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西耀县药王山南庵道教壁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对陕西省耀县药王山南庵道教壁画做了初步描述、分析探讨和求证解释。第一部分"引论",概述宫观壁画,介绍已有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同见解;第二部分"壁画的年代",从碑石文献和壁画中人物的衣纹服饰进行比较分析,验证壁画绘制的年代;第三部分"壁画内容与风格",通过历史文献研究、运用图像分析等方法确认壁画中的主要内容、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第四部分"结论",对耀县药王山南庵道教壁画的创作时间、内容题材和艺术风格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万全县赵家梁村与怀安县狮子口村新发现的两座普明庙,是迄今为止少见的带有壁画图像的黄天道寺庙。壁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本文以壁画中的施善图像和布教图像为核心,结合方志、宝卷文献以及田野调查资料,通过对相关壁画图像的解读,就普明祖李宾的民间形象与黄天道的创立、布教活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安东岳庙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东岳大帝的总祠,该庙主殿壁画是陕西省内已知道教宫观壁画中单幅面积最大的,该壁画是陕西境内不可多得的道教壁画之一,是研究陕西地区宋代至清代东岳信仰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一环,对丰富中国道教美术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壁画的绘制时间和内容题材入手,对壁画的艺术特色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上座部佛教源出印度,南弘斯里兰卡,东南亚的缅、泰、老挝、柬埔寨等地先后迎奉,随即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然而,学界关于上座部佛教初传云南的时间和路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充分利用历史文献、民族志、地方志资料,并借鉴南亚、东南亚佛教史相关研究成果,建立南传上座部佛教史研究的时空坐标,考辨南传上座部佛教初传云南诸说,以傣泰民族文化圈和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为历史背景,以润派佛教形成及其传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时间为切入点,那么可能对南传上座部佛教初传云南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将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岳全 《佛教文化》2023,(1):90-93
我国的传统壁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和墓室壁画。其中寺观壁画这一艺术形式主要是以佛寺、道观等宗教殿宇为载体,其内容也多为与宗教相关的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现存的寺观壁画主要为明清时期,多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极少。香严寺壁画因其寺院的地理位置、壁画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的独特性,从而颇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克孜尔千佛洞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东南克孜尔镇附近的一个山谷里,这是古代西域地区的一处重要的佛教艺术遗址,目前尚保存着236个石窟和约近1万平方米的壁画。在克孜尔千佛涧丰富多彩的壁画中,涅槃变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考察和认识克孜尔千佛洞的涅槃画,对于研究古龟兹佛教史、探索克孜尔千佛洞佛教艺术的特色以及进行克孜尔千佛洞的分期,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江灿腾专研近现代中国汉传佛教史,在台湾现代佛教史领域尤有成效.依笔者多年观察,江灿腾与台湾现代佛教史这一学门的确立密不可分,且其学术成就又与其学术性格极为相关,此外他在建构台湾现代佛教史上,也有其特色.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议题.文章最后复就江灿腾对书籍编辑的重视、佛教史研究者对当代佛教的态度问题、佛教史研究的时代使命、有关“东亚研究视角”的检讨等问题,进一步论述本文题旨,并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魏晋壁画墓被誉为"地下画廊",通过河西走廊墓葬壁画帮助人们了解当地文化。为此,文章结合河西走廊墓葬壁画的内容,以双室墓和三室墓前室壁画为基本研究对象,就河西走廊墓葬壁画的题材配置问题进行探究,旨在透过壁画的配置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河西走廊独特的丧葬绘画习俗。  相似文献   

9.
敦煌莫高窟内存在着规模巨大,艺术精湛的壁画,这些壁画的数量非常的多,壁画的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对当代的美术学有着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敦煌壁画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和中国传统的哲学相结合而产生的。经过对外来艺术经验的吸收,慢慢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化艺术特征的佛教艺术,也是形成进程中最具代表的佛教艺术形式,它是中西绘画相结合的经典之作。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非常的大,可以说题材、造型、内容、色彩等都是有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刘灿姣  林伟 《世界宗教研究》2016,(4):18-21,193,195
水龙祠壁画位于湖南省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2015年6月,被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田野考察组发现。2016年元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对此进行了清理,已有五铺之规模。水龙祠壁画是目前所见我国南方地区地面建筑中,遗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好、面积最大、规模最盛、题材与内容最为丰富和独特的壁画,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惟一所见的瑶族地区大型壁画,因而具有非常突出的瑶族文化、艺术特征以及重大的历史文化与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汉墓壁画在题材以及总体风格上,都具有浓重的多元文化历史传承性。汉代墓葬壁画在内容和装饰题材上,既推崇天堂和鬼神之说,同时也十分注重对现实功利与人文道德的描述。在装饰手法与风格上,东汉时期的壁画既能够突显出有序、朴厚、写实以及叙事的一面,同时也能够表现出其自由浪漫与超越现实的一面。内蒙古的和林格尔汉墓室壁画,绘画内容极具艺术表现力,绘画造型手法干练写意,形式语言形神合一,其将东汉时期的绘画、服饰、人文等方面的艺术特征与艺术风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集中体现了我国汉代劳动人民对神话的信仰,所崇尚的天人观念以及现实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2.
欧洲史前洞窟壁画是艺术史的重要里程碑,从题材、材料技法以及起源等方面对史前洞窟壁画进行简要分析,可以让人们对洞窟壁画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3.
甘肃河西走廊魏晋十六国壁画墓具备明显的地域特征与文化风貌,题材丰富、数量众多的墓室壁画与壁画砖反映了河西地区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基于壁画墓出土的出行题材图像资料,结合相关考古资料,探讨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出行图像的类型与演变。  相似文献   

14.
唐墓壁画是有具体创作年代考证的宝贵考古资料,有助于各个学科研究唐代社会和风俗史料。壁画是唐代艺术成就中发展最完善的一种,唐时期中国壁画传统人物题材绘画达到巅峰。以唐代墓室壁画中章怀太子墓《托盆景仕女图》为例,浅析了墓室壁画的临摹意义及综合临摹技法,希望借助临本能够使得壁画充分发挥出历史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佳慧 《中国宗教》2022,(12):74-75
壁画是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的佛教寺院(召)大多有绘制壁画的习惯,例如,呼和浩特的乌素图召、大召、席力图召,包头的美岱召、五当召等佛教寺院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壁画。这些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以佛教画为主,包括各种佛、菩萨、护法神尊像图、传记画(本生图)等,还有重要历史人物、高僧的肖像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技法精湛,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金延林 《世界宗教文化》2015,(2):148-150,2,159
观音像在我国佛教造像中的所占比重极大,而且多为寺院壁画。现存的中国古代观音壁画绝大多数是以勾勒精细、赋彩浓丽的表现形式出现。水墨这一绘画形式,作为唐代以后文入画的惯常绘画手法极少出现在寺观壁画中。丛林寺二十四幅水墨观音壁画,无论在表现题材、形式和手法还是在画面结构等方面,都大异于传统的寺院壁画。作者突破此类壁画常规的表现手法,使用了纯水墨勾勒、点、染;在题材选择和画面布局上也是匠心独运,从技法到图式无不表现出典型的文人画特点。  相似文献   

17.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四层佛像内发现秘藏有许多绘画作品,除过一幅卷轴画外,其余全部是版画。通过简述13幅经头黑白木刻版画和6幅彩印版画的题材内容,从美术角度对其雕刻技艺、图像样式进行分析,认为这些版画上承唐代宗教壁画,下启明清版画,代表着10世纪前后中国佛教造像的最高水平,是辽金佛教造像的经典样式和基本范例,对现存辽金佛教寺庙中的雕塑、壁画造像的断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佐证作用,对研究辽代宗教传播、雕版印刷和服饰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佛教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新生代佛教学者的研究领域更趋多样化,普遍具有较好的语言基础,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有跨学科的学术视野。本文结合北京大学近期举办的系列佛教学术活动,借以分析当前我国佛教研究的新趋势。佛教研究在中国大陆,主要依附中国哲学或中国历史专业。相关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佛教哲学或佛教史领域,往往围绕某个人物、宗派或某部典籍的思想或历史研究,尤以宗派史、断代佛教史或地方佛教史的研究成果最多。  相似文献   

19.
古老的壁画艺术发展到现代,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涉及多种类学科的系统设计的综合艺术。随着社会发展,综合材料出现,艺术家们为了表达更强有力的语言,使壁画艺术又散发出勃勃生机。综合材料壁画是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一门艺术形式。不同材料可以表现出不同语言,综合材料的难点则在于对不同材料的运用把握。空间差异对综合材料的要求不同,也要求艺术家对材料的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研究。综合材料壁画较传统二维壁画有更强的装饰性,创作题材也灵活多样。文章从壁画、综合材料壁画的定义出发,回顾国内外综合材料壁画的发展历程,从公共空间的范围探讨现代综合材料壁画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壁画艺术作为人类艺术发展史中几乎最早的艺术形式,其制作技术的发展变化不仅与其所处地理环境相关,也与不同社会时期的宗教、习俗和社会生活相联系,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东方的壁画体系主要以干壁画为主,其壁画艺术传统源自亚洲地区和部分非洲地区;而西方的壁画体系则主要指湿壁画,其技法源自古希腊、罗马的爱琴文明。在壁画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艺术家在制作壁画时所使用的材料、制作技术对画面的艺术效果和长久保存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梳理和实验室数据、图片的比对分析,东西方干、湿壁画制作有异同。研究古代壁画的制作技术不仅可以为今人的艺术创作提供经验与借鉴,也可为当今古代壁画修复与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