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之一,蒙德里安提倡"新造型主义"艺术。他认为艺术应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的绝对精神,追求人与神绝对统一的境界。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作主要通过对纯净色彩的还原和几何式的黄金构图来表现,构造出极具生命力的绘画作品。蒙德里安用一生的时间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其画作中的纯粹形式是为了表现自然的生命力,从而探索自然普遍的内在真实,以此观照理性世界中绝对均衡的"永恒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在抽象主义绘画中,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是两个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执著于表现内在的冲动,而蒙德里安痴迷于理智的思考,结果导致了两种面貌迥然不同的抽象绘画-热抽象和冷抽象.表面上看,二人艺术发展的生命线似乎背道而驰,但是事实上,两人却能够始终共同引领抽象主义绘画向前发展而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3.
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他的学术知识以及艺术观念,通过对艺术家吴冠中的部分作品研究对象来创作,结合自身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并对大师作品的表达意象、表达技法进行学习总结和思考,吴冠中的艺术创作实践给中国油画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北欧的当代艺术画坛中,拉斯·艾琳游走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的艺术风格受到全世界当代艺术家的广泛关注,他让挪威的油画艺术成为当代艺术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章对拉斯·艾琳游走在具象与抽象艺术之间模糊地带的梦境艺术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理论研究,并通过其作品的色调、材料技法的运用、绘画艺术主题的神秘性去分析拉斯·艾琳现实与梦境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在拉斯·艾琳艺术感染下所得到的艺术感悟。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民国时期的"海上派"画家冯超然,探寻了民国时期的艺术环境,以及当时的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生活环境和这种环境下如何造就了冯超然老先生。在清末民初那个特殊时期,中国艺术涌动,中国艺术界群星璀璨,高手众多,他们都有不同的派别,但大致也就是"京派""海派""岭南画派"。而"海派"在中国影响较大,绘画作品也在当时非常畅销,绘画风格在当时成为艺术界的一种时尚。冯超然老先生就是"海派"大师之一,在当时被称为"三吴一冯",继承了文人绘画传统,又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市民阶层的审美要求,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和继承有着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虚谷,本姓朱,名怀仁。安徽新安(今歙县)人,后移居江苏扬州。虚谷法名虚白,号紫阳山人、倦鹤。他常常于扬州、苏州、上海之间往返,被称为"海派"画家,与吴昌硕、任伯年并称为"海上三杰"。通过用综合的角度对其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探究,挖掘作品艺术特征、艺术魅力,还原艺术价值,加强对国画大师及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在中外美术艺术史上,明代的徐渭和荷兰的凡高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大师,因为他们超凡的艺术成就和坎坷悲苦的人生显得尤为与众不同,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数以万计的人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墨葡萄》和《向日葵》,通过这两幅画的研究,更能对他们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有更多的了解与比较。  相似文献   

8.
当观念艺术成为时尚,“皇帝的新装”成为经典,“御用型艺术”成为邀取功名的手段时,我们不禁困惑,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创造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是文学式的情感?是哲学观念?排查大师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不是决定性因素,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艺术家敏锐的生理感受。对于视觉艺术来说,则是手和眼的生理感受。所以我们常用“另出手眼”来形容有创新意识的作品。 当我们面对大师的精品,如罗丹雕塑、莫奈的风景等时,作品中首先打动我们的因素是什么?是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  相似文献   

9.
克里姆特作为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绘画大师和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绘画风格注重个人内心世界与情感的表达,他结合辉煌璀璨的装饰色彩——金黄色进行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其他艺术家区别开来。克里姆特金黄色的色彩语言运用使绘画作品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深刻思想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装饰趣味性,在艺术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开始的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影响了人的自我思考,也影响到了传统绘画和雕塑的面貌,使艺术更加趋向表现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意识,艺术家热衷于表达对事物的观念,艺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杜尚就是这么一位将艺术家的自我表达放置在新的探索道路上最核心地位的人,1917开始,杜尚送出的参展作品《泉》竟是一个现成品小便池,引发了人们对"什么是艺术品、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的重新思考。从此,杜尚的《泉》撼动了传统的艺术价值体系,也深深地影响了整个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1.
抽象绘画能够很精准地把握客体的内在特征,借助造型和色彩描绘出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蒙德里安所主张的抽象艺术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艺术的规则来构建全新的设计秩序,以体现出最为本质的生活与精神状态。目前,蒙德里安引领的风格派抽象绘画理念主要被应用在服装、工业产品和建筑设计等各个领域。其抽象主义设计理念,完美地展示了技术与艺术设计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设计是什么?设计是"永远崭新的开始",是打破壁垒和疆界,是异想天开,是人文关怀,是一种新的符号体系,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无穷尽的生活态度。本届"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以"设计之变"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国内外设计师、艺术家探究未来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展示他们从设计的思维定势中跳脱出来,用更具备时代价值观的艺术理念来思考设计的变革作品。  相似文献   

13.
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画,是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画家思考人生终极价值和意义的智慧力作。画作虽然仅有几何线条和单一颜色,却如道家八卦图一般再现了宇宙自然幻化的规律。画里沉淀着画家宗教般的情怀、极致的理性和深邃的浪漫,看似毫无内容,所有内容却尽在画中。作品既满足了画家对纯粹的渴望,也蕴藏了宇宙自然法则。抽象纯粹而博大精深,是蒙德里安画作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如今,综合材料的材质语言与媒介同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艺术家们不断寻求创新,不断在作品中融入深刻的思想和炽烈的情感,力图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从而丰富了创作语言的表达。综合材料艺术的出现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是我们了解当代艺术的窗口。艺术家在探寻、发现各种不同材质语言的表现形式的过程中无疑拓展了艺术表现的领域,从而影响、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审美经验,推动了新的艺术风格的诞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书籍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审美的经验与大众接受是否具有规律性?艺术家的艺术思考又以何种方式转化为可供"接受"的美学符号?随着网络时代的信息更迭和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传统形式书籍已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在经济社会中逐渐失去其竞争力,书籍设计必须也必然要寻求新的突破以应对上述困境。从学界对于艺术家书籍作品的概念争议出发,归纳该类书籍的三个主要特征,并以艺术家书籍作品的生产和审美为视角分别对艺术创造与审美接受环节中的自律性与他律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明朝的大写意画家徐渭和十九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凡·高,分别是中、西画坛上两位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数以万计的人们,其中,《墨葡萄》与《向日葵》便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从事创作所用的工具材料、绘画语言以及造型法则等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遭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则有其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蒙德里安是荷兰的画家,他和凡·杜斯堡是风格派的创始人,他同时也是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蒙德里安自称为"新造型主义者",也称"几何形体派"。文章对这位大师的成长经历与艺术经历,绘画理念,绘画特点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德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所确立的具有快照效果的"影像绘画"对我国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平涂"、"虚化"等艺术风格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而对艺术语言的过度模仿只能导致个性的耗损,艺术创新需要我们在形式借鉴的同时,不断思考自我观念的传达与当下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艺术与科学,作为对世界的两种掌握方式,两种文化形式,当然是不同的.比如说,艺术是一种感性的意识形态形式,而科学是以认知理性为主交织感性机能所进行的概念系统的构建活动,主要是一种抽象的理性秩序,为实践提供规律性原理,总具有某种实用价值.科学对这种认知理性机能的强调,规律性的知识的给予,以及对一般智力结构的建构,显然与艺术对那种融解理性的感性、情感的重视,意象的创造,以及对一般审美结构的塑造是不同的.两者的活动领域和价值取也向各不相同,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劳动工具是最早的"美术"作品,也是最早的"科技"产品.因此,它们是同源、异质而又互动的.  相似文献   

20.
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伊·加塞特看来,现代艺术家观念中的艺术似乎被彻底还原成为一种无足轻重的游戏。他在《艺术的去人性化》一书中阐述的方法与观点,向读者还原出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现代主义"。这个"现代主义"将跨越人文科学与图像艺术两个支点;其将现代"去人性化"的新艺术与"人性化"的传统资源背后的两种价值阐释体系进行再比较,以建构出一个社会学、哲学架构下的早期现代艺术1流变之脉络及缘由:从"画什么"到"怎么画"。此种脉络及缘由有艺术家的因素,亦当是文明演进大局的一个微妙侧面,即人类思考、观看与创造方式之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