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第二次解放女性运动浪潮高涨,女性主义一词开始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其中一批女性艺术家便被称作女性主义艺术家的先锋代表。弗里达就是其中一位,其因自画像而闻名。分析弗里达的作品可以看出,在创作题材和情感上弗里达与女性主义艺术是趋同的,但画作中的情感与思想上,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个人角度观察世界。  相似文献   

2.
正自画像作为肖像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着独特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表现形式之一;另一方面,它又与创作者本身有着深刻关联,既是艺术家"艺术的自己"的反映,又是"精神的自己"的表达,象征了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伦勃朗(1606-1669)是17世纪荷兰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以人物画享誉画坛,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从青年到老年的不同时期内的自画像作品  相似文献   

3.
弗里达·卡洛是二十世纪墨西哥女艺术家,在《戴着荆棘项链与蜂鸟的自画像》中,通过植物荆棘的"复苏"义、绿萝的生命义、以及动物中蜂鸟的"死亡"义、猴子的背叛义、黑猫的警觉义、蝴蝶与蜻蜓的热情义,表达了她对丈夫迭戈·里维拉爱恨交织的情感、病痛的折磨与反抗、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等,表现了弗里达的艺术特色和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一代画魂"潘玉良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艺术成就较高的女艺术家。她的作品众多,感染力强,充满浓郁的东方色彩,意蕴深长,独具魅力,形成了她个性鲜明的绘画语言符号。她长期致力于中西绘画的融合探索,形成了"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风格,享誉中外。20世纪初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冲击,新艺术革命到来,潘玉良作为少数接受美术专科学院教育的女性,又先后两次留学法国,凭着对艺术的热情,对祖国的忠诚,创作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她的创作题材多表现女性主义,尤其以自画像和女性人体盛名,潘玉良是一位女性主义画家,她从不同角度更深层次地探索了女性主义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19世纪70年代在日本漫画界开启了一股以平日里只做配角的"恶女"形象为主角的漫画风潮,这些"恶女"一反平日的圣母形象,她们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都是有勇有谋、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女性。其中以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为代表,手冢治虫于1970年创作了《人间昆中记》,其中十村十枝子这个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利用自己的美貌、肉体、智慧以达到自己目的 "恶女"形象开启了"恶女"漫画的新大门。此后,温婉贤淑的女性形象不再是漫画中的唯一女主。  相似文献   

6.
在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备受艺术家们关注,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审美方式造就了绘画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魏晋时期的清秀雅致美、唐代的丰腴开放美、宋元时期的市井质朴美、明清时期的羸弱病态美,等等,这些女性形象都反映了艺术家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审美与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当代艺术家刘飞笔下的光头女性形象表现了画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对女性解放事业的关怀;通过对头发含义的颠覆,以超前的方式,引领女性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塑造,体现了包括女性中性化、性别模糊化、改变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追求.这些光头女性形象,不仅是对传统女性美的思考和超越,也是对后工业时代性别多元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圣母的形象作为基督教中最神圣的形象之一,使得无数艺术家对她进行描绘.从中世纪神圣且不带任何感情的刻画,到文艺复兴时拉斐尔具有人性的描绘,再到鲁本斯的看似像贵妇的形象表达,最后到夏加尔充满梦幻般色彩的和对传统的追求形象逼真的反叛,以及达利处处利用他的妻子加拉的形象来表现圣母,无不反映出时代精神的变迁,同时也勾勒出艺术史发展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9.
<正>女性形象是社会文明图像中无法割裂的客观存在,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和表现客体。处于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人都有自己对于女性形象特有的审美标准。作为人类审视对象的一半形象,女性形象以其纯粹而又复杂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之中,光从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而论,女性形象在其中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中西油画的发展中,女性形象始终贯穿其中,女性以其柔美的形象、曼妙的姿态吸引着众多画家进行描绘。女性形象是  相似文献   

10.
从言情小说的读写转向耽美小说的读写,实际反映了"同人女"对传统女性形象的不认同,以及她们面对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不一致时的焦虑。为了从原有的性别认同中突围,她们选择在耽美文本中用"受"这一男性形象取代原有的女性形象,并将女性从文本内容中心驱逐出去,以回避这一社会符号。并转而对"受"这一形象新鲜的性别气质、社会身份和社会情境内涵产生了认同,文本本身的媒介特性也在这一认同突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尤金·奥尼尔(1888-1953)早、中、晚期作品中女性形象突出的特点是从"扁平形象"发展为"圆形形象".其代表作<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三位女主人公露西,爱碧与玛丽共同构成奥尼尔笔下普通女性悲剧命运的整体画面,她们形象的转变反映了奥尼尔女性主义意识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女性意识和后来的女性主义艺术运动不仅给西方美术史及西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东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章从女性艺术家被艺术史"忽视"的原因为突破口,以中国女性画家潘玉良的女人体画为例,分析了潘玉良女性意识的觉醒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旨在了解女性意识对于女性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情色题材"具有十分悠远的历史和传统,从原始社会人类艺术萌芽,到今天当代艺术的繁盛,它见证了人类艺术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女艺术家的出现只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一些女艺术家以莫大的勇气和魄力,在观念保守的中国社会从事情色题材绘画的创作。以女性视角,结合女性的思维方式、观看方式、行为方式、性格特点、情感倾向、价值观念等总览中国女性油画家的情色题材艺术创作,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两性格局和书写方式,以及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男女关系、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分析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对促进艺术史的完善、国人性观念的变迁,以及女性意识的发展和两性关系的改善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代墓室壁画形象地记录了当时贵族的社会生活。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唐墓中"女着男装"图像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唐代不同社会性别对"女着男装"风尚所持的不同思想观念。文章从男性和女性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发展的原因。女性除了爱美之心外,更多的是对社会属性下男性身份的向往。唐代女性的衣着装饰、社会权利均为男性赋予,事实上男性仍然掌握最高权力。唐代墓室壁画中一定规模的"女着男装"现象,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国家的女性艺术家来讲,她们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在这些差异性当中也体现着最原始的、最基础的共性。如俄罗斯女性艺术家在表现艺术作品时经常融入了夸张、大胆的风格,中国女性艺术家在表现作品的时候,其风格会更加细腻、柔和,但这差异性并不影响女性艺术家中独特的感性之美。中国和俄罗斯女艺术家都注重展现女性的地位以及女性的美态,在相关的女性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人体艺术还是摄影艺术,艺术家们都能将女性优美的形态或者独特的气质展现出来。此外,中俄女性艺术家们还注重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将生活的所见所闻化成一个又一个的作品,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浴女题材是西方绘画常用的题材,西方理论认为"裸体成为艺术便是最圣洁的"。对于浴女这个题材,从文艺复兴到现实主义有一个从宗教题材向生活题材的转变。丁托列托的浴女绘画主要取材于《圣经外典》的宗教故事。在现实主义题材中,伦勃朗,安格尔,库尔贝,德加,雷诺阿等艺术家则表现了现实生活中女性人体之美。  相似文献   

17.
<正>周冬雨自踏入演艺界以来,外界除了给其贴上"谋女郎"的标签外,对其清纯女郎形象更是大加追捧。在性感大行其道的今天,周冬雨银幕形象的出现似乎让人们找到了新的稀缺女性形象资源并对其价值进行大肆挖掘。但是,周冬雨没能改变女性在屏幕上的被"观看"的事实,没有改变"女低男高"的屏幕地位。在消费社会的今天,清纯女郎和其他女郎一道,成为了符号化的标签。  相似文献   

18.
"十七年"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另类"。由于政治对文学的裹挟,文学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严重异化。女性的性别意识、性别特点被刻意隐没,女性形象成为时代政治、思想道德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作为人的基本情感内容的爱情被涂抹上了浓烈的政治色彩。女性话语权逐渐丧失,进而成为男性形象的陪衬和点缀,成为被改造、被教育的"被观者"。  相似文献   

19.
玛丽·卡萨特是19世纪美国艺术史上比较突出的女性艺术家,她凭借着对新潮女性的刻画,以独树一帜的角度描绘母子日常,获得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的认可。作为一名女性,她完美地利用了女性在母子亲情中更加丰富的情感,并将它们传达给观众,用特有的眼光和角度,获得属于女性的荣光。她的油画作品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启迪我们发现平凡中的伟大。分析玛丽·卡萨特的创作背景与创作原因、她的艺术作品的产生以及绘画构成、同情感题材的其他女艺术家的创作,致力于研究她的画面中强烈的感染力和共情元素。  相似文献   

20.
文学、艺术的要旨是塑造"形象",而"情态"是形象的生命。艺术中的人物体态也好,树木姿态也罢,如果它们不是含情脉脉的,它们就是毫无生气的,而且形象的社会本质也无从体现。为此,必须研究表情的理论,以便有助于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之时察颜观色,有助于艺术家在塑造艺术形象之时摹情状物。研究表情的产生、性质、形式以及表情在艺术中的表现是文艺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