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图,就是经营位置、章法,是对整个画面的宏观把控,它对一幅好的作品的形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画面中一切的笔墨、色彩、造型等都要服从整个画面构图的安排。中国画讲究画面的章法布局,年画也同样如此。而风俗题材年画的构图对内容的概括性要求更高,讲究虚实相呼应,年画艺人们通过高超娴熟的技法从不同的构图视角和观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精致的画面效果和完美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杨亮 《美与时代》2007,(12):57-59
一、民间年画的构图方式 1.中间紧、四周松.我国民间年画寄托了老百姓对圆满幸福生活的追求,所以全国各地、各种题材的年画构图大都体现"饱满充实、和谐完整"的艺术特色,同时需配以一定的空白.四周的空白具有活跃画面、衬托主体的视觉效果,即"中间紧、四周松或中间满、四周空".  相似文献   

3.
年画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民间美术的形式之一,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随着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越发重视,年画也受到各界的重视与支持。文章通过对年画的题材、技法等方面的简要分析来深入对年画的理解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滩头年画作为湖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图形不仅造型独特,色彩鲜艳、形式新颖、其背后更蕴含着吉祥寓意的文化精神内涵,在没有传播媒介的时代承担着寓教于乐的教育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及滩头年画自身题材的陈旧,导致滩头年画日渐衰落,传承现状甚为堪忧。文章旨在总结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分析滩头年画的传统元素,唤起人们对于滩头年画的传统记忆,为滩头年画的保护与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姚敬旭 《美与时代》2007,(10):59-61
木版年画就是我们俗称的"门神".其中,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艺术是我国最著名的民间版画艺术之一.本文首先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目前状况和前景几个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对民间木版年画与平面设计进行类比来论述它们的共性,以探索如何让木版年画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在现代化社会中生存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南开封朱仙镇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发祥地。朱仙镇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在中国四大年画中处于鼻祖地位。纵观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兴衰无不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民间绘画,其艳丽的色彩搭配和程式化的造型始终蕴含着老百姓的审美情趣,与文人绘画的风雅意韵相比,总处于低调的语境之下,究其原因是农民绘画的局限性和年画精神诉求的实用性相汇而成的结果。同样,年画的土气和对功用性诉求的倚重造成了人们对年画艺术特征的漠视。年画作为民间原发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差别,虽同属精神产品,但两者截然不同的创作动因与创作需求使年画成为了实用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以民间美术为视角和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实例分析平阳木版年画的象征寓意及价值,进而论述平阳木版年画衍生品的种类、现状及其以后的传承与发展;运用参考文献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平阳木版年画衍生品领域的相关案例进行取证、分类、整理,总结研讨出木版年画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及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作为民俗文化载体的年画之中也有所体现;而佛教年画更是直观地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特色。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用于岁时节令的装饰,特别是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中是必不可少的。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年画取材于道教文化,很多百姓又是从年画认识道教,从道教角度对年画内容、源流、思想内涵进行解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民间,而年画作为中国民俗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陕西凤翔地处关中,是周的发源地,南通蜀湘,西连宁夏,北接甘陇,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与象征符号,年画是中国农耕社会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早先本无新旧年画之称。新年画是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下成长起来的,党运用其为战斗、为政治、为人民服务。作为全国性的"新年画运动",则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建国初期新年画运动中,党和新政权对新年画图像符号进行规训与指导,通过图像符号形式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渗透到新年画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图像符号表征系统,在基层群众日常生活场域中建构主流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检索和探求新年画运动的推进过程,既要尊重特定时代政治需要的历史国情,也无法忽视图像符号背后所彰显出来的政治规训与群众需求的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12.
作为祭神辟邪的物品,年画从诞生之际就与民间信仰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而小校场年画也以其浓厚的地域特色,反映出近代上海的都市民间信仰习俗。年画是中国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春节之际张贴于家户的内外,具有驱灾避邪、祈福迎祥的作用。各种题材的年画应节使用,逐渐发展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居家装饰画。  相似文献   

13.
正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据现存资料记载,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年画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符号艺术、宗教、文学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现象与时代流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可谓是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画记录"。  相似文献   

14.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以精湛的工艺、饱满的色彩、独特的风格在各地的年画中脱颖而出。但是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困境下如何将濒临灭绝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和发展下去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原因、提出问题,再结合营销学、心理学、民俗学、交互设计学等综合理论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滑县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有名的民俗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主要以神像作为题材,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与发展环境,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年画样式。滑县木版年画的制作仍旧保留着传统制作方式,通过初步制稿、雕版印刷、装裱彩绘,打磨创造出线条优美、人物灵动、色彩鲜艳的艺术作品。文章通过对滑县木版年画的研究,对滑县年画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加以了解。  相似文献   

16.
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据现存资料记载,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年画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符号艺术、宗教、文学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现象与时代流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可谓是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画记录"。  相似文献   

17.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诸多年画之中,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当代广告招贴的结合,既丰富了当代广告招贴设计语言,又弘扬了中原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更正     
《美与时代》2013,(5):89
本刊2013年4月(上),总第504期第50-51页《浅议杨家埠年画题材的发展与探索》一文(包括摘要部分)中共6处"木板年画"均应为"木版年画"。因我们的疏忽造成以上失误,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19.
杨柳青年画是我国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木版年画品种,其作品题材广泛,内容生动,画面色彩绚丽,环境气氛祥和欢乐,具有很强的地方风土人文气息,寄寓地方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故此,杨柳青年画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切入点之一,可是这种艺术正在渐渐淡离人们的生活,如何加以保护与传承则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绵竹年画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的年画齐名。本文欲从绵竹年画的发展历程、文化内涵、制作与表现手法、传承与创新方面对绵竹年画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