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唐代画家李昭道所作的《春山行旅图》的绘制年代进行研究,以发掘画者在临摹、仿造中融入的时代特征和个人作画习惯,对了解明代版画与山水画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道教仙山图式的表现有着极大意义,能够为探究明代绘画的时代风格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因为宋元宁波佛画《十王图》中并非每套都含一幅地藏图像,因此在宁波佛画中出现的单绘露顶《地藏图》究竟是否从属于《十王图》,一直没有明确定论.大多数学者认定为有,但是推定过程未见详载;另有包括宫次男在内的很多学者认为:宁波佛画《十王图》中露顶地藏一幅应该区别于同一套绢绘《十王图》.本文从敦煌、大足和宁波地区地藏图像形制的特点和成因出发,试论证宁波佛画《十王图》中地藏一图存在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徽宗题"韩文苑图丁亥御札"《文苑图》一幅。世人多知韩善画畜兽如《五牛图》,这幅技艺高妙的人物图使人特别留意。徐邦达在《琉璃堂人物图与文苑图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文苑图》实非唐代韩所作,或疑为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之一部分。事实上,徐邦达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题为唐韩的《文苑图》画面特征多呈现唐末风貌,使用颤笔也非仅周文矩才行,故不能说《文苑图》为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之局部。  相似文献   

4.
名家墨宝荟萃葛仙山1月17日,全真道圣地江西铅山县葛仙山宫观,在上饶地区宾馆举办了隆重的《中国·葛仙山碑林》书画展览和评选会。行署及县有关领导和一些书法家评选出优秀佳作书画99幅。葛仙山宫观有殿宇十余楹,主殿葛仙殿始建于北宗元佑七年(1092),内祀...  相似文献   

5.
《潇湘卧游图》传为李公麟所作,现藏于东京博物馆。自董其昌提出《潇湘卧游图》为李公麟笔之后,可以说后世对此深信不疑,直至今日,才有相关研究对此提出疑议。实则早在明末清初,吴郡古玩商人吴升就已在其书画著录《大观录》一书中对此画的用笔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此画应是南宋人笔法。  相似文献   

6.
题跋作为中国画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题跋可以使观画者更加清楚明了地读懂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作画时的社会背景,也可使读者了解画中意境;同时,题跋能够使后人更好地去探索画作的真伪以及画作的流传过程。元代的题诗、题文在整个绘画史上属于兴盛时期,有自画自题,有互题,有自题后他人复题,也有一题再题的。文章旨在探讨倪瓒的代表作《六君子图》题跋的内容以及题跋所反映出的作品意境、趣味等。  相似文献   

7.
韩静 《美与时代》2013,(5):45-46
婴戏图为宋代绘画流行题材。娃娃类年画是早期杨柳青年画作品的主要内容。《秋庭婴戏图》色彩浓艳、厚重、深沉,具有引人入胜的审美境界。受《秋庭婴戏图》的影响,杨柳青娃娃画色彩讲求鲜明典雅,手法以版印和传统的工笔重彩相结合,具有写实、纤巧、工整的院画风味。《秋庭婴戏图》对杨柳青年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是对前人青绿山水画的继承、发展和超越,具有青绿山水画的主要特征:对晋唐色彩的追忆——金碧辉煌、艳丽超群;对五代以来笔墨的继承——墨彩结合、丰富完善;江山情怀——一目千里、波澜壮阔的构图;诗意之美——生机盎然、宁静清新的意境。这些特征对于理解、学习、临摹青绿山水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封面说明     
逸山 《中国道教》2006,(1):38-38
《朝元仙仗图》.白描长卷,为道教壁画草稿。画中描绘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队仗行列。其中有东华帝君、南极帝君和仙人真人、玉女、神将力士等80余人。画中人物神采飞扬,线条流畅道劲.衣带飘逸。画面构图严紧。  相似文献   

10.
引言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其出现早于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可具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譬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李公麟的《维摩诘像》以及李唐的《采薇图》等,都是人们熟知的人物画作.然则关良与林风眠等大师们却别树一帜地在画幅中为戏曲人物留下了主体地位,也正是这个独特的视角开创了中国"戏曲人物画"[1](以下简称为"戏画")的先河,为绘画主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之于戏曲,"戏画"的出现亦是有着非凡的意义,其不仅能用静态的"瞬间"重构动态的舞台行为,更是将"不可复制"的舞台演出永远定格并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1.
何亚峰 《美与时代》2007,(10):48-49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绘画中有悠久的历史并且独立成科,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水芙蓉图》是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独特的构图、用线、设色,体现出宋代绘画的艺术形式美.  相似文献   

12.
《上下经卦变歌》评述乌恩溥朱熹在《周易本义》一书里写了一首《上下经卦变歌》,同时还画了《卦变图》。《上下经卦变歌》(以下简称“卦变歌”)和《卦变图》概括了《周易》六十四卦卦变的内容,同时也反映了朱熹关于卦变的思想。现在略作诠释与评述,有不当之处尚祈批...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中写到五台山的地方不算多,关系最大的是第四回、第九十回;带上一笔的尚有第六回、第八十九回等。不过《水浒传》的主题、思想、人物都有积极干预现实的“入世”精神,而五台山却是佛教圣地、化外仙山,充满“出世”气氛。两者  相似文献   

14.
<正>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庄子》和《史记》已有黄帝西登崆峒山的记载,可见崆峒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道教发祥的时代。随着道教影响的日益扩大,崆峒山成为十二仙山之一,在道教发展史中居于枢要地位。清代中期学者张伯魁撰有《崆峒山志》二卷,对崆峒山进行了多维度的介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文学创作方面,该书著录了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9,(12)
<正>1909年,德裔美国汉学家劳弗尔(Berthold Laufer)在陕西西安购得《中国风圣母子图》。1910年,劳弗尔将此画带到芝加哥,此画现藏于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画中圣母正面站立,赤足,头后有红色圆光,怀抱耶稣;耶稣身着红衣,目视圣母。此画落款"唐寅",但是"唐寅"二字的落款之处,底色泛白,劳弗尔认为这个落款是改写的,说明此画不是唐寅所画。有学者称此画为"唐寅"款白衣圣母像,而劳弗尔称此画为"中国风圣母子图"。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题材中,描绘神仙鬼怪有着悠久的传统,罗聘的《鬼趣图》是康乾盛世时期的画鬼佳作。罗聘通过《鬼趣图》以鬼喻事,辛辣无情地深刻讽刺了清朝中叶社会的黑暗。构思巧妙,画法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17.
寿玲 《美与时代》2023,(5):45-48
“满川花”是《五马图》中最具争议的一幅,它与其余四幅有较多差异。通过分析“满川花”题记、主题内涵以及设色三方面内容,认为此画虽非伪作,但也不是原作。原作已被好事者割走,并以李公麟其余时期绘制的“满川花”填补到其中,变成了现今的《五马图》。  相似文献   

18.
《佛教文化》1994,(1):50-51
此二图出自山西崇善寺珍藏之绢画《释迦世尊应化示迹》。明代的崇善寺,大雄宝殿外的长廊上,原绘有八十四幅《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及五十三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真迹已于清代焚寺时燃尽。所幸的是,明代成化年间,有画师依原画临摹,成精工绢画,留存至今。画中服饰、背景、风俗均依汉制,与一般佛祖生平画全然不同。原画色彩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历经五百余年,仍鲜艳如初,后世以“宝石画”称之。  相似文献   

19.
杰出的罗丹和法国画家鲁奥尔特(1871-1958)都画过耶稣;法国雕塑家罗丹的画集《草图》第三册中就有耶稣像。因为他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所以使人以为他曾经亲眼见到过耶稣。怪不得人们都说:“圣泰莱萨·蒂阿维拉能画出耶稣的双手;而罗丹却能画出耶稣的面庞。”鲁奥尔特画的耶稣像,题为《天父啊,求你怜悯我!》  相似文献   

20.
封面说明     
本期封面选用的是《碧霞元君图》,明代道教神仙画,现存于法国巴黎。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东岳大帝之女。道教认为元君乃应九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道教认为碧霞元君神通广大,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北方地区信仰很盛行。图中元君形像端庄大方,衣饰线条流畅,纹饰细致,色彩艳丽,不失为道教神仙画中佳品。封面说明@逸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