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兰芳 《美与时代》2006,(1):53-54
从汉画像中的山水题材获得大量图像资料,试从这些资料分析汉代人崇山心理及渴望归于山水林泉的愿望。汉代人们的这种思想与山水画起源的思想渊源有相同之处。汉画像中山水题材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已经有早期山水画的特点。这一切证明山水画真正起源于汉代。  相似文献   

2.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齐白石一直都是以花果鱼虫为著的绘画大家,《山水十二屏》拍出超级高价之后,我们都不免把目光都投向他另一些山水题材作品上。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其近年来价格不菲的山水题材作品频繁出现,价格不断被拔高。其山水题材的作品高于其他题材作品的价格,同时齐白石变法前后的山水题材的作品价格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道混乱,玄学风行,文人志士对山水的审美观照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活动.山水诗、山水题材的画作以及山水画论大量涌现,代表着这一时期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并对以后山水审美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面对均质化建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山水城市的建筑设计理念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山水城市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和城市森林的设计特点,构造出了集宜居、实用和审美为一体的生活环境。黄山太平湖公寓从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意境三个方面完美诠释了山水城市的理念。将其与当下所倡导的生态型城市理念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山水城市可视为生态型城市的延伸,也应当成为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早期的山水画非常简单,仅仅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隋唐时期,山水画开始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后以青绿山水加速了发展进程。至唐代,出现了以水墨渲染为法的山水画艺术形式。在当代,又出现了城市山水这一类型。这些画风的转变离不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古往今来,山水画创作与人们的审美观念、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历经千年的发展到现代,产生了无数宝贵的作品,并且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审美方式。因此,以在传统思想、时代背景影响下人们观念的改变来阐述山水画风格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郑玥 《美与时代》2023,(2):28-30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山水理念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沉淀,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思想观念、文化精髓和美学特征,是人们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山水理念的形成,阐述其在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中发挥的作用,探索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措施,旨在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郭林 《美与时代》2005,(7):44-45
竹与华夏文化可谓渊源长久,上古时期人们便用竹制作工具,器物,用竹记载文字,使之成为文化的载体.后竹又与书画结缘,成为文人墨客喜爱吟诵的题材之一,远在唐代就出现画竹名家萧悦,及至北宋,据<宣和画谱>所载,画竹一门已与山水、花鸟等成为十大画种之一.发展到元代已达到至臻至妙的境地.明、清两代画竹高手林立,并与梅、兰、菊合称"四君子",成为文人画的重要题材.可以说,竹,在民族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以杭州、武汉、桂林为例,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城市景观及其旅游状况。通过分析总结出未来建设山水城市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其山水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9.
美术作品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都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并能引起一定的社会影响。它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感情释放和交流,无不留下时代的烙印和痕迹。 一、题材的自娱性 美术作品的题材可谓丰富多彩,有人物、风景、动物、山水、景物、花鸟和鱼虫等等。 不同的题材能反映不同的心情和感受;不同的题材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城市的营造是十分注重山水自然的,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也恰好体现在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对灌县古城地理环境的梳理,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角度,来认识灌县古城的人居环境,进而从山水格局的角度探索古城人居环境的思想,这对今后人居环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夏东 《美与时代》2023,(7):87-89
工业题材是当前许多艺术家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绘画题材。在芜湖大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芜湖画家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涨与积极的创作热情。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芜湖工业题材主题绘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芜湖工业化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轨迹。以城市建设为背景,研究芜湖工业题材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论述芜湖工业题材绘画作品所呈现的艺术风貌、取得的成果和对当下工业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自然环境始终影响着中国城市的选址和营建,古人以大的自然山水观来审视城市,将城市与自然完美地结合。洛阳自夏商延续至今,城市的营建既有汉魏、隋唐时期作为皇家都城的兴盛繁荣,也有金、元、明、清时期作为陪都、府城的建设布局。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从洛阳山水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中得出,山水环境是古时城市选址、布局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龙江地域黑土文化是当代诸多艺术创作的优秀题材。龙江山水画家更是围绕龙江地域物象创作出众多国画艺术作品。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龙江地域黑土文化给予国画艺术提供了区域特征、民俗传统、价值审美等创作语言,为黑龙江美术乃至中国美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代艺术画家遵循从物象到精神追求的努力,形成既有着民族审美趣味又体现龙江地域核心文化相互融合文化表现形式,拓展了人们对黑土文化的审美认知和审美经验,营造符合当代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山地城市的形态不同于平原城市,在其形态的演化过程中,山地和河流一方面起到塑造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深受城市发展的影响。文章以典型的高原山地城市贵阳市为例,从城市的形成过程出发,剖析了山地、河流对贵阳市的形态产生的影响,以及贵阳市的发展对所在地理区域山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大好河山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的重要背景和题材。中国的画家在作画时对山水画更是情有独钟。久而久之,中国的山水画也自成一派,山水画家的山水情结也更加浓重。从中国画的山水情结出发,分析了山水画空间观存在的价值,从处理山水画的空间观、充分体现山水画空间观和中国画空间观的布局和思考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观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靖晗 《美与时代》2014,(12):101-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女性题材的电影涌现,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时一些人们呼吁女性要从父权中挣脱出来,同时这就使7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女性题材的电影创作。人们开始关注于更多的关于女性主义电影的研究,何为女性题材电影,在男性导演和女性导演的眼中,女性题材的电影有何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工笔山水、人物、花鸟等领域都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态势,被定义为"新工笔"。选取当代女性新工笔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徐华翎、罗寒蕾,以她们的女性题材作品为例探析她们的艺术语言,研究工笔人物画中"女性题材"绘画视角的多样性。以新的视野、技术、意境,在视角、构图、线条、设色等方面大胆创新,为年轻一辈的新工笔艺术家们提供了新颖的、可供选择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宋代经济的突飞猛进,为宋代绘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山水、花鸟、人物题材的画作水平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提倡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使得各个阶层均有参与文艺创作及文艺欣赏的机会.无论是文人士大夫偏爱的雅文化,还是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俗文化,在宋代都有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田晓膺 《宗教学研究》2007,861(1):48-53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形成的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中,道教山水悟道诗层出不穷。迨至唐代,道教山水悟道诗更臻繁荣,其字里行间或隐或显地绽露出逍遥快乐的审美心态。本文从分析道教徒的诗歌着手,初步探讨了道教徒在特定的道教时空中宗教体验与审美快乐,追踪和探求了这类诗歌的逍遥快乐的审美心态和独特的道教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历程不断加快是全世界的大趋势。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很多突出问题。从生态观视角下的"山水城市"的内涵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基于生态观视角下就如何构建钱学森的"山水城市"提出具体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