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绘画题材发生了转变;儒家思想于此也经历了一次至关重要的转型。唐朝积极入世的仕功心态推动着社会题材绘画的发展,人物画一枝独秀;中晚唐,尤其是两宋以来理学兴起,在心性涵养、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下促进了自然绘画题材的发展,山水画、花鸟画迅速崛起跃居画坛之首。由此可见,唐宋绘画题材的转变与儒家思想的转向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正《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华书局2018年4月版)是南京大学孙亦平教授所撰写的新作。长期以来,孙教授一直关注道教领域中的唐宋转型问题,曾撰写《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对此进行过专题性的探讨。《唐宋道教的转型》是孙教授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对道教在唐宋社会变革期间动态而复杂的转型所做的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新成果。关于"唐宋变革"问题早已被提出(如南宋郑樵、清初顾炎武),但自20世纪初由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内藤湖南进行具体论证后,在宫崎市定的推展  相似文献   

3.
《法音》2021,(3)
正近40年来,关于山西五台山文化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其研究内容涉及五台山佛教哲学、历史、文化、艺术和五台山地理、生态、旅游以及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等。其研究所运用的资料除传统古籍文献之外,还有敦煌文书、图像资料等。五台山碑文数量众多,也是学术研究所需的重要资料。相较于明清,唐宋时期五台山的碑文资料较少,但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有鉴于此,2014年,笔者以《唐宋五台山碑文研究》为题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1]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碑刻和学界研究的新成果对唐宋五台山碑文整理与研究的情况作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的中国发生了重大变革,唐宋变革的主要力量是士大夫。宋代打破汉唐的"士族门第",形成了一个来自民间社会、但又能够集政治精英、社会精英、文化精英为一体的士大夫群体。宋代士大夫作为政治主体和文化主体,他们的学术视野、政治情怀、人格理想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力推动了唐宋之际的思想变革。宋代士大夫群体作为文化主体力量,主导了一种新型儒学的兴起和发展,终于形成了一种在中国思想学术史上影响深远的宋学。宋学既强调回归儒家经典又有创造性哲学思辨、既追求现实政治功利又向往超越性宗教情怀,是一种新型学术形态。宋代士大夫通过对唐宋学术转型的推动,创造出这一种崇尚"明体达用"、"内圣外王"、"义理之学"的"宋学"。  相似文献   

5.
由唐入宋,中国传统设计文化发生了明显的转型,唐代设计绚丽多彩、神采外放,代表了建功立业、开张扬厉的时代精神;宋代设计清新淡雅,意韵含蓄,与淡泊收敛、质朴深微的时代心境相契合。时代心境是促进唐宋设计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唐宋文学中,与五台山文化相关的意象非常丰富,既有文殊显现事象、清凉山文殊道场景象,还有大量的五台山僧、"五台宾"等人物意象,长松、琵琶、蟠龙等物象。唐宋文人通过它们表达对文殊智慧的崇拜、礼赞和对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唐宋时期民间佛道融合的世俗化信仰观念。这些五台山文化意象在后人反复使用和不断传播中,对丰富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形象、内涵以及扩大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影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焕粉 《法音》2021,(3):57-60
近40年来,关于山西五台山文化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其研究内容涉及五台山佛教哲学、历史、文化、艺术和五台山地理、生态、旅游以及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等。其研究所运用的资料除传统古籍文献之外,还有敦煌文书、图像资料等。五台山碑文数量众多,也是学术研究所需的重要资料。相较于明清,唐宋时期五台山的碑文资料较少,但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北宋诸家《春秋》学的“王道”论述及其论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复兴思想运动及其发动的唐宋之际文化转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关节,向为研究者所关注。由于这一文化、思想运动终以理学为正果,故而论者在诠释唐宋思想文化转型时多以理学的发生、发展为主线,且多着眼于理学作为“内圣”之学、形而上学的一面。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海外、大陆,学者日益强调将“新儒学”的兴起与发展置于具体的政治、历史情境之中加以考察,深入于新兴士绅阶层于时代变动的激荡下重建合理人间秩序、“为万世开太平”的实践活动,认为这是儒道复兴运动、唐宋文化转型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动力;正是在这个更广阔的历…  相似文献   

9.
佛教幻化观与唐宋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宋之际,佛教经过近千年传承,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其中幻化观念在朝野上下表现尤甚。本文以唐宋文学为对象,就其中和形式两方面关涉佛教幻化观念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华梵文化交融互汇对文学创作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唐宋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丰碑.它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在世界文坛上占有无可比拟的地位.颜色词,因其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常常被诗人作为文化意象遣入诗中来陈述时事,抒情言志.  相似文献   

11.
正陕西省地貌自北向南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自然板块,北边为陕北黄土高原,居中是土地肥沃的关中平原地区,南边的陕南地处秦巴山地。陕西自然地理的迥然差异和历史因素造成这三大区域的穆斯林在来源与历史发展方面情况不尽一致。本文所述陕西穆斯林发展历史主要是指唐宋时期关中与西安的穆斯林。关中地区位于中国内陆腹心,自古形胜之地,  相似文献   

12.
正作者:孙亦平著,中华书局,2018年4月出版,定价:79元。此书为陈鼓应主编的"国学论丛"之一种。本书在借鉴近百年来国际汉学界有关"唐宋变革论"的研究框架和学说理论,以"转型"为基点,结合着历史文献、道教经典、考  相似文献   

13.
唐宋五台山旅游活动的兴盛对寺院财产产生了深刻影响。大批来自国内外的僧尼、官员和普通民众通过捐施的方式,为五台山寺院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同时,寺院也因经营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业务获得了一定的财物。唐宋五台山寺院财产呈增加的态势,从经济层面反映出唐宋佛教的兴盛状况以及五台山所处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孙亦平博士的新著《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已于 2004 年 5 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唐末道教思想家杜光庭的学术著作,也是近年来我国道教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该书以《道藏》等典籍中保存的杜光庭著作为主要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5.
肖世才 《美与时代》2014,(5):108-109
唐宋咏鹤诗词在内容和艺术上不仅继承了前时代的优秀成果,更在某些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创新,体现了时代审美特点和艺术精神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唐宋之际,因外丹中毒事件屡现、内丹理论影响等原因,外丹理论出现了转向,出现"内外丹合修"与"理论外丹"两个方向。理论外丹是指运用纯理论而非实验方法来探索研究外丹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外丹学说,唐宋时期部分难以辨别其内容是内丹还是外丹的经文,实际上是理论外丹之作。南宋吴悮即为典型的理论外丹家。  相似文献   

17.
唐宋时期的大理是南诏、大理国等六个王朝和政权五百多年的京畿之地,是11世纪世界十四座大城市之一和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自汉代传人云南洱海地区的易学对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思想、宗教教育、建筑规划、城市布局、艺术创作等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作者对南诏、大理国都城的系统研究,从王都的选址、整体规划布局及建筑格式与风格等方面来论述易学运用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王朝都城建设和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郑访 《美与时代》2023,(9):139-141
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行草书作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了新的变化。结合草书与行书的艺术特征对现代行草书的艺术特点进行有效探究,围绕现代行草书“三大家”分析现代行草书的风格,并探究现代行草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秤星灵台秘要经》《灵台经》《天老神光经》《北斗法治武威经》四部道经为例,对唐宋时期道教对中西方星宿学说的认知态度进行分析,发现唐宋道教不仅对中国传统星宿理论加以继承,而且保留有九曜、黄道十二宫等大量域外星宿学说遗痕。道教在融合中西方星宿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出富有自身特色的星神信仰方式与星占技法。  相似文献   

20.
试论齐文化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中的齐文化是指狭义的齐文化,即先秦时期的齐文化。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表现为两种方向:其一,齐文化与秦汉时期的经学合流。形成了齐派经学;同时又与谶纬学说融合,形成了谶纬神学。齐派经学、谶纬神学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上层社会的影响。其二,由方仙道演化而来的道教,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宗教。这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下层社会的广泛影响。本文拟从齐文化与经学、谶纬、道教等方面来观照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