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祖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泉州,居住着回民40来户、200多人。解放前,他們在經济上多半是“世襲祖业”,經营牛羊肉和小商小贩,流动性大,生活毫无保障,长期处在失业和半失业状态。有些回民为了生活,甚至出卖自己心爱的儿女。生了病无法治疗,只有眼巴巴地等待死亡。全市回民絕人多数是文盲和半文盲;1937年回民群众凑了些钱,勉强在清真寺内办起一所只有初小一二年級的清真小学。可是办了不上二年,就被反动政府撤銷,迁到别处,使大多数国民子女再无法上学。因此在旧社会,泉州回民流  相似文献   

2.
河北大名县金滩镇公社有一个回民多、汉民少的回汉民联合生产队。全队共有466户,2020人(其中回民326户,1384人,汉民140户,636人)。耕地3300亩,多系飞沙薄地。解放前全村三分之二的土地集中在15户地、富和清真寺里,212户仅占有少量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广大回汉民群众在黑暗反动政府、封建阶級和旧的宗教制度的重重压迫与盘剥下,多数人被迫成为沿街叫卖的小商販,少数人抗大个,卖苦力,租种土地,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更严重的有20余户找不到職业。尤其是1943年,敌人实行了三光政策,制造了大灾荒,全村有105户卖掉儿女,138户  相似文献   

3.
十年前,我在四川省孝泉师范读书,课余喜欢在孝泉古镇的小街上闲逛。孝泉有条半边街,聚居着几百户回民,建有一所民族小学和一座古色古香的清真寺。据老辈人讲,孝泉回民是明末清初从陕甘迁入四川孝泉定居的,迄今仍保持着他们传  相似文献   

4.
河南襄县有1970户回民,10300人,解放前受着地主阶級和反动派的压迫,再加上宗教的种种束縛,回族人民走投无路,生活无着。全县有百分之八十的回民群众,都是肩挑叫卖的小商販,有的虽有几亩土地,也是少牲口无农具,不会农业技术,每年生产的粮食不够吃。我县回族人民将过去的痛苦生活总結为“十五多”:没飯吃的多,沒职业的多,没土地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盲多,逃荒的多,受压迫的多,欠债的多,没房子住的多,吵嘴打架的多,破烂衣服多,生疮害病的多,鷄毛脏水多,吸卖老海的多,宗教負担多。民国32年间灾荒时,回族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餓死的,卖儿卖女的无法計算,颍橋回族鎮北  相似文献   

5.
庄德金 《天风》2006,(24):22-23
迦南地是神应允赐给以色列人居住的地方,可是迦南地原本住的是迦南人,虽然神应许将迦南地赐给以色列人,但也必须他们自己去争取。所以耶和华神晓谕摩西要从12支派中选出12个人去窥探迦南地,意在知道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强是弱?是多是少?所住之地是好是歹?所住之处是营盘是坚城?又看那地土是  相似文献   

6.
张先生和张太太都是那种争强好胜的人。他们俩月收入保持在6000-8000元。虽然目前居住的房子是小了一点,但是两室一厅的房子对三口之家来说已经足够了。以前夫妻俩从未感觉到有什么压力存在,周末把孩子送到外婆家,他们俩还经常邀上一帮朋友泡吧或者是唱歌,电影院出了新片后,他们俩总爱去看,才不管票价有多贵呢!用他们自已的话说,工作挣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生活。一直以来,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一对,如果不是那天张先生带着张太太到自已的同事家里做客,他们永远都不会想到给自已添加压力。那天,张太太看到别人家里150平方米的复式楼。精致的装修和考究的家具,非常羡慕。她一想到丈夫的同事和丈夫收入相当,而他的妻子还没有自己收入高,他们尚且能够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而自己一家三口住的却是80年代建的老房子,房型不好,光线也不好。这一夜张太太失眠了。第二天她就要张先生去打听他同事家买房花了多少钱,装修是怎么弄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130多年以前,反抗清朝统治的西北回民起义遭到血腥镇压失败后,部分陕、甘、青、新一带的回族群众便被迫分批先后移居到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中亚的各族人民友好地接纳了他们。这些远离故土散居在中亚的中国回族后裔在1924年苏联进行民族划界和民族识别时被定为"东干族",这是他们的法定族称,但在其内部仍自称为"回族"、"回民"、"老回回"、"中原人"。他们迄今仍保留着自己的母语和  相似文献   

8.
美的力量     
我是极不情愿地搬进这幢长期没有人住的房子的.离工作地又远.况且房子也显得有些破败、我几乎忙了整个冬季,才把它装饰得漂亮了些。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献县东辛庄(现已改称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是河北省较大的一个回民聚居的村庄,有五百六十户人家。除东头和村东南角有二、三十户汉民外,全是回民。抗日英雄、回民支队长马本斋的家,就住在这村。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宁津县长官镇,是回、汉族杂居的地方,也是全县唯一住有回族人民的村镇。这里有800多户回民,2900多口人,分布在全镇六个生产大队。 长官清真寺兴建于明朝,清康熙二十六年重修,是华北平原沧州南一带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之一。寺院占用面积1400平方米。建有大殿,对厅,南、北讲堂,沐浴室,回民小学等,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威县,现有回民七百户,三千多人。其中约有半数的人户,聚居在城关镇的黄家街,这条街的回民中,黄、王两姓者居多数。街上有男女清真寺各一座,而男寺是该县六座清真寺中最古老的一座,为元顺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知州王伯大到任后所创建。 该县回民老人们传述:“俺们威县的回回,自古以来是黄、王两家。”又传称:“黄家的阿訇,王家的官。”根据这些口碑,查  相似文献   

12.
解放前,江苏泗阳县的回民在各方面都很落后。他们在政治上根本谈不到地位,在经济上都是小摊贩、卖烧饼油条,宰牛羊的,在文化方面仅有小学生二名,权本就没有大中学生。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我们回民关怀无微不至,安排县人民代表九人,各乡镇都有回民代表,各行业都有回民参加工作:有当农村管理区会计主任的,有当城市居委会主任的,有做经理和县科局长的。全县现有回民大学生四人、高初中学生50余人,小学生更多。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事情。回民胡杨氏感动地说:“过去我们回民很穷,念不起书,现在我儿子在南京大学读书,我们不愁吃不愁穿,这都是党和毛主席给我们带来的好处。”1956、1957两年,党和政府拨给生产补助金,扶持回民就业,并在农村搞副业。1958年9月,全县成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战争中期,也是鲁西一带最困难的时期。这里的回民同胞约有十万人,家家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当时泰西有党领导下的回民抗日大队、回民联合会,当他们看到抗日家属和回民子弟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便建议办个回民抗日学校。上级采纳了这个意见,于1943年下半年开始筹办一处回民抗日高小(也曾叫“文工团”),经上级拨款支援,于1944年下半年招收了一批抗属和一部分贫困的回民子弟入校读书,服装、生活以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的回族人民通过整风运动和在党的建設社会主义总路綫的鼓舞下,解放了思想,他們在各个不同战线上都表現了为实現建設社会主义总路线而努力奋斗的冲天干劲。当全市开展大办公社的高潮中,广大回民群众和汉族人民一道积极的投入了这一豪迈的偉大事业里斯缁氖惮F,早日达到人类最幸福的共产主义乐园;他們提出了“要树立共产主义风格和集体主义精神,有人出人,有錢出钱,积极参加人民公社”的响亮口号。在公社化的过程中,广大回民群众和伊斯兰教界的阿洪、乡老們,除了积极申請入社外,北市区的回民群众并且还主动献出了各种物  相似文献   

15.
今年年初,新疆奇台县宗教界人士带着超额完成50%任务的光荣刚从钢铁战线上回来,又立即响应党的号召,和当地回族男女老少一起踊跃参加了积肥送肥运动。元月中旬的一天,他们十五个人在两小时内就突出送了一万零一百余斤上等马粪肥。阿不都拉买会和自己的老婆一同参加送肥,跑的快,送的多。共同劳动后,所有参加劳动的人还专门召开了现场文艺联欢会。很多阿洪、毛拉一反过去的旧习俗,兴高彩烈地在这种有不少青年妇女的场合表演舞蹈。马元善和马生荣阿洪都还对此发表,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石家庄市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市各族人民都以实际行动表示积极拥护,回族人民也不例外,同样积极地参加了人民公社运动,他們认識到:人民公社的建立,将会加速社会主义的建成,給各族人民带来巨大的幸福。在党的正确领导与关怀下,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慣得到了尊重。各公社的章程上都有“加强民族团結,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規定。全市各厂矿、企业、学校和街道,新建和扩建了回民食堂四十多个;在回民集居的地方,建立了回民托儿所、幼儿园。除此以外,为了使回族老人們欢度晚年,还建立了回民敬老  相似文献   

17.
刚结婚时,我和老公一直租房住。这使得老公感到无比惭愧,发誓一定要在短时期内,奋斗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说只有住上了自己的房子,才算真正有了家。我对他的话嗤之以鼻,反驳他说,房子虽然是租的,但家是自己的。并不顾老公的挖苦与讽刺,精心布置我们这温暖的蜗居。  相似文献   

18.
喀什市有了回民寺新疆喀什市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共有清真寺354座。该市现有回民260多户,约1100多人,可这里原没有回民清真寺,回族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及丧葬事宜均感不便。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满足回族穆斯林群众的愿望,1993年经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处同...  相似文献   

19.
何必与人比     
正"人比人,气死人!"——人不必和人比!有一个人骑自行车,看到别人骑摩托车,他生气、自卑,自己也去买了一部马力更大的摩托车。但是,别人又买了小汽车,他不服气,自己再买一辆进口的汽车。不久,别人又买了劳斯莱斯。这时,他才慨叹:比来比去,只是增加无限的欲望,对自己毫无益处。有人居住草屋,看到别人建了瓦房,自己也建瓦房;别人建了高楼,自己也建高楼。房子建多了,住不了,每天还要忙着打扫、清理,因此做了房子的奴隶。  相似文献   

20.
当花看     
正那条胡同里都是两层楼,密密挨挨的,住了很多人家。多是外地人,有的拖家带口,挤在狭小的房子里。他乡讨生活,阔绰不阔绰,不需要那么讲究了。只要有一个温暖的住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最简单,也最容易幸福。一楼人家的门都是向外开的,他们的生活,喜怒哀乐,过往的路人都看在眼里。有一户人家很有意思,在门口放了一张旧桌子,桌子上总摆些有趣的植物。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