
明代福建连江学者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其学通五经而尤长于《诗》、《易》”(钱谦益语,转引自《连江县志·人物·先宪》)。《伏羲图赞》是他研究《周易》的专著。陈第少年时即禀承家学。其“少读《易》,主朱义,又主程传,后又颇考马、郑、荀、王及唐宋诸家之说”(《伏羲图赞自序》)。朱义,即朱熹《周易本义》;程传,即程颐《伊川易传》;马、郑、荀、王,为东汉之马融、郑玄、荀爽及魏之王弼。由此可见,陈第治《易》,涉猎颇广。他壮岁曾投笔从戎,年四十三时罢蓟门归,自慨“仍为书生老耳”,又闭门苦读凡十余年。试观陈第的诗作,有“醉则诵《离骚》,倦则披  相似文献   

18.
吕伟涛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86-87
《煮茶图》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王蒙唯一存世的茶主题绘画。作为王蒙晚年由沉郁隐晦转变为开阔雄浑的代表作,《煮茶图》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水平,表达了王蒙与好友陈汝言共同的归隐志趣。王蒙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煮茶图》是他存世的唯一茶主题绘画。  相似文献   

19.
牛年画牛话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唐  吴言生 《佛教文化》2009,(1):116-119
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的过程和在各个阶段的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的心路历程,这就是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从诗学渊源上看,寒山禅诗、汾阳颂古是其滥觞。(参《禅宗诗歌境界》之《临济宗禅诗》章。)《十牛图》用十幅图画描绘牧牛的过程,有图、颂(诗)、文(著语),表示了从寻牛觅心到归家稳坐的过程,以阐示修行的方法与顺序。  相似文献   

20.
龙虎与丹经     
在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一幅神秘的龙虎呼吸图(见篇末),这幅图的涵义学术界一直不得其解。我们在研究道家丹经的时候,才恍然悟出原来是有关丹经的形象图。《周易参同契》是丹经之祖,作者魏伯阳是东汉人,有丹经王的美称。该书朱子考异前序中引五代彭晓的话说:“魏伯阳会稽上虞人……得古人《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明杨升庵《古文参同契序》中说:“《参同契》为丹经之祖。”又引《悟真篇》中的话说:“叔通受学魏伯阳,留为万古丹经王。”在魏伯阳之先就有《龙虎经》流传于世,后经魏伯阳的实践与发挥,《龙虎经》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