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天津市某医院的高血压患者发病和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此医院血压用药特点及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结果显示,用药频度的前三类分别是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药频度的前三个药分别是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贝那普利;使用一种降压药物的处方占49.25%,...  相似文献   

2.
关注降压药物的选择,促使更有效的降压达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降压达标的主要措施,如何进行正确选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目前,降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和α受体阻断剂6类。因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为了提高降压达标率及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目前多主张低剂量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降压达标的主要措施,如何进行正确选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目前,降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和α受体阻断剂6类.因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为了提高降压达标率及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目前多主张低剂量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了解近几年各种高血压药物应用的变化情况。2005年入选门诊或住院的50岁~80岁的高血压患者163名,每4年随访1次,历时8年。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4.42±7.86)岁,男性40.49%;三次监测(2005年,2009年,2013年)的平均血压分别为(164.98/91.98±20.92/12.90)mmHg,(141.77/80.85±14.11/11.65)mmHg和(141.77/77.63±11.78/12.07)mmHg。高血压药物的应用三次问诊分别为ACEI 12.27%,14.29%和7.63%;ARB 2.45%,11.11%和28.81%;β受体阻滞剂31.90%,30.95%和30.51%;钙拮抗剂48.47%,64.29%和61.86%;利尿剂25.15%,19.84%和13.56%。近年高血压的控制水平提高;药物的应用情况主要变化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应用大幅下降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明显增加,应引起注意。另钙拮抗剂仍然是应用比例最高的药物。高血压患者近年规律运动的意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用矛盾转化理论探讨病前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策略。常见的病前状态包括亚健康、血压升高及糖尿病前期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环节,采用非药物干预及中医辨证论治可以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血压升高是血压正常和高血压的过渡状态,对于血压正常人群、血压升高及高血压的病人分别实施平衡进盐、低盐及限盐干预措施,使血压升高及高血压的发展方向逆转。糖尿病前期是处于糖代谢正常和糖尿病的中间状态,根据糖调节受损不同状态分别采取自由平衡、保持平衡和控制平衡策略,促进血糖调节异常向血糖正常转化。  相似文献   

6.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入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10例,其中高血压合并抑郁组(80倒)、高血压不合并抑郁组(130例),两组检测血糖、血肌酐、血脂等指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血糖、血脂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合并抑郁组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不合并抑郁组.高血压合并抑郁组血浆肾素(r=0.283,P<0.01)、血管紧张素Ⅱ(r=0.312,P<0.01)、醛固酮水平(r=0.276,P<0.01)与HAMD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AAS系统激活与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关系密切,这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1 传统对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认识及困惑长时间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内只存在惟一的醛固酮合成途径 ,即肾小球旁器分泌释放肾素 ,激活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 ,生成血管紧张素Ⅰ ,十肽的血管紧张素Ⅰ在循环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下生成八肽的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是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强有力地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为最重要的潴钠激素 ,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占重要位置。尽管如此 ,人们发现血浆醛固酮的降低并不与靶器官功能的改善相平行。自1995年以来已有若干个实验报道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机制和管理受到重视。本文就靶向药物导致高血压的机制进行了探讨,考虑可能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靶点有关,即影响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功能所致;介绍临床如何进行高血压管理并建议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使用过程中规范地监测、控制血压,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机制和管理受到重视.本文就靶向药物导致高血压的机制进行了探讨,考虑可能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靶点有关,即影响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功能所致;介绍临床如何进行高血压管理并建议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使用过程中规范地监测、控制血压,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是收缩性心力衰竭进展的关键机制,针对上述机制的生物学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等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利尿剂、洋地黄等常规药物治疗可改善心力衰竭症状、降低心力衰竭住院风险,为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应用奠定基础;近年来,从阻断心力衰竭发生机制方面研发了很多新药,但尚没有一种能对长期生存率有显著改善.器械治疗(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心室再同步和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可降低特定心力衰竭患者病死风险,预防猝死发生,显著改善预后;心室辅助装置及干细胞治疗则为心力衰竭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1.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社会认知现象的交叉学科,目前已经形成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生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该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情绪、情绪障碍、自我意识、经济决策、道德等方面的脑机制研究,临床研究和脑成像研究表明,恐惧、厌恶、愤怒、惊讶、快乐、悲伤等基本情绪在表达和识别上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孤独症与“男性脑”的特征相关,抗抑郁药百忧解对抑郁症儿童的治疗作用;在自我意识的研究领域,自我概念产生的脑区定位、灵长类的自我意象、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概念变化等研究的热点问题;经济决策的研究最近成为亮点之一,主要包括强互惠合作、风险决策、跨期选择以及品牌决策等方面;在道德的脑机制研究中,重点涉及了道德判断与捐赠行为的神经基础。文章最后展望了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探讨社会科学问题与理论的多学科交叉领域。近来,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凭借生态效度高、成像安全、对头动耐受性高、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了该领域新兴的热点技术。无论是在婴儿发育和社会经济决策的单脑研究中,还是在人际互动的多脑研究中,它都有广泛应用。未来近红外光学成像的应用可以向多脑神经反馈、脑机接口技术、设备无线化和多模态成像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文化神经科学是在宏大的文化背景下来全面深入考察个体的"心理、行为与脑认知机制"之间规律的一门学科。文化神经科学所倡导的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表明该学科以融合视野引领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成为可能。同时,从文化学视野来审视,亦折射出其在文化学层面的短板,即人文精神与文化意蕴在"文化"名义下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与个体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霰  南云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1231-1235
人类对音乐的感知体验起始于生命早期。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表明, 音乐对个体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 音乐经验主要调节大脑加工信息的方式, 同时会影响语言、空间、以及运动能力的发展。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研究者们在音乐认知领域的新发现, 重点关注于音乐对脑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张颖  冯廷勇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39-1148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 青少年风险决策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成为了新近的一个热点课题。从双系统理论模型(社会情感神经网络系统、认知控制神经网络系统)出发, 对与青少年风险决策相关的大脑结构、功能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重点分析了新近的大脑功能连接、脑网络的研究; 阐述了青少年风险决策认知神经机制的主要理论模型:双系统模型和三角模型。未来研究还应加强对认知神经机制理论模型的检验、整合和创新, 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深入研究社会参照系统(同伴关系、亚文化等)在青少年风险决策中的作用及机制, 以及从认知神经层面如何预防和干预青少年高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growing interest in and debate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advance the debate beyond both recitation of potentially education-relate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findings and the claim that a bridge between fields is chimerical. In an attempt to begin a dialogue about mechanisms among students, educators,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cientists, we propose that multiple bridges can be built to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education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including teacher training, researcher training and collaboration. These bridges--concrete mechanisms that can advance the study of mind, brain and education--will benefit both educators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tists, who will gain new perspectives for posing and answering crucial questions about the learning brain.  相似文献   

18.
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整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明人类情绪的生理机制是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往研究倾向于分别考察情绪的外周反应模式和脑机制。近年来,随着情绪电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者从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释情绪生理机制的整合模型。其中,以情绪环路模型和神经内脏整合模型为典型代表。前者强调由外周到中枢的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试图说明情绪经验形成的机制;后者则采取由中枢到外周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试图阐明情绪调控的机制。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借鉴这两个模型,并结合近期有关情绪信息加工神经机制的新成果,以便构建能够更为全面解释人类情绪的生理模型。  相似文献   

19.
教育神经科学:探究人类认知与学习的一条整合式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谊  桑标 《心理科学》2010,33(3):514
教育神经科学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对人的具身认知进行认识深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不同层面研究以整合态势来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的认知过程及其发展的当然结果。在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已有的良好沟通下,教育神经科学就是要通过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等的合力,借助多种技术(包括脑成像技术),多视角、多层面地分析人的心理活动,以求最终达到科学改进教育理论及其做法的目的。不可否认,本研究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会就此阻止教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加快合作与融合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胡谊 《心理学探新》2007,27(1):15-18
在教育心理学发展了百余年之后,脑研究以认知神经科学的形式,重新回到她的怀抱。认知神经科学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力、学习和教学上;对这两个领域的关系,应采用开放而谨慎态度,以促进各自研究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