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文物。下对大白塔的修缮及外貌作一简述。一、历代维修情况山西省社科院崔正森《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考证曰:大白塔始建于大德五年(1301年),系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制造。塔内有唐长安二年(702年)妙胜造的二层八角佛舍利塔。历代屡有修葺。明代帝王崇建,规模很大。据《清凉山志》卷二载:“永乐五年(1407)。上敕太监杨升重修大塔,始建寺。”又据明嘉靖十九年(1541年)寺碑记载,明永乐四年秋,  相似文献   

2.
正济宁东大寺位于山东省济宁中区古运河西岸,始建于明洪武(1368)年间,天顺三年(1459)重修,清康熙年间扩建,乾隆年间钦赐重修,始具今日规模,是一座中国宫殿式伊斯兰教建筑群。2006年5月,济宁东大寺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建筑由东西轴线排列,依次为序寺、大殿、望月楼三大部分。该寺大门为明代遗  相似文献   

3.
葛天 《法音》2023,(1):50-54
<正>《大荐福寺重修塔记》为北宋政和六年(1116)五月二十七日李野撰写。碑为长方形,碑首右上角缺损,断为三截,已修复。碑高173厘米,宽80厘米,厚10厘米。碑额篆书“荐福寺重修塔记”,四行,每行二字。碑文正书,十八行,满行31字,计543字。虽距今900多年,碑字迹依然清晰可辨,现立于西安博物院荐福寺古建天王殿基址西侧。小雁塔是荐福寺中的佛塔,原称荐福寺浮屠,  相似文献   

4.
李光明 《法音》2022,(5):11-15
<正>一、法海寺及石塔概述法海寺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坐落于今河南新密市老城区西街路北(图1)。根据明正德十二年(1517)《赠密邑法海寺住持上人宝藏重修废寺落成序》和明正德七年(1512)《重修法海寺记》碑[1]及民国时期相关踏查记录来看,法海寺原为北宋敕建的法海院,其总体建筑布局是坐北朝南,沿南北中轴线建有山门、天王殿、石塔、大雄宝殿、藏经阁(字藏)等,两侧为钟鼓楼、配殿和僧房等,寺内还有经幢和碑刻等物。目前,寺院中轴线上尚存山门、石塔和大雄宝殿,两侧为后建建筑。其中的石塔因寺得名,  相似文献   

5.
陕西安康静宁南寺,座落于城南静宁村东关兴文门外,是东关、静宁村、马家坎等千余户回民履行宗教功课的场所。老人相传,寺为唐代所建,但无据可考。据清光绪十六年诰授武功将军商州协标中军花翎都司哈成龙《重修郡南清真寺》碑文云:“郡南清真寺,创于前代国朝康熙时,其重修者也。双柏列峙,拔地参天,望月凌空,齐云飞翼,  相似文献   

6.
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山西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2月3日,山西平遥以“一城两寺”的文化资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双林寺名列其中。《世界遗产名录》的申报和审核程序都非常严格,能列入该名录的,都是人类文化艺术中的精髓。双林寺之所以被列入名录,缘于寺中藏有美仑美奂、令人心驰神往的彩塑。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6公里的桥头村,原名中都寺,可能与其地曾为中都县有关。中都寺建于何时,至今尚难确考。据寺内现存最早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所记:“重修寺于武平二年。”武平二年乃北齐年号,是公元571年,即使以此推算距今也有1400多…  相似文献   

7.
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我们来到了普光禅寺。普光禅寺坐落在风景秀美的湖南张家界市,为禅宗临济宗的一处著名丛林,始建于明代,据清代侯昌铨编撰的《湖南永定县乡土志》记载:“(永定)迤东有普光寺,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指挥史雍简建,本朝(指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协镇史城重修。寺有白羊石,雍简建寺时,见白羊满山,逐之入土,掘之见石,其下有窖金。遂发之,以金修寺,寺成入奏,赐名普光寺。”民国时期,常住僧侣达50-100人,除主持与管理本寺外,还管辖原大庸近百座寺庙,1919至1943年,这里先后举行了6次龙华大会,湘、鄂、川、黔数省近千名佛教…  相似文献   

8.
塔院寺建筑与塑像概述高明和塔院寺位于显通寺南隅,昔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及青庙十大寺之一,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院寺与显通寺原为一寺,是显通寺的塔院。内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及文殊发塔。明永乐五年(1407年),上敕太监杨升重修大塔,始建寺。万历六年...  相似文献   

9.
沁阳清真北大寺河南省沁阳市清真北大寺于2006年6月2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北大寺位于沁阳市回族自治街,始建于元代,明代重修,清代增建,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男寺和女寺组成的北大寺,现存明、清时期木结构建筑25座83间,为河南省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建筑群。该寺主体建筑呈轴对称布局,三进三段,礼拜殿由客厅、前后两重拜殿及窑殿(主殿)组成,纵深达36米,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礼拜殿建筑。其中,窑殿内部设施以三个穹隆券顶、殿顶将亭塔式与楼阁式巧妙结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伊斯兰建筑风…  相似文献   

10.
青莲寺     
青莲寺位于山西晋城市东南17.5公里处的寺南庄附近,是国内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上接危崖,下临湍流,峭壁对峙,屏嶂环列,清自雄出,秀在险中,古人称之为“晋魏河山第一奇”。寺由古、新两部分组成,古寺在下,新寺在上,二寺相距里许。下寺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552年),唐代重修,懿宗咸通八年(867年)赐名“青莲寺”。上寺问世于隋、唐之际,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曾赐额“福严院”,自唐迄清历代屡经修葺扩建,遂成为寺庙群集之地。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嘉兴市真教寺存有镜刻建寺“碑记”碑石,碑阴面并刻“重修”“碑记”。碑为明万历初年树立。现抄录两篇“碑记”于下,以供伊斯兰学者共赏;并试对“碑记”原文加了句读,并粗略评述,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白塔寺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辽寿昌年间(1095—1100),原名永安寺。元至元八年(1271)重建,改名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元年(1457)重修,改名妙应寺。因寺内有一座元代修建的覆钵式大白塔,所以人们习惯称为白塔寺。白塔寺是北京历史上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历朝历代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辽代时是当时燕京重要的密宗传播道场,著名的辽代显密圆通法师道殿曾驻锡于此举扬宗风,并亲自主持修建了一座“释迦舍利之塔”。元代时是藏传佛教传入内地后兴建的第一座佛寺,寺庙规模宏大,“一如内廷之制”,寺的中心又有尼泊尔著名工程师阿尼哥…  相似文献   

13.
蒲县东岳庙,地处山西省南部、吕梁山南端,距县城五华里。周围环山十余里皆为松柏丛林,故又称柏山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庙内所有碑碣只有重修年代。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碑记说:“斯宫之筑旧矣,碑文剥落,无以考其兴建所自”。庙内献亭柱础为金秦和六年(1206年)所镌,由此可以断定,这座庙宇在七百九十多年前就有了。据光绪六年版《蒲县志》记载,唐贞观以来多次修葺。现存建筑重修于元延佑五年(1318年),此后,明清两代不断修葺、增补,故成现状。全庙占地近万平方米,有各类建筑二百八十间。主要建筑依次为:山门、天堂…  相似文献   

14.
罗什寺位于陕西户县正南8里之罗什堡(堡因寺而名),创建年代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重修罗什寺记》碑载:“地形雄丽,并于村端,纳圭峰之拱翠,映涝水之□兰。云□深处,有寺一区,题曰罗什寺者,乃鸠摩罗什游锡之所也,因建寺焉。”今考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三年(401)来到长安,秦主姚兴待以国师之礼,请入逍遥园(即今草堂寺)翻译佛经。来华时路经涝水之滨,有倾其履中土而生异木二株的传  相似文献   

15.
吴鹏程 《法音》2023,(6):52-55
<正>山西天龙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天龙寺始建于北齐。但其山名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由大明钦节册封晋府靖安王胤龙所撰《重修天龙山寿圣寺殿阁记》:“蜿蜒如龙跃之势,因之曰天龙山。”又据道光六年(1826)员佩兰总裁、杨国泰纂修《太原县志》载:“方山在县西南三十里,今呼为天龙山,盖因北齐所建天龙寺,而因以名之也。”  相似文献   

16.
正一、寺院历史南山禅寺原名石泉寺,为山东龙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寺庙。据史书记载:佛教在唐代时传入龙口,自唐至清,佛教兴盛,全县800余村,均建有庙宇,境内著名寺观有三观八寺之称,石泉寺位居八寺之首。寺名原称昭庆寺,唐代贞观元年(627)初建,宋建隆、明万历、清雍正、光绪年间屡经重修。鼎盛时,庙容金碧辉煌,为邑内一大胜景。寺址位  相似文献   

17.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城西北四十华里金华镇境内,有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金华山道观。道观建筑依山造势,鳞次栉比。更有精心雕刻点缀的180米长石雕巨龙,形象逼真,跃然欲飞。将一座原来不高的山体,装点的更加雄伟壮观。据《射洪县志》和有关资料记载;汉代此地名为“烟墩岭”,东晋时有道士陈勋来此结茅为菴,修仙学道。梁天监年间(502—519年)该山建筑即名“金华山观”。《射洪县志》说:“其山贵重而华美,故观名金华”。唐代此观更名为“九华观”,观中有唐明皇所铸老君像。宋代英宗治平二年(1066年)赐名“玉京观”。元延祐元年(1314年)道士陈若海曾重修金华山道观。  相似文献   

18.
法界春秋     
《法音》1990,(2)
位于上海市南部龙华镇的龙华寺和龙华塔,是蜚声中外的著名佛教庙宇和佛塔,相传均始建于三国吴赤乌(238~250)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其间屡经兴废.唐垂拱三年(687)正式建立殿堂,宋治平三年(1066)重修时曾赐额"空相寺",明万历年间重修时又赐额"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晚清再建,恢复"龙华寺"原称.近代以来龙华寺逐渐破败不堪.建国后,为保护祖国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落实宗教政策,上海市人民政府曾对龙华塔进行全面修理,使之重现宋塔原貌,继又对龙华寺大殿佛像整修一新,使之成为佛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和游览胜地."文革"期  相似文献   

19.
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与五台、峨眉、普陀合称为四大名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四十里,群峰罗列,其中九峰高出云表,旧名九子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太白),以九峰如莲华削成,改称为九华山(见《太平寰宇记》)。相传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关于此山的开山建寺,清喻成龙(正庵)的《重修九华山化城寺碑记》说:“寺始于晋隆安之五年(401),初名九华。”又说:“天竺杯渡禅师所筑。”其说无文献足征。化城寺实建置于唐至德初(756),先是开元末(741),有僧(?)号,来九华结茅度众,为土豪及长吏所逐。其时有释地藏,俗姓金,原为新罗国(今朝鲜中部)王族,航海游方来到  相似文献   

20.
到苏州,千万不要错过位于苏州古城北隅的报恩寺,俗称北寺。热心的苏州人,会骄傲地告诉你,那座高峻雄伟的北寺塔,与虎丘的云岩寺塔同被视为苏州古城的标志。古刹报恩寺乃苏州璀璨之明珠,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中国著名的江南古刹之一。据梁简文帝《吴郡浮海石象铭》称,该寺始名通玄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至十三年(公元252年)。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玄宗诏命天下各大郡置寺,以年号为寺名。苏州地方官绅应诏,将通玄寺易名为“开元寺”。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端阳节,报恩寺迎请佛牙舍利,徽宗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